首页>学术资源>科研成果库>古籍整理
年度: 刊号: 类别:
关键词: 类型:
《达斡尔族英雄叙事》
作者: 吴刚 主编
  书  名: 达斡尔族英雄叙事 丛 书名: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列 作 者: 吴刚 孟志东 那音太 搜集 整理 译注 出版日期: 2013年6月 页 数: 478 出版单位: 民族出版社 ISBN: 9787105126170 价 格: 80元   内容简介   《达斡尔族英雄叙事》(作者吴刚、孟志东、那音太)主要收录了《阿勒坦嘎乐布尔特》、《绰凯莫日根》、《少郎和岱夫》等三部达斡尔族英雄史诗和近代英雄叙事诗,每部叙事诗都以拉丁文转写、汉文直译和汉文意译三种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比较准确地表达了原本的意思,较好地保持了民族文本的风格,同时,译者对三部长诗做的全面介绍和评价,有助于读者对达斡尔民间文学的理解。 目录前言《阿勒坦嘎乐布尔特》题解一、拉丁转写:汉文对译二、汉译文《绰凯莫日根》题解一、拉丁转写、汉文对译二、汉译文《少郎和岱夫》题解一、拉丁转写、汉文对译二、汉译文后记 
维吾尔族民间叙事长诗《塔依尔与祖赫拉》
作者: 热依汗·卡德尔 编撰
维吾尔族民间叙事长诗。全诗长500多行。新疆博物馆、和田古籍办公室均有手抄本收藏,1982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阿布都克日木搜集、井亚翻译整理的汉文译本。长诗讲道:很早以前,国王和宰相因膝下无子而深感忧伤,他们在一个仙境般的果园里诉说愁肠时遇到一位老人,老人给他们两个苹果,让他们给妻子吃下,可得子女,条件是要廉洁公正,治理好国家,并在孩子成人后使其结为夫妻。他们听从了老人的话,一年后,国王得到千金赫拉,宰相得了公子塔依尔。国王愤然,使杀掉祖赫拉,宰相却乐极生悲,从烈马上摔落身亡。几年后,国王悔恨当初的作法,重新找回未被杀害的祖赫拉,并让塔依尔入宫与祖赫拉共同学习。但他从不提婚约之事。塔依尔与祖赫拉亲密无间,又从母亲那里得知祖赫拉是从小许配给他的姑娘,友情日渐发展,两人终于相爱。国王听后,非常气愤。命令把不识抬举的塔依尔钉入木箱抛水河中。塔依尔被河水下游的哈拉扎木城的小公主救起,并被迫与之成亲。他郁郁不乐,无聊度日。一天,奉祖赫拉之命到处寻找塔依尔的商人在哈拉扎木遇到塔依尔,他告诉塔依尔祖赫拉对他的思念之情,塔依尔毅然随商人回到自己的国家。见到日夜思念的情人祖赫拉,正当他们倾诉衷肠之时,被一直梦想得到祖赫拉的卡拉巴图发现,他禀告国王,并抓获了塔依尔。塔依木被砍头示众。塔依尔的死使祖赫拉无意恋世,她站在塔依尔坟前深情地呼唤他,坟墓突然应声洞开,祖赫拉飞身跃入。与塔依尔长眠地下。闻讯赶来的卡拉巴图,看到祖赫拉已随塔依尔而去,也无心留世,遂自刎身亡。国王对祖赫拉的举动难以理解,但他不能让祖赫拉伴陪塔依尔,便将其分葬两处,在他们中间安插了卡拉巴图的坟墓。此后,塔依尔的坟顶长出一朵白玫瑰,祖赫拉的坟顶长出一朵红玫瑰,而卡拉巴图的坟顶长出了一株黑刺草。白玫瑰和红玫瑰越长越旺,枝叶相连。把黑刺草挤压窒息而死。这部长诗被称为维吾尔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所采取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使这部长诗生动形象,感人至深。
维吾尔族叙事长诗《热碧严与赛丁》
作者: 热依汗·卡德尔 编撰
叙事长诗。作者阿布都热依木·纳扎尔,维吾尔族。纳扎尔1779年出生在喀什疏附县布拉克伯希村的一个手工艺人家庭,童年在经文学校读书,后来又在喀什著名的皇家经文学院学习。他博才多识,不但对维吾尔族古典文学有很深造诣,还精通阿拉伯、波斯语言和文学。1830年,在他60岁时,被喀什噶尔王请去当首席秘书。1858年去世,享年88岁。纳扎尔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文学创作,特别是后半生,而且成就卓著。他的辑有十多部叙事长诗的《爱情之歌》诗集,以真挚丰沛的情感和娴熟优雅的艺术手法,确立了他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热碧严亚与赛丁》是这部诗集中最为精彩的叙事诗之一。195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阿不都那迪尔、赵维新译、岩石整理的汉文译本。全诗约800余行。这首长诗描写了巴衣的女儿热碧亚和贫苦木匠的儿子赛丁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是诗人依据当时喀什疏勒的柯克奇发生的真实事件创作而成的。贫富悬殊的热碧亚与赛丁,并没有因他们的门户不同而影响他们真挚爱情,他们相互之间的爱恋,表现了人类美好的情感。但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制度,就象丧钟一样预示了他们的爱情可能产生的结果。热碧亚的父亲不能容忍女儿下嫁给赛丁,而且对于热碧亚自主择夫的行为感到丢脸。他强迫热碧亚忘掉赛丁,并准备由他做主把热碧亚嫁给一个富家子弟。赛丁听到热碧亚要出嫁的传闻,痛苦不堪,跳河以身殉情。热碧亚得知后不愿苟活于世,亦跳入河中。后来人们把他们埋葬在一起,赛丁的坟头长出一株白柳,热碧亚的坟头长出一株红柳。依据真人真事创作叙事诗,在纳扎尔以前的维吾尔族作家作品中是较为少见的,多数是以民间传说为资料。纳扎尔的创作,为维吾尔作家叙事诗的创作与现实相结合提供了经验。因此,《热碧亚与赛丁》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维吾尔族长篇劝谕诗《真理的入门》
作者: 热依汗·卡德尔 编撰
《真理的入门》维吾尔族长篇劝告谕诗。维吾尔族著名学者、诗人马合穆德·尤格纳克著。有关作者的生平,目前尚无定论,大约是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人,是喀拉汗王朝时代文学的后期代表。他受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影响,创作了《真理的入门》。《真理的入门》现存三种手抄本,第一种是回鹘文写本,即在萨马尔罕抄成的本子;第二种是用回明回鹘文和阿拉伯文逐行对照的本子;第三种是用阿拉伯文抄成的本子。以上三种本子均藏伊斯坦布尔。全诗共14章,512行。诗人按照伊斯兰文学的传统惯例,在赞颂了真主、圣入先知和帝王后转入正题,以诗的形式阐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和道德观念。《真理的入门》通过对当时社会看法的描写,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忧虑。“真理已荡然无存,友谊变成了虚伪,人性日益减少,注入忠态之湖的泉水枯竭了,而苦难则象海水一样泛滥。”正因为如此,诗人才大声呼唤真理的复归。诗人把真理的复归放在了端正人品的基础上,而端正人品的最好方法就是追求知识,充实智慧。“骨之贵在于骨髓,人之贵在于智慧。”他用许多贴切精当的比喻论正了知识对社会、对人品的巨大意义,把知识作为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真理的入门》虽然是步《福尔智慧》后尘的又一部劝谕诗,却并不因《福乐智慧》而失色。相反,它在整体构造上更加符合诗的要求,比喻更加形象化。尤其它继承和体现了喀拉汗国文学的传统,并对后来的维吾尔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维吾尔族古代作家赫尔克特及其《爱情与苦恼》
作者: 热依汗·卡德尔 编撰
抒情长诗。作者赫尔克特,维吾尔族。赫尔克特,原名穆罕默德·伊明,喀什塔孜洪“园丁村”人,生于1634年,卒于1724年。典年轻时上过16年经文学校,精通阿拉伯和波斯语,对维吾尔古文学及东方文学有较深造诣。1664年,他到神秘主义者苏匪派的首领阿帕克和卓的果园,在那里和父亲一起当了看园人。大约在1670年,他创作了这部优美的抒情长诗,共计2000多行。198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井亚·甲尔择的汉文本。这部长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通过玫瑰、夜莺和晨风的对话,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真挚爱情的理解。玫瑰是美丽少女的化身,夜莺是多情勤劳的少年的化身,他们彼此相爱,却又无法倾诉衷肠。于是,晨风便无私地将他们的思恋之情吹向彼此的心中,先是痴情,后是哀愁,道尽相恋之人的爱情难以实现的苦痛和至死不渝的追求。诗中写道,爱情会给人带来难以挣脱的痛苦和灾难,但是对爱情的追求人们往往又是无所畏惧,因为爱情会使人变得更加高尚。全诗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深思默想,并在灵魂和情感的深层产生震颤。这部长诗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在于它的精妙的象征拟人手法和浓郁的浪漫主义手法,而在于还在于开了维吾尔族作家抒情长诗的先河。 
维吾尔族的百科全书《突厥语大词典》
作者: 热依汗·卡德尔 编撰
作者马赫默德·喀什噶尔,维吾尔族。马赫默德·喀什噶尔是今喀什疏附县乌帕尔乡阿兹克村人。关于他的生平目前尚无定论。据史料零星记载,他是黑汗王朝著名的汗王之一尤素甫·哈迪尔汗的曾孙,祖父穆罕默德·伊宾·尤素甫,曾任喀什噶尔的大汗。父亲胡塞音,曾任巴拉沙衮的高级军事长官。他本人在喀什完成学业,约在十一世纪中期,游历了突厥诸国,晚年在巴格达整理所搜集的大量资料,大约在公元1072-1074年间完成《突厥语大词典》的编篡工作。现存唯一的手抄本在土耳国民图书馆,全本共638页,后由波斯萨微地方人穆罕默德·本·阿布巴克尔于1265-1266年据原本抄成,此抄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土耳其学者阿里·艾米里在伊斯坦布尔一旧书店偶然发现,1917年由土耳其学者克里斯里·里发特铅印刊布(三卷本)。1941年在安卡拉出版现代土耳其语译本,译者贝色木·阿塔赖。1960-1963年,在苏联塔什干出版了乌孜别克语译本,译者斯·木塔里包夫。此外1928年在匈牙利出版了布洛克勒曼的德文节译本。1984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维吾尔族古典文学作品选编》中收入郝关中翻译的部分章节。《突厥语大词典》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主要叙述编书的缘由,词汇的编排体例,文字的结构,诸突厥民族的地理分布以及诸突厥方言的特点等。第二部分是主体,是突厥民族的地理分布以及诸突厥方言的特点等。第二部分是主体,是突厥语词的注释部分。它的文学价值是作者在释词时引用了维吾尔族古代民歌和谚语约计三百多首。这些民歌和谚语是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另外,此书为研究古代突厥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被称为十一世纪各突厥部族社会生活区的百科全书。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