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2024年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24年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06期
更多
论满族抗战文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文学经典中的红色文化传承研究
论当代少数民族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的叙事新变
燕京书写与金元易代之际的士人精神
符号共享与场域竞争—关于花儿起源的民间叙事研究
“关键在于一个‘化’字”—曲六乙的少数民族戏剧研究理念探析
破立之间:清末民初旗人作家蔡友梅的“迷信”书写
“西藏”的回响与新声—博物学视野下的《西高地行记》
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域转生与周边影响—以朝鲜民族抵抗诗人李陆史的诗歌创作为例
05期
更多
论西南少数民族现代文学的国家认同
“边地”经验:《贵州文艺》与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少数民族文艺
文人交往与西藏新小说的文学生产
《金谷银山》与新乡村叙事的现代性问题
作为吉狄马加诗歌中心意象的“河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万玛才旦小说中的奇幻叙事
再造故乡:20 世纪以来石狮姑嫂塔传说的演变及其动因
祖先信仰、权力话语与民俗生境:八部大王传说圈多元共生形态的生成
从“民间娱乐”到“民族艺术”雏形:宁波“的笃戏”改革价值重估(1937—1945)
04期
更多
“诗骚传统”与宋金文学共同体形成机制探论
事件诗学的多模态共轭与民族文学的定位
元末元诗选本与“台阁”风貌的构建
海勒根那小说幻境书写论析
北魏司马金龙墓屏风漆画主题考论
《说说唱唱》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民间文艺的创作实践
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与延安时期民族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汪元量岳渎祭祀诗与元初的文化认同
异域故事的中国之旅:鹿乳奉亲故事考
03期
更多
论和瑛的咏藏诗歌创作及其文化价值
老舍作品在阿拉伯语国家的译介与接受
原型-重复与生命的更新:伊利亚德论神话
媒介环境中的民俗:兼论麦克卢汉的先锋艺术观
美国戏剧《歌魂》:北京铸钟娘娘传说的早期跨文化改编
清代白族诗人师范对杜甫诗歌的接受
苗族传奇故事群与沈从文民族观念的产生
理解中华民族:抗战时期马宗融的文艺实践与祖国观念
战时语境中的风景美学——论沈从文《虹桥》中的风景话语与艺教观念
02期
更多
新刊浏览 2024年第02期介绍
论《雪山大地》中的史·诗·思
元明清“燕京八景”散曲的书写与嬗变
从反男权叙事到建构女性主体意识——中国朝鲜族城市化与许连顺的女性小说
《滇南诗略》的多民族文学交融范本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当代文学路径探赜——以刘亮程长篇小说《本巴》为例
现实底色、情动叙事与共同体互塑——新时代少数民族精准扶贫题材电影研究进路
民间文学研究对歌德形态学的运用——以约勒斯和本雅明为中心
众神隐退:从《碧洛雪山》谈人类学视野中民族题材作品的影视改编
01期
更多
新刊浏览 2024年第01期介绍
元代北方雅正文风形成脉络探赜——以真定文坛为中心
少数民族文学书写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红楼梦》服饰艺术民族融合格调的形成轨迹——以版本异文的动态变化为考察视角
“甘南”镜像的文学建构:扎西才让创作的一个侧面
北齐郊庙歌辞的创设革新与文学特征
地方传说的层级系统和差序实践——基于湖南桑植雷万春传说的讨论
民歌改造与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抗战动员
论元明之际余阙现象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