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2022年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22年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06期
更多
新刊浏览 2022年第06期介绍
论辽宋文学的互动特征
从“春香歌”到《春香传》:口承、书写及文本间性
吉狄马加诗歌中的“群山”地理书写与文化认同
论金元赋体的转变
幻想故事中赠与者的类型和功能
古藏文“夏当”文献中的“叶安之战”:神话与仪式
清代少数民族女性诗歌辑存与主题研究
中国文学图像史若干问题
05期
更多
新刊浏览 2022年第05期介绍
北朝寺院文学论
羌笛意象与盛唐诗歌
元代“诗史”说考论
清人选诗总集地域观念生成与“十五国风”重塑
《鸿雪因缘图记》中的旗人意识与满汉文化融合
明清易代之际的花卉赋书写策略
论“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社会主义国家认同
向“世界”转向的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观念与路径
04期
更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元代乐府诗研究述论
论元代北方文脉
鲁班传说与中华文化认同——以西南少数民族为例
英雄祖先传说与地方社会建构——基于杨家将宗族叙事的田野考察
延安文艺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兴起
《洛阳伽蓝记》都城书写的多民族思想文化特质
苏绰《大诰》书写与西魏政权更替
新刊浏览 2022年第04期介绍
1949—1976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外译的特点——基于中国大陆英译作品的考察
03期
更多
新刊浏览 2022年第03期介绍
饬禁曲本与双语创作——论旗人全德的戏曲活动
共同体意识的凝铸:中华民族神话的文化阐释
出土文献与早期《诗经》的口头传统
少数民族文化外译的优先路径诠释
论东北作家群中的满族作家——以金剑啸、李辉英、舒群等为例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概念溯源
唐代北部边境地带诗歌意象的生成与表征
巴·布林贝赫整一性诗学体系建构综论
02期
更多
元代中后期诗风转变中的萨都剌
元好问的绘事游艺实践与诗画同宗观念
论康熙帝的文治意图与《钦定词谱》的编纂
“绍晋”与北魏文学的演进
人民文学出版社与“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生产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动员与族群关系——《国家至上》接受史(1940—1949)
在继承中创新:傣族作家母语创作的文体实践
吉狄马加诗歌接受研究
概念隐喻·梦境叙事·时间修辞——论万玛才旦小说与电影的三个研究维度
01期
更多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中的少数民族戏剧理论研究(1978—2000)
裕固族萨满神歌之韵律特点及来源蠡测
裕固族驼户歌传唱研究——兼谈文化的传播与生成机制
“唱和”与“相和”:宝卷“和佛”中的禳灾传统发微
中国口头传统研究的学术史探微——以《民族文学研究》为中心
东波罗的海地区传统史诗的比较研究
赋诗与讽谏:辽代契丹诗人创作的文化功能
中国文学史上的北游南归与文化认同
从《诗镜》的译介和注疏看藏族文论的形成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