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2020年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20年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06期
更多
朝鲜族诗人石华诗歌中的“延边意象”
清末至民国苗族古史研究中的蚩尤叙事
“宗”:格萨尔史诗的叙事程式、传统法则与故事范型
口头传统中的历史实践——以土尔扈特蒙古民谣《宽广的伊吉勒宰河畔》为个案
从神话到现实:民族文化中的动物与灾害关系及当下意义
灾难、传说和信仰的互动:日常政治与人神互惠
草原之声与江海之音:东坡之啸及其文学书写
孝道传说的当代建构:以鲁中地区高大姑叙事为中心
清初宗室诗人与汉族文士交游述论
05期
更多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的民族文学“入史”问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进——基于壮族布洛陀史诗的思考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导向与民族文学功能
民族文学的民族认同建构功能
地方性知识:少数民族文学的认知与传播功能
文学民族志:民族文学的文化记忆与阐释功能
遗民心态与新民立场——旗人作家穆儒丐20世纪20年代作品研究
论艾克拜尔·米吉提的文学语言与民族文化书写
生命的阈限与乡村的自我救赎——论杨仕芳小说的边地叙事
04期
更多
新刊浏览 2020年04期介绍
从“三起三落”看老舍幽默的命运和处境——以其长篇小说为例
老舍创作的语言变化与现代汉语规范化
传记、选集和研究的集成——读《老舍自述(注疏本)》
重塑蒙古诗歌传统:巴·布林贝赫创作的意义阐释
诗人对民间艺人的礼赞:以巴·布林贝赫散文《长了翅膀的歌——忆琶杰老人》为主线
祖国颂与哥萨克悲歌:玛拉沁夫与肖洛霍夫比较研究
晚清八旗诗歌中的“中华”意识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的话语样态
03期
更多
《乌古斯可汗传》版本源流考
中华文学版图中的“西游故事”演化
北魏太武帝时期文士交游活动及其文学史意义
胡义周《统万城铭》的文本结构与赋体意义
元世祖朝出使安南使交书论略
新世纪中国少数民族叙事中的历史与记忆
云南彝族左氏土司家族诗文述论
个人命运、地方经验和国家叙事——解读达真的长篇小说《命定》
关仁山小说中农村“新人”形象流变论
02期
更多
发现边垣——纪念《洪古尔》出版七十周年
史诗文本化过程与功能型诗部的形成:基于蒙古文《格斯尔》“勇士复活之部”的文本分析
东巴叙事传统的研究范式与多维观照
上古帝王神话的叙事谱系与意义转向
他者与自我:东西方文化中的空行母
论中国当代鬼传说之情节结构
元末明初偰氏五进士的文学交游与影响
论元好问碑志文的文体观
从乌尔恭阿《石琴室稿》看清中期宗室诗歌的转向
01期
更多
延安文艺传统与少数民族文学话语
延安时期马加创作及其文献资料问题论析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中国当代文论的基本关系
论全面抗战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文学——对书写内容、叙事模式、创作主体的考察
当代少数民族小说“自我出走”式情节开端——基于文化身份视角的观照
正名:文学史书写与马华文学身份重建
中亚东干民歌的语词构成和来源
“土著”之学:司礼义的中国民俗学研究
《亚鲁王》史诗格律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探讨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