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2017年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17年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06期
更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后现代伦理意识
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
庙会的非遗化、学界书写及中国民俗学:龙牌会研究三十年
跨语境的“接合剂”:歌谣的文化政治审美功能探析
纬书夏禹神话的文本生成与文化意蕴
近代满族纪程诗对藩部的书写
纳兰揆叙编刊《历朝闺雅》述考
论波斯后裔李珣的双重文化取向及其创作特色
清初回族诗人丁澎谪戍关外时期的创作心态
05期
更多
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三种范式
家园绘制与离散书写:论帕蒂古丽的双重视角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与新疆当代汉语文学——以阿拉提·阿斯木作品为例
嘉绒藏区民间文化与作家创作
从《内蒙春光》到《内蒙人民的胜利》——解读新中国第一部蒙古族故事影片的历史与现实
清末民初南洋华人族群认同的发展走向——以新加坡华文报刊的社会功能为例
元杂剧文本体制的定型——兼与《剑桥中国文学史》商榷
明诗总集编选土司诗作考述
畏兀儿诗僧儒鲁山与元代江南诗坛
04期
更多
“华夷一体”:元代文坛特征
论清中后期云南多民族文学格局的形成——以回族文人交游为中心
口头传统在回鹘文译经中的回归
唐宋时期民族语入诗现象论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遗产化反思
论壮族诗性传统的生成与演化
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基于对22位民俗学者的访谈和个人的田野经验
史诗歌手记忆和演唱的提示系统
论“阿欧怜儿”山歌中岷州地景的文学书写
03期
更多
民俗学学术伦理规范的善与恶
人是目的:实践民俗学的伦理原则
当代红色歌谣及其社会记忆——以湘鄂西地区红色歌谣为主线
从“民族唱”到“唱民族”:基于《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的考察
从开天辟地到“解放”来了——佤族司岗里神话的历史表述
“双重二元对立话语逻辑”与百年中国神话学
现代语境下少数民族作家汉语写作的身分选择与民族性表达
“去价值化”写作与日常生活的敞开性——田耳小说论
新时期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生态书写的困境与突围
02期
更多
程式化表达:词语、句法及主题——刘三姐歌谣论析
南北朝多元文化交流中的“梁鼓角横吹曲”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公共性检讨:以文化多元论为视角
唐代吐蕃题材诗歌的文学史意义
《满巴扎仓》的民族根性与开放意识
论清代蒙古诗人和瑛《易简斋诗钞》的理学底蕴
传统服饰与观念表述——民国时期民族志中的西南少数民族女性表述之考察
论玛拉沁夫小说的意识形态与生活逻辑
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回汉联姻叙事
01期
更多
论东南亚回族华人文学的旅行书写
东北沦陷时期通俗文学作家群考略
论端木蕻良《曹雪芹》艺术创作的三重视界
“改土归流”后的土家族文学家族述论
古印度摩奴洪水神话探析
《槐花几时开》学术谫论
中国《福乐智慧》研究的文学视角(1914-2014)
论元好问的民本实践
口头叙事的结构、传播与变异——阿克塞尔·奥里克《口头叙事研究的原则》述评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