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2016年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16年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06期
更多
俄藏与中国藏两种西夏文曲辞《五更转》之探讨
唐代边地民族乐府《凉州》考论
神话与宗教的同质性:马林诺夫斯基的神话观
袁枚与乾嘉满洲诗坛
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新路向——以云南为例
论土家族“宗教音乐文学”的文本分类
口头程式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与应用——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文献的实证研究
论元代中后期“北词南渐”之风
论巴代小说中的巫幻叙事与文化自觉
05期
更多
《滇南诗略》中对白族诗人评点的特征及价值
论口头诗学对传统文学理论的超越
从《山重水复》的音响之美看壮文文学的审美价值
明清小说的蒙古演绎——论胡仁乌力格尔的创编
壮族布洛陀史诗格律探究
元代畏兀儿双语作家考屑
民间故事讲述的话语互动序列与合作叙事——以亲子间两次听讲《包公行医》为例
讲唱者的记忆术与隐性讲述策略——以何钧佑长篇叙事程式的分析为例
容美土司田氏家班搬演《桃花扇》考论
04期
更多
“田野调查伦理原则”笔谈
论少数民族文学中的祖国认同与表述方式——以诗歌为中心
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总体研究的方法论选择
爱国立场与启蒙现代性的彰显——《国家至上》再解读
民族文学创作者应如何直面社会现实——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解读
女性身分建构及其话语实践——以台湾原住民女作家阿(女乌)为观察中心
蒙古民间文学中的本子故事体裁
人物角色转换与史诗变体的生成——以《汗青格勒》史诗中蒙异文为例
高禖神话信仰:生命美学意蕴的地方表述
03期
更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
民间文艺表达私法保护的目的论
回鹘诗歌对回鹘文佛经偈颂的诗化影响
民族表达与家国认同——现代回族文学的话语演变
族裔性、地方性知识及跨语际实践——以《野火主义:诗歌卷》为中心
《勒俄特依》之“物”
蒙古族《青蛙儿子》故事与蒙古族史诗传统
元代葛逻禄诗人廼贤与中华文学
巴·布林贝赫蒙古史诗诗学中的艺术自然论
02期
更多
甘桑石刻文的图像叙事及其文化传统考察
论《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的创作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乐府曲调《何满子》与《河满子》源流考辨
“有情”与“无情”:长汀客家山歌主题研究
2015年少数民族文学:民族精神的现代书写与叙事传统的深度内转
法国故事类型索引编制史与口头文学研究思潮
“历史重述”与“景观再造”——关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学文本形态变迁的思考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研究述评
古代蒙古族诗人汉文诗歌创作研究述论
01期
更多
明代白族诗人杨士云的“学人诗”及其诗史意义
关于编纂《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与数据库建设》的一些思考
宇文虚中诗中的人生价值取向及其死因索评
《卡勒瓦拉》的批评式电子版本
京族哈节来源口传叙事的“表演性”
当代回族文学精神原乡图谱的诗意建构
现实的非现实性——沈从文的几篇“自反小说”
上海语境下顺应与抗争的混同及自我建构的努力——论沈从文1928—1931年的创作
盘王大歌和交趾信歌共有模式及迁移实质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