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13年
>
04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云南阿育王神话与南诏大理国的祖先历史叙事
2013年 04期
作者: 安琪
源于印度的阿育王神话在南诏大理国统治云南的五百年间广为流传,它被嫁接到本地始祖神话的叙事体系中,与云南民间信仰体系彼此黏附,成为解释两爨部族的祖先来源和王权来源的标准版本。阿育王神话为佛教王权提供了象征性的起点,是南诏大理国建国意识形态和族群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作为云南古代民间文学的珍贵文本,它是有关南诏大理国历史叙事的“地方性话语”,揭示出当地统治精英与普通民众对云南古史和祖先来源的认知,以及其下隐藏的集体心态与族群身份认同。
从尸化型和宇宙卵型到世界祖宗型神话——盘古创世神话流传过程中类型转化的考察
2013年 04期
作者: 张开焱
日本学者高木敏雄上世纪初给徐整《三五历记》与《五运历年纪》记载的两则盘古神话资料做了宇宙卵型与尸化型的类型认定,但这种认定存在问题。首先,徐整两则关于盘古创世神话的资料其实是一个完整神话的两个部分,即盘古在混沌宇宙中生长、天地开辟的故事和世界万物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包含有宇宙卵型与尸化型构成要素,但两者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合适表述整个盘古创世神话的类型特征。其次,更应该注意的是,盘古创世神话从晋代开始的流传过程中,无论在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他都从一个孤独的宇宙元神演变为具有特定族属身份的夫妻配偶神,成为中国许多氏族、部落和民族的创世祖宗神,这种类型更不是尸化型和宇宙卵型所可以概括的。笔者提出世...
山神形象在先秦文献中的演变
2013年 04期
作者: 谢雪莲
中国神话的演变是从与人对立的主宰人类的山神到尊天重祖或求仙学道的被人类主宰的山神;由西周以前的神话与政治的相对分离,到西周以后则与政治难解难分,神话与政治的联姻经过先秦时期的孕育,至秦统一就已经成型。
《民间文学》与新中国民间文艺学——基于1955年至1966年《民间文学》的考察
2013年 04期
作者: 毛巧晖
《民间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民间文学领域唯一的学术刊物,它集作品与理论研究于一体。通过对1955至1966年《民间文学》的考察与分析,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文学研究的新特性:民间文学的文艺学转型、多民族民间文艺学的构建以及以人民性为核心的话语体系的形成。这些共同构筑了新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格局以及研究趋向。
巴•布林贝赫蒙古史诗诗学的宇宙模式论
2013年 04期
作者: 阿拉德尔吐
本文主要以《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如下简称为《史诗诗学》)的第二章为中心,对其巴•布林贝赫所提出的以宇宙模式论为主线的诗学问题作了学术史梳理和理论分析。即从核心问题和观念史的联结点出发,把《史诗诗学》的宇宙模式论置于蒙古史诗学的学术史语境,通过具体的诗学考察和理论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西方哲学的宇宙体系论和本土文化的知识体系的结合视角不仅是《史诗诗学》的宇宙模式论的观念基石,而且又是它的本土化诗论的主要突破口。《史诗诗学》的宇宙模式论、诗性地理学和方位问题研究,作为当今蒙古史诗学的相关核心课题之鲜明对照,它主要从艺术哲学和本体诗学的结合视角开辟了《史诗诗学》所自有的宇宙或生命诗学的理论领...
史诗、传奇与浪漫——端木蕻良小说诗学研究之一
2013年 04期
作者: 逄增玉
端木蕻良的小说诗学特色之一,是鲜明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凝聚于小说中自然环境的阔大及时空的腾挪、阶级与民族战争的洪迈壮烈、农民与战争英雄的成长和超拔,同时史诗性与小说的传奇性和浪漫性紧密包容。
千金旧梦——浅论林佩芬历史小说《故梦》
2013年 04期
作者: 冯晟
《故梦》以中华民族近百年现代史为经,以主要人物从“贵族”到“君子”、大陆到台湾的变迁为纬,从伦理思想内涵,到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承继与发扬,再到语言与意象的用心经营与古典之美,都展现出了独具一格的史诗意蕴与审美品格,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也成就了中国现代文学主体的多重面貌。
白先勇回族家世溯源及文化性格探析
2013年 04期
作者: 李咏梅
白先勇家族祖先是来自中亚细亚的回族。其族谱中的始祖伯笃鲁丁原籍南京,元代进士,曾在广西为官。第三代先祖永秀开始定居桂林。第十五代先祖白榕华实现了其家族的中兴。白先勇的父亲白崇禧为十九代传人,是民国时期中国回民领袖,与其妻马佩璋皆信仰回教,生活方式完全遵照回教习俗,但对子女持信仰自由的态度。白先勇为二十代传人,不以回教为信仰,但性格中有鲜明的回族基因。执著信仰、清洁精神、国家至上、决绝悲悯,这些回族较为突出的文化性格,在白先勇小说中有相当丰富和精彩的表现。
从北京到麦加有多远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性别与民族叙事
2013年 04期
作者: 杨秀明
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通过讲述一个北京回族家族故事展示了中国穆斯林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作家霍达以独特的性别视角指向回族女性在民族叙事中遭遇的种种身份认同问题,故事的悲剧性或曰“寻根”的失败隐喻着书写者对民族历史和集体记忆的深刻反思。
论裕固族散文的抒情特色
2013年 04期
作者: 郭茂全
新世纪的裕固族散文取得了系列成果,形成了鲜明的抒情特色,并表现于散文的抒情内容、抒情主体、意象谱系、抒情结构方面。裕固族散文是裕固族人民的精神图志,也是裕固族作家的心灵画卷,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
2013年 04期
作者: 刘淑欣
林耀华先生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 问世已经70余年了。此部著作奠定了林耀华先生作为我国人类学先驱者的地位,它传达了一位人类学家对于上个世纪初叶中国社会现实的认识和理解,为人类学知识更大范围的普及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金翼》也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它成功地使用文学的形式作为传达手段,形象鲜明、叙述生动,真切地反映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南方汉族农民的生活状貌,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和史诗意味。重新解读这部作品,对于我们理解当今人类学与文学的跨学科交流与相互影响,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金末元初杨弘道交游考论
2013年 04期
作者: 樊运景
杨弘道生逢金代后期,遭遇金末丧乱,曾流寓南宋,后得以北归故里。他一生交游广泛,与南北两地、三朝的文坛大佬、地方官吏、方外之士等俱有往来。本文通过考察杨氏在金末、南宋、北归三个时期的交游,以期了解其人生境遇、处世心态以及文学创作与理论所以形成的历程与特征。
金末科举改革与奇古文风的演进
2013年 04期
作者: 裴兴荣
金朝贞祐南渡后,赵秉文、李纯甫等人借主持科考之机有意改革南渡前尖新浮艳、萎靡陈腐的文风,由此引发了几起影响较大的科举事件,引起了士人的广泛关注。由于赵、李等人主张诗文要有突出的个性,又普遍赞赏奇古文风,而且有意培养和提携应举士子,促进了金末文坛奇古风尚的盛行。
金代骈文新论——兼与于景祥先生商榷
2013年 04期
作者: 王永
金代骈文发展的划分应该以“四期说”取代“三期说”。宋人降表不应作为金代骈文的研究对象,金初皇室不是骈文的直接作者。评价金代骈文成就不应主要依据艺术形式的演进,而应着眼其文体功能的变迁和实现状况。
《儿女英雄传》旧序辨伪综考
2013年 04期
作者: 妥佳宁
通过重新考查《儿女英雄传》中署名“观鉴我斋甫”和“东海吾了翁”的两篇旧序,综合分析全书各部分真伪文献,及仅存钞本的异文,对真伪文献间的承继关系,提出了新的看法。
论清代壮族大儒郑献甫之诗学思想
2013年 04期
作者: 叶官谋
在诗歌创作思想上,郑献甫反对模拟,反对分门立派;认为要创作出好诗,须具备才情、学识与阅历;主张以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写作者的真情实感;主张诗人应胸怀博大,广纳博取,通过多方学习以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主张诗歌当雅;否定宋明理学,还原诗歌本性;认为要写好诗,须先做个好人。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