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2013年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13年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06期
更多
金代诗人的乐府观与乐府批评
新发现元刻本《包公出身除妖传》说唱词话考论
《松游小唱》与“诗界革命”
都市化背景下的民间历史记忆——以《牛街的传说》为例
融通整合 推陈出新——读胡传志《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
元好问《中州集》示范效应摭析
楚石梵琦“上京纪行诗”初探
汾河之神台骀传说信仰的文化传承与村落记忆
生态和谐:花腰傣神话《南朋冬》的审美理想
05期
更多
虎伥故事的历史根源
当代民族文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
清初满、汉认同变迁中的浙江诗人及诗歌
“通”:论中国现代诗学体系构建的问题及对策
论《骆驼祥子》“说”与“写”的民间叙事艺术
云南小凉山少数民族诗群的文学人类学解读
族群图腾的再塑与广阔丰饶中国的重构——以三位少数族裔诗作为例
文学视野下的金代汉族谱牒文化述论
精神守望者的孤独歌吟——“拉萨派”代表作家贺中诗歌论
04期
更多
金代骈文新论——兼与于景祥先生商榷
巴•布林贝赫蒙古史诗诗学的宇宙模式论
史诗、传奇与浪漫——端木蕻良小说诗学研究之一
回望那块“龙吐珠”的风水宝地——重读林耀华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金翼》
从审美习俗到话语实践:中国民间歌谣中的身体意识
论裕固族散文的抒情特色
双重边缘的礼赞--浅议小说《回族人家》
论当代维吾尔文书信体小说
论德都蒙古民歌中的重复巴德格现象
03期
更多
论1949年沈从文的精神危机
文化生态视域下楚辞祭祀诗《九歌》探析
清代八旗蒙古文学家族汉语文诗文创作述论
论沈从文《湘西》的民族志书写
第一部全面深入研究金代散文的力作 ——评王永的《金代散文研究》
晚清壮族诗人黎申产与中越文学交流
民族文化融合的一种诗性表述——以“金代“南渡词”为例
民间口承叙事与农耕技术传承——以辽宁满族民间柞蚕放养叙事为例
民族之间心灵的桥梁——浅析诗人和文学翻译家克里木•霍加的文学创作
02期
更多
“类自传写作”与认同的政治——以人口较少民族文学为中心的考察
国族建构中的阶级、性别与族群意识——论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叙事
理想家园的追寻、回归与重建——叶梅恩施书写的家园意识及其文化意义
深思之下的尚实与质疑——浅论《耳书》独特的创作指导思想
阿布都热依木•乌铁库尔作品中的喀什书写
新时期蒙古族散文的现象学审视
论维吾尔民间口承达斯坦艺术的传承方式和传播方式
论“猿猴盗妇”故事的文人想象与宗教叙事
南诏“德化”治世与儒学在云南的传播
01期
更多
金代寿词的文化阐释
文学史中“民族文学”的价值叙述与可能——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考察对象
清代白族诗人师道南及其名作《鼠死行》评析、考订
满族说部是满汉文化融合的结晶——以《金世宗走国》为例
中国朝鲜族与苏联朝鲜人文学发展的历时性比较研究
“戊戌选试”与蒙元前期北方文学的兴起
蒙古国所藏《三国演义》蒙译本述略
德宏傣族人生礼仪念词念诵权的社会约定
在传统叙事中彰显民族特质——对孙春平小说满族元素的文化考察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