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2005年>02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苏东坡与海南黎族 2005年 02期
作者: 梁银林
苏东坡晚年谪居海南儋耳,与黎族结下不解之缘。海南黎民帮助东坡克服谪居生活的重重困难,并激活了他的创作热情。东坡认为“汉黎一民”、“华夷同樽”,具有朴素的民族平等意识。他积极为黎乡农业生产建言献策,为海南文教事业作出贡献。东坡学黎语,着黎装,与黎族人民打成一片并建立了深厚友谊,其诗歌创作也因此而呈现出别样风貌。
日本刊《萨天锡杂诗》考论——兼谈萨都剌集版本 2005年 02期
作者: 龚世俊
日本刊《新芳萨天锡杂诗妙选稿全集》是我国国内早已失传的一种萨都剌集版本。上世纪初,得以归返故土。今人虽在萨都剌诗集研究中对其有所涉猎,但或语焉不详或有欠妥当。拟结合国内萨都剌集诸汇刻本,考察其版本源流、内容异同和收藏等问题。
中国巧女故事中的角色类型 2005年 02期
作者: 康丽
以中国巧女故事为研究对象,从故事人物的角色类型及其行为特征入手,考察角色分布与职能转换的规律,试图将角色类型作为突破点,通过角色研究,在故事的叙事形态结构研究与社会文化意义研究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关联,以便结合两种研究之长,借助结构分析更好地介入意义探讨。
民族艰难迁徙历史的真实写照——读拉祜族女作家娜朵长篇小说《母枪》 2005年 02期
作者: 杨春
文章从民族意识、长篇结构、民族风习、语言特色等方面,对当代拉祜族女作家娜朵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母枪》作一粗浅的评析,客观地评介和肯定其在拉祜族文学史上的意义与价值及其成就,分析其成功之处,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 2005年 02期
作者: 刘俐俐
通过对《黑骏马》和《尘埃落定》的文本分析,探询两部作品各自复杂的文学性成因,进而在比较性研究中,得出关于民族文学与文学性问题的一系列重要结论。
风霜万里苦吟人──论元末回回诗人丁鹤年 2005年 02期
作者: 张文澍
元代西域回回世宦后裔丁鹤年是该时代西域作家群中杰出的殿军,也是一位为数不多的白衣诗人。他的身体里流淌着少数民族粗犷奔放的血液,又承袭了家族深厚的汉学传统。他生值元王朝崩溃,朱明新朝起而代之的乱世之际。他忠于旧王朝,却又不得不屈存于新王朝。在奉母万里避难的途路上和以后的年代中,苦吟成了他抒发内心感受的唯一方式 艰苦的时代也将他造就为一位出类拔萃的少数民族诗人。他遂成为中国历史上民族文化融合的一位标本式人物。
从《慧鸟本生》到《狮子和大雁》——印度佛本生故事影响维吾尔民间文学之一例 2005年 02期
作者: 王继平 杨富学
《狮子和大雁》是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动物故事之一,与印度佛本生故事《慧鸟本生》情节相同,惟有表述方式略有不同,说明应是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尽管在现存的回鹘文佛典残卷中还找不到《慧鸟本生》被译为回鹘文的直接证据,但从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为数丰富的回鹘文佛本生故事残卷看,印度佛本生故事在维吾尔族中的流传是相当广泛的,《慧鸟本生》即使没有被译为回鹘文,那也肯定以口头方式在维吾尔族中流行过,从而对其民间文学产生影响。
廪君神话传说与清江流域土家族的原始宗教 2005年 02期
作者: 向柏松
《后汉书》等典籍所载廪君巴人起源事迹,在学界历来被视为研究巴人历史的重要资料。以往的研究在有意无意之中过分突出了其史料的价值,忽略了其神话传说的性质。从神话传说的角度而论,其所承载的宗教信息远远多于历史信息。本文从典籍《后汉书》等的记载入手,结合清江流域土家族代代相传的口头传承以及相关的民俗事象,揭示廪君神话传说与清江流域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的原始宗教的关系。
信仰与艺术的交辉——长阳都镇湾精怪叙事传统 2005年 02期
作者: 林继富 王丹
精怪故事的独特叙事个性与作为地方传统的精怪信仰密切相关。精怪叙事传统的特点不在其艺术的精美,而在生活的真实、信仰的真实。
穿透“尘埃”见灵境——为《尘埃落定》一辩 2005年 02期
作者: 张勐
李建军在其著述中无视《尘埃落定》的边地民族文化属性与语境,对小说的叙述者、语言、审美意识等多有误判。针对李建军的盲区在与其商榷中将着力拓展批评的文化视域,不仅悉心卫护小说叙事方式的多样化实验,同时刻意执守民族文化形态的多元性依存。
满都麦:捍卫人类天性的诗人 2005年 02期
作者: 赵海忠
满都麦的小说以当代蒙古民族独特的生活为切入点,一以贯之地表达了对人的关注,对人的正常权利予以肯定与执着,对人的正常权利的丧失或被剥夺表示慨叹与愤怒,对人竭尽做人的义务进行歌颂与赞美,对人的本分和义务出现差错或者沦落作了修复与批判,从而以文学的方式对人的尊严进行了坚定的捍卫,体现了一个严肃作家的庄重与真诚。
谁在边缘地吟唱?——转型期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写作 2005年 02期
作者: 田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内在发展轨迹、特点以及主题内容等方面都有了历史性的变化。少数民族女性作家更加侧重于对本民族文化的体认与寻找,以民间素朴的话语方式逼近女性生存的历史与现实,强调原始状态的风景与现代都市景观的多重呈现。无论是民间本土的叙事抒写、多种民族文化的沟通抒写,与融入了主流文学的写作,都着力于对女性生存、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在民间叙事的基础上,以激越的姿态回应了民族文化的脉动,凸现了女性自我身份意识与民族意识。
古回鹘文献《占卜书》及其内涵 2005年 02期
作者: 倪宏鸣
古回鹘文献《占卜书》不仅仅是一部古人释梦的书,而且是一幅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的小型画卷,关于《占卜书》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及所反映的政治、经济状况和文化内涵的分析,对探究古回鹘人的物质、精神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况周颐的金元词研究 2005年 02期
作者: 杨柏岭
况周颐是最早较为全面地把金元词抬到词学史前沿位置的词论家,他说“词衰于元”既有程度上的问题也有时间断限的要求 他在金源词独特风格、元词的分期等问题上提出了令人信服的意见 他接受金元词还有着遗民心态的认同、深静词境的体验、学词门径的考虑及文献整理上的要求等一系列原因 他的金元词研究在论述对象上的词学概念的拓展、评论态度上的审美心态的展开、批评方法上的知人论世的落实及艺术精神上的执著精神,均给我们以启迪。
舜象故事与叶限故事关系考辨 2005年 02期
作者: 李道和
作为世界上最早被记载的“灰姑娘”故事,唐代叶限故事不仅与古代岭南的地域文化密切相关,而且与古代中原主流文化特别是多种孝子故事有关。舜是最早的孝子,其故事又和舜遭迫害的舜象故事相连。舜象故事是多种故事母题或类型的原型,它和灰姑娘型的叶限故事在母题上有交叉,但舜象故事也不纯粹就是灰姑娘类型的故事。
云南儿童文学文化底蕴溯源 2005年 02期
作者: 王昆建
与内地相比,云南儿童文学在文学视野、表现内容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和云南民间文学对它的文化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以云南民间文学与云南儿童文学的关系为视点,探寻民间文学的文化特点,从中找寻其与云南儿童文学的血缘关系,并指出其对当代云南儿童文学的文化影响。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