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04年
>
04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论壮族当代小说中民歌的运用
2004年 04期
作者: 陈丽琴
壮族当代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民歌,深化了主题意蕴,诗化了故事情节,营造出优美意境,使作品情趣盎然,富于浓郁的民族色彩,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现代性与民间文学》出版
2004年 04期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户晓辉的新著《现代性与民间文学》2004年8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全面反思现代民间文学或民俗学理论和方法的"学术史论"性质的著作。作者用现象学的方法悬置了历史上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客体,重点以"民"或"民俗"这一核心概念为主线,探讨了中外……
行走在尘世与天堂之间——感受阿来小说中的僧人形象
2004年 04期
作者: 丹珍草
有着独特生命体验且又肩负着宗教文化传承使命的僧人,在异文化者的视野里,是一种似是而非、亦真亦幻的存在,有着不可言说的神秘与某种暧昧,而在阿来的小说里,为数不多且又各具性格内涵的僧人却带给我们迥然不同的审美感受和精神启示。
文化寻根·族性审视·历史反思——论朱春雨长篇小说《血菩提》的意蕴
2004年 04期
作者: 刘大先
朱春雨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血菩提》具有丰厚的内在意蕴。通过文化寻根,小说试图寻找民族文化转化创新的支点 经过族性的审视,考察满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性的优长与劣根 进行历史反思,质疑颠覆了习以为常的历史叙事。这种综合的意蕴显示了浑厚而深沉的文化意义,对于当代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
彝族文化身份与世界文化意识——论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
2004年 04期
作者: 李鸿然
吉狄马加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彝族诗人和新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诗人,也是今日中国诗坛上为数不多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并注重与世界对话的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浓郁的彝族文化色彩、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深刻的人类意识 而他那淡淡的忧郁情调,既是一个内向深沉的民族的灵魂显像,也是博大深沉的人类意识和忧患意识的外化。
民族文学关键词
2004年 04期
作者:
语域(register)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variety),它与社会或区域方言(dialect)相对:在一个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里,不同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社会因素也存在语言的变体,这就叫做"社会方言"(sociolect) 而同一个言语社区里的每一个人说话也不一样,这种个人变体叫做"个人方言"(idolect),而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也不同,这种言语变体就叫做"浯域"(register),有时电叫做"风格"(style)。语域可以区分得更细,如根据题材(话语范围,即field of discourse)可区分为渔业行话,赌博行话等 根据传递中介……
对中国文学史模式的颠覆——纪念毛星先生
2004年 04期
作者: 刘锡诚
毛星先生作为多民族文学史首创者之一,有许多独到的理论创建和学术见解。他参与提出的编写多民族中国文学史的构想,实际上是对过去文学史模式的颠覆。1983年7月,由毛星先生主持编写并为之作序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正式出版,这是多民族文学史的蓝图和学科建设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在多民族文学史的有关理论原则和实际资料上,奠定了初步的、相当坚实的基础。
古代回鹘民间文学杂述
2004年 04期
作者: 杨富学
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古代回鹘文写卷中,含有形式多样而内容丰富的回鹘民间文学作品。其中,著名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反映了回鹘先民在与大自然斗争中不断壮大的历史轨迹 民歌数量较多,虽语言古朴,但意境高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谚语与格言活泼幽默,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民间故事少见,仅有印度著名寓言童话集《五卷书》的改编本残片存世,但从今天的维吾尔族民间故事看,《五卷书》的影响是不小的。
小黑人神话——从台湾原住民谈起
2004年 04期
作者: 鹿忆鹿
台湾原住民大部分族群都有小黑人神话,《山海经》、《淮南子》、《列子》等典籍也记载了许多有关小人或矮人的远国异人神话传说。台湾原住民的小黑人神话则有许多值得探讨之处,他们会攻击原住民,性好渔色,最后被消灭。小黑人、地底人、女人部落的母题似乎都有文化英雄母题的特质,也有典型的文化英雄母题中圣与俗的双重个性,尤其是好色的部分,更是小黑人、女人部落母题中的关键,非一般古籍中的记载见得到的。将小黑人、地底人、女人部落神话母题与文化英雄母题一并讨论,或许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小黑人神话或是被认为历史的呈现,或是非我族类的被夸张、被污名化,被污名化的同时也可能被神圣化,这些母题或可一并观察。
寻求民间叙事
2004年 04期
作者: 万建中
我们的先辈曾经拥有民间叙事,叙事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却离叙事越来越远,我们已不擅长也不屑于叙事了。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也正是口头语言让位于书面语言的过程,书面语言的优势和时代性将民间叙事的存活带入窘境。民间叙事是集体的,民间叙事的所有活动都不可能超越当地的文化传统。而现代社会崇尚的个性与独创,必然导致由集体创造的叙事模式的消解。
儒学的蒙古化与尹湛纳希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
2004年 04期
作者: 扎拉嘎
本文主要联系尹湛纳希的近代民族启蒙思想,对反映在他的理论著述中的儒学蒙古化和边缘化活动,做一些初步的探讨:立足"诚其意"和去其"辟"的民族平等观 解说成吉思汗形象与"生而知之"的民族文化本源观 儒释比较与"学而知之"的民族文化发展观 "孝"与"勿忘祖先"的民族自识观 "四大五常"说--尹湛纳希对儒学的改造。尹湛纳希的文化遗产是非常丰富的。吸收儒学思想,提出近代民族启蒙思想,是尹湛纳希丰富蒙古族文化,活跃蒙古族理论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故事的歌手》出版
2004年 04期
作者:
美国民俗学家、口头诗学奠基人之一阿尔伯特·贝茨·洛德的代表作《故事的歌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尹虎彬翻译,中华书局2004年5月出版。该书是已故的我国民间文学专家钟敬文先生主编的"外国民俗文化研究名著译丛"的一种,是国家重点图书"十五"规划项目,获中国出版集团2003年度学术著作、重点图书专项出版补贴。
老舍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的独特性
2004年 04期
作者: 保尔·巴迪
老舍的最后这部长篇小说,无疑是最有独创性的。作品所蕴藉的历史内涵本身就证明了它的独特性。过去有过许多次,抗战前或抗战中,《骆驼祥子》的作者表达过想写一部自传体……
论壮族当代小说中民歌的运用
2004年 04期
作者: 陈丽琴
壮族当代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民歌,深化了主题意蕴,诗化了故事情节,营造出优美意境,使作品情趣盎然,富于浓郁的民族色彩,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论壮族当代小说中民歌的运用
2004年 04期
作者: 陈丽琴
壮族当代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民歌,深化了主题意蕴,诗化了故事情节,营造出优美意境,使作品情趣盎然,富于浓郁的民族色彩,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神话和传说:小说虚构中族群文化的隐显——读阿来的《尘埃落定》
2004年 04期
作者: 孔占芳
通过解读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中的神话和传说,探讨族群文化对创作个体的思维方式和对小说构思的影响,从而解释作家阿来企图实现写一部"寓言"式"普世意义"小说的构想。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