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2004年>03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滑稽儿歌与现代儿童教育 2004年 03期
作者: 关溪莹
民间滑稽儿歌是儿歌中风格独特的分支,它们是适应儿童的意愿和思维特点构建的信号物体系,是儿童在成人社会里表达自我,平衡身心的工具。本文收集了传统和现代滑稽儿歌50余首,指出它们是儿童思维和心理成长的不同阶段的产物,对于培养中国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等)具有重要意义,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多元化的世界。同时,对于这些"异类"的传统儿歌的研究可以为当代儿童文学和儿童影视创作提供源自中国文化传统的本土化创作思路。
大漠雄风起苍狼——《乌古斯可汗的传说》的审美意识 2004年 03期
作者: 宋晓云
史诗《乌古斯可汗的传说》充分地体现了古代维吾尔族人民的审美意识,动物的精灵美、英雄的崇高美、平凡人的智慧美等背后,有着古代丝绸之路深厚文化的影响。
浅析《天眼》中的史可亮形象 2004年 03期
作者: 胡光璐
正视落后闭锁,是回族女作家马瑞芳长篇小说《天眼》的出新之处。作品中的人物史可亮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方面--"窝里斗"的表现、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是具有揭示价值的。
以《益西卓玛》为个案浅析民间爱情叙事诗中的自杀符号 2004年 03期
作者: 孙辉
自杀在现实生活中因其自身及人类意识观念上的原因被排斥,但是在民间爱情叙事诗中却因其实现了道德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广为民众欣赏群体接受。笔者以藏族民间叙事诗《益西卓玛》为例分析其中主人公的自杀所实现的价值。
《撮泰吉》与彝族寻根哲学观 2004年 03期
作者: 王明贵
彝族古戏《撮泰吉》演示了人类从猿猴变化而来的过程,古戏演出地的彝族人从云南迁徙到当地,人是由两性交合而生出来的深刻内涵,体现出了彝族的寻根哲学观念。
足履山河——关于张承志的散文 2004年 03期
作者: 石耿立
本文将张承志散文中的抒情主人公"旅人"形象加以生发,探讨其精神渊 源,并阐释了旅人精神的当代内涵。
口头、书面与后现代心理 2004年 03期
作者: 埃伦·迪萨纳亚克
对于书本的积习已深的读者(以及作家和出版家)来说,宣布识字不是一件毫不含糊的好事可能会显得有些荒唐。然而,有关它如何影响个人和社会的智能的评价,对于理解书写如何抹去了艺术而且似乎以不易为其觉察的方式影响了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实践者和辩护者这一点来说,却是一个关键。
维吾尔族民间童谣的形象性 2004年 03期
作者: 布力布力·艾克热木
以诗歌的形式出现、琅琅上口、宜于吟唱朗诵的维吾尔儿童歌谣,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对广大儿童具有永久的神奇的魅力。该论文在究其原因的同时,利用一个个翔实有力的例证将维吾尔民间童谣中的形象作为重点加以研究。
河北民间表演宝卷与仪式语境研究 2004年 03期
作者: 尹虎彬
后土宝卷的研究价值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一点,它是活形态的文本。河北易县洪崖山一带为宝卷叙事的自然地理和文化语境,这里的后土皇帝在当地叫后山奶奶,它仍然享有人间香火。在河北洪崖山周围参与后山朝顶活动的民间神社,它们是后土崇拜仪式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地方村落社会的社火仪式的承担者。宝卷是它们的神圣文本。这是祖先的遗产,它包括表演传统。民间口头传统,今天仍然继续产生着关于后土和后土崇拜的神话叙事,成为民间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苦难的力量和意义——评苗族青年作家龙潜先生长篇小说《铁荆棘》 2004年 03期
作者: 李猛
《铁荆棘》用质朴而又敏锐的语言抒写了童年的回忆和怀念,抒写了记忆中的苦难。人物和故事有着寓言般的意义,是那个年代人们内心的价值期待和今天人们灵魂的纯净守望。
浅析阿凡提笑话在各民族间的流传与演变 2004年 03期
作者: 刘荫梁
阿凡提闻名于世。阿拉伯有位阿凡提,土耳其有位阿凡提,还有我国新疆流传的阿凡提。他们的笑话,从时间纵向即各个时代的关系看,有着继承的一面 从空间横向即不同民族的关系看,有相互影响、促进、交流融汇的一面 这条绚丽多姿的文化纽带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课题。
傣族水文化象征意义分析 2004年 03期
作者: 郑萍
傣族的水文化是以水为核心,体现宗教、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整合。水文化同时也指导规范着人们的社会行为,成为整个傣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傣族的水文化是以水为符号载体来传递信息的一套体系,通过对水在不同场合所表现出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来透视傣族的认知体系及价值观念体系。本文试图破译隐藏在水这一符号中的象征意义。
金末元初文人论黄庭坚 2004年 03期
作者: 高桥幸吉
金朝末期的三个诗人李纯甫、王若虚、元好问对黄庭坚的评价,表达了与南宋不同的文学思潮,这对理解12、13世纪中国文学的全局,具有不少价值。本文还探讨元初文人对黄庭坚的评价,并简单比较南北政权对立下的文学潮流的差异。
一个故事家的记忆与想象——孙家香和她的故事 2004年 03期
作者: 刘晓春
土家族女性故事家孙家香的故事风格独特,语言纯净地道,文化内涵深厚。从她的故事中可以发现,书面文化的传统深刻地影响着乡村社会的集体记忆,而大量呈现出浓郁地方性风格的故事,则是运用灵魂、精灵、法术思维,在现实世界之外想象、建构了一个理想的观念世界。孙家香的故事讲述,在民间的历史观念、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明发达国度的民间文化问题等方面,具有个案参考价值。
"老顽童"的诗美追求——木斧给予老诗人的创作启示 2004年 03期
作者: 徐瑞哲
本文从"老"、"顽"、"童"三个方面概括出回族诗人木斧的质朴自然、坚韧 内敛、灵动率真的风格美及其给予老诗人的创作启示。
苦难的力量和意义——评苗族青年作家龙潜先生长篇小说《铁荆棘》 2004年 03期
作者: 李猛
《铁荆棘》用质朴而又敏锐的语言抒写了童年的回忆和怀念,抒写了记忆中的苦难。人物和故事有着寓言般的意义,是那个年代人们内心的价值期待和今天人们灵魂的纯净守望。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