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04年
>
01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人类元年的现代叙述——论土家族作家田瑛的小说创作
2004年 01期
作者: 郭小东
土家族作家田瑛的小说营构了一个虚拟的湘西,亦即第三种湘西。他远离沈从文抒情的湘西,孙健忠写实的湘西,逼近了一个文化精神意义的湘西。田瑛的小说在南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独树一帜,坚守一种执着的文化审美,一种原始生命冲动的文学倾诉。他的小说创作实践,使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湘西现代文学传统,划出了精神一以贯之却又各自鲜活的三个方块,亦即第一、第二和第三种湘西。田瑛是一位生活于现代都市,精神却自我放逐到自己的湘西的作家。他文学发问的方式,就是他小说的方式。
神怪内容对于《山海经》评价的影响——从文化背景谈《山海经》学史上的一个问题
2004年 01期
作者: 陈连山
在《山海经》研究学术史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其中的神怪内容对于其评价的直接影响,本文从文化背景角度梳理了中国学术史上对《山海经》中神怪内容评价的转变的深刻原因。中国传统学术对它的低评价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化模式造成的,现代学术对神话价值的推崇是源于西方文化模式中超自然的宗教传统。
民文所与扎鲁特旗人民政府就联合建设“研究基地”签约
2004年 01期
作者:
2003年8月29日上午,朝戈金副所长代表民族文学研究所,马砚春副旗长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人民政府,在关于联合建立“研究基地”的协议上签了字。从此,扎鲁特旗就正式地成为民族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基地”。在签约仪式上,扎鲁特旗一行三人带来了关于扎鲁特民间文化的……
田野斗牛记——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是非与前瞻
2004年 01期
作者: 施爱东
每一次有关“田野作业”的讨论,似乎都与“民俗学”或者“民间文学”的学科危机捆绑在一起,21世纪概不例外。与以往不同的是,20世纪的学者们异口同声强调的是如何走向田野深入田野并使田野工作更加科学,在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大家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探……
论老舍前期人道主义
2004年 01期
作者: 凤媛
由老舍前期人道主义在创作中的表现,追溯到这一精神特质的形成原因和特色,进而论及它对老舍创作的意义和价值,形成对于老舍前期人道主义的全面论证。
回族诗人马瑞麟的诗歌创作简评
2004年 01期
作者: 张承源
里面有一颗璀灿的星座 里面有一条奔腾的长河 里面有一支世纪的壮歌 这是著名回族老诗人马瑞麟咏《赛典赤墓》一诗。仅此三句的微型诗,洗炼凝重地概括了元代杰出的回族政治家、云南行省甲章政事的一生。诗言志,借用它来概括老诗人马瑞麟半个世纪的诗歌创作道路和创作……
从《鲁般鲁饶》看东巴诗歌的纳西语言艺术
2004年 01期
作者: 木春燕
叙事长诗《鲁般鲁饶》是纳西东巴古籍中的经典作品,这首诗的语言具有纳西语言特有的语言节奏和音律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纳西语言艺术的探讨,可以看出东巴诗歌的语言艺术特征。
论古籍、碑刻记载中的悦城龙母传说
2004年 01期
作者: 蒋明智
一般认为悦城龙母传说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而笔者以为是在南朝,它产生的年代更可追溯到秦始皇时期。龙母传说保持了较完整的形态,我们称之为“掘尾龙祭母”的故事类型。它是在岭南深厚的本土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又逐步被政治化、历史化和地方化,使龙母由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变为地方历史人物,并作为信仰神而进入世俗生活。因此,要正确认识龙母传说,必须具有历史的眼光。
秦民族文化精神略论
2004年 01期
作者: 李笑野
通过对秦民族艺术精神的考察、辨析,探索了秦文化精神的特质,进而说明秦人在兼容列国优秀文化的战国晚期,仍葆有着自己文化的独特品质。
《<福乐智慧>与维吾尔文化》一书出版
2004年 01期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维吾尔族学者热依汗·卡德尔女士的专著《〈福乐智慧〉与维吾尔文化》一书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于2003年11月出版。 产生于回历462年(公元1069-1070年)的长篇诗著《福乐智慧》,是维吾尔喀喇汗朝时期的作品,全诗长达13000余行,用古代维吾尔语(回鹘语)写成。它虽……
论壮族长诗《嘹歌·唱离乱》的艺术特色
2004年 01期
作者: 黄云
《嘹歌·唱离乱》是壮族“岩仰”歌圩的传统歌书,它讲述一对壮族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通过壮族人民的代代传唱而保留下来,是一部有着极高艺术成就的叙事长诗。长诗有如下艺术特色:一、叙述手法独特,全诗采用男女一唱一和、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故事的发展过程,别具一格。二、诗文所用语言贴切而生动。三、对某些场景采用巧妙的暗示,而不是正面描述。四、对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五、诗文蕴含浓厚的民族色彩。这部诗歌是壮族传统文化中难得的珍品。
宋金季末诗的时代心理比观与文化阐释
2004年 01期
作者: 狄宝心
面临同样的亡国命运,宋金季末诗的时代心理与文化取向截然不同:对蒙古政权,宋人持敌对态度,严守了夷夏大防传统 金人持亲和态度,发扬了以夏变夷思想。对故国故君,宋人表现为效忠眷恋,接受的是汉宋纲常义理观念 金人表现为疏离消解,继承的是孟子民贵君轻理念。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宋人倾向于尚节,内向于理学重修身 金人倾向于尚志,外向于孔子重事功。
追求的轨迹与困惑——“少数民族文学性”建构的反思
2004年 01期
作者: 姚新勇
本文从“少数民族文学性”建构反思的角度出发,将历史的、现实的、学科的、理论的分析相联系,对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存在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进行深度的把握。全文分三部分:梳理少数民族文学从“社会主义性”到“民族性”演变的话语轨迹 分析此一演变的感性性、非反思性、过渡性给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所造成的制约 反思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追求之于少数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与多元一体中国文化建构的逻辑悖论。
图腾与中国神话研究的迷思
2004年 01期
作者: 钟宗宪
本文经过相对严谨的学术思考,对中国神话研究与图腾研究百年来的研究的基本定义重新界定。从神话的起源、神话的表现形式、神的意义三个范畴加以界定中国神话的定义。并进而探讨图腾观念与神话研究的关系,理出中国神话研究的四种特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紧急委托的调查项目工作纪实——中国西部的文化多样性与族群认同:怎样保护沿丝绸之路的...
2004年 01期
作者:
1.2003年9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新疆地区的部分专家学者开会,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项目的工作情况。 2.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的科研人员……
《故事歌手》一书近期出版
2004年 01期
作者:
美国学者艾伯特·洛德(Albert B.Lord)的著作《故事歌手》(The Singer ofTales,1960)是口头传统研究领域中的开山之作,它不仅使“口头程式理论”成为一种方法论,而且逐渐成为一门学科。由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尹虎彬博士翻译的《故事歌手》即将由中华书局出……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