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03年
>
03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试论古代羌族作家余阙的文艺观
2003年 03期
作者: 段莉萍
元代文论是古代文学批评发展史上较为薄弱的一环 ,却又是联系唐宋文论与明清文论的纽带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余阙是一位少数民族作家 ,他对前代文论有因有创 ,有承有传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元代文论发展的大概。余阙的文质观和通变观充分体现了其文论创新的一面 ,他对文艺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 ,则体现了他对传统的儒家文艺观承传的一面。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民族文学研究中有关作家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2003年 03期
作者: 周建江
民族文学研究中对作家的研究不能忽视他们对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问题。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 ,汉族作家多能够做到认同 ,在少数民族政权下为其国家服务 ,在痛苦的嬗变中 ,完成自己的一系列认同。否则 ,无以在少数民族政权下生存和发展。对于民族政权下作家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问题 ,我们必须极为关注。这是我们正确认知作家的创作思想和心态、以及检验作家文学创作成果的核心问题。
传说研究的现代方法与现在的问题——评杜德桥的《妙善传说》
2003年 03期
作者: 董晓萍
《妙善传说》重点研究中国妙善传说的文学文献 ,创设了四种文本分析法 ,阐述了民间传说向通俗文学、民间宝卷、志怪小说、传奇戏剧和作家文学过渡的方式 ,构建了口头文学文献化的过程分析模式 提出了这类研究的学术原则和应把握的理论界限 ,并就文学、民俗学和人类学学者所共同关心的文本原型、传承、异文、功能等问题开展了学术对话。该著作对思考国内传说研究的一些问题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也能推动国内文学、民俗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
现代性意义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2003年 03期
作者: 欧阳可惺
重提现代性在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对其内涵的真正理解和把握可以使我们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在更开阔的视界下进行 ,从而带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论西藏的天神信仰
2003年 03期
作者: 林继富
本文论述了离天穹最近的“世界屋脊”上的人们的天神信仰。文章梳理了西藏的天神信仰的大致状貌 ,考论了藏族天神信仰的缘起以及藏族天神发生变化的主要动因 ,总结出藏族天神信仰的特征。
摩尼教与高昌维吾尔文学艺术
2003年 03期
作者: 热依汗·卡德尔
摩尼教曾作为维吾尔人漠北回纥汗国的国教 ,对维吾尔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西迁后 ,在高昌维吾尔汗国的初期 ,摩尼教依然统领着高昌维吾尔人的精神 ,并对其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由维吾尔人创造的摩尼教文化 ,不仅对高昌维吾尔人产生了巨大影响 ,也为世界保留了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20世纪30年代维吾尔戏剧发展的背景
2003年 03期
作者: 艾尔肯·阿布都热依木
20世纪 3 0年代经过中国共产党的极大努力 ,盛世才不得已实行“六大政策” ,新疆的新文化运动得以再度兴起 ,维吾尔戏剧艺术也以新的面貌重新出现 ,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关心和扶持下迅速发展繁荣。
论回族诗人马绍玺的诗歌创作
2003年 03期
作者: 陈友康
马绍玺的诗是当代少数民族诗坛上值得注意的创作成果。他的诗以沉郁、深邃的风格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城市心态对世界之美丽和丰富的遮蔽 ,表现了“丰富的痛苦”和“智慧的忧伤” ,具有思想的力度。乡村回忆、母爱情结、爱情歌咏也有新颖的韵味和别致的表达。他用诗指明了世界的残缺 ,也用诗照亮了价值世界 ,澄明了生存的意义。他的诗言词尖锐 ,富于质感 ,保证了诗歌的艺术品质。
新时期的“阿肯弹唱”
2003年 03期
作者: 张昀 阿力木赛依提
在当代社会 ,“阿肯弹唱”这种哈萨克人民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出现了新的发展与变化 ,作为哈萨克民族的象征 ,这种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并将成为 2 1世纪草原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
百年再议“老獭稚”
2003年 03期
作者: 刘守华
出生卑贱的獭精之子 ,因葬父骨于农穴而贵为天子。这一具有中国风水文化特色的民间传说 ,被学人采录发表并从多侧面进行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本文依据新近发现资料 ,对其历史文化内涵给予新的揭示。
元代文学文献与元代文学研究
2003年 03期
作者: 查洪德
近日出版的《元代文学文献学》一书 ,从文献的角度审视元代文学及其研究状况 ,为我们提出了一些元代文学研究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比如元代文学史的基本格局问题 ,元代文学总体成就的评价问题 ,元代文学研究的状况及今后的走向问题等。其中确有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民间讲述者
2003年 03期
作者: 安尼基 卡尔沃拉-波瑞贞霍
直到 2 0世纪下半叶 ,研究者逐渐开始对民间故事原文的创造和讲述者的深入研究 ,这个学术潮流改变了民俗学的方向。本文大致介绍了有关这个转变的历程、理论领域和研究状况。
西部苗族史诗并非有关蚩尤的口碑史
2003年 03期
作者: 吴晓东
本文认为西部苗族迁徙史诗反映的是苗族迁徙到彝族地区的时候与汉族的一系列战争 ,而不是反映蚩尤与黄帝的战争。史诗所描述的迁徙路线 ,也不是从黄河中下游迁徙到长江中下游流域 ,再西迁到目前的地方 ,或从长江中下游流域被放逐到“三危”后 ,再从甘肃一带南下到目前的地理位置 ,而是在彝族地区小范围内的短距离的迁徙。
《玛纳斯》史诗五个唱本中“阔阔托依的祭典”一章的比较研究
2003年 03期
作者: 托汗·依萨克
“阔阔托依的祭典”是《玛纳斯》史诗中反映古代柯尔克孜民俗文化事项最集中和广泛的一个章节。我们把人们熟悉的居素普·玛玛依唱本前三部《玛纳斯》、《塞麦台》、《塞依台克》的内容同吉尔吉斯斯坦的两名现代著名玛纳斯奇萨恩拜·奥诺孜巴克夫(1 867-1 93 0 )、萨亚克拜·卡拉拉耶夫 (1 894-1 971 )以及我国著名玛纳斯奇艾什玛特·玛木别特 (1 880 -1 963 )的唱本进行比较 ,可以看到不同演唱版本的史诗都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运转 ,每一位玛纳斯奇的唱本在每个章节上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变异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展开方面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楚辞与南方民族文化
2003年 03期
作者: 刘亚虎
楚辞是中原地区的理性精神与楚地巫风相结合的产物 ,其中楚地诸族的原始思维机制、原始文化氛围、原始艺术形式起了重要的作用。屈原受到北方思想文化和理性精神的熏陶 ,又较多地吸收楚地诸族文化的养分。他的《九歌》、《离骚》、《招魂》、《天问》等在某种意义上是楚地诸族原始祭祀歌舞的延续、原始巫术的演绎、原始神话的集粹 ,本文着重以《九歌》山鬼形象的文化内涵、《离骚》叙事的深层结构为例作阐述。
论叶梅小说的叙事风格
2003年 03期
作者: 吴道毅
叶梅是当今土家族小说创作的主要作家之一 ,创作成绩令人瞩目。她的小说着力描写恩施一带土家人的生活场景 ,注重发扬诗意小说或抒情小说的长处 ,积极借鉴与融会交错叙述与整体象征等现代小说技巧 ,从而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叙事风格 ,展示着交错叙述的魅力与富于整体的象征意味。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