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03年
>
02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三国两晋十六国诗文纪事》、《南北朝隋诗文纪事》出版
2003年 02期
作者:
周建江教授辑校的《三国两晋十六国诗文纪事》、《南北朝隋诗文纪事》,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于2001年9月出版。编者梳理了汉末魏晋十六国南北朝隋的文学史料,以史证文,力求“诗文并举,南北同论,以呈一代文学之宏观”。正如周建江先生在“自序”中所言:“汉末魏晋南北朝隋之诗歌,既是唐诗之先导,亦是古诗之终……
《格斯尔》与《格萨尔》——关于三个文本的比较研究
2003年 02期
作者: 扎拉嘎
蒙藏两个民族中流传的《格斯(萨)尔》史诗文本,虽然具有共同的起源和故事题材,却不能因此而否定它们各自所具有的独立价值。本文拟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种文本:藏族《贵德分章本〈格萨尔〉》,蒙古族《北京版〈格斯尔〉》和蒙古族《琶杰本〈格斯尔〉》为主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深入研究史诗的文化内涵,发现各民族史诗所寄托的独特民族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理想。
论中国螺女型故事的历史发展进程
2003年 02期
作者: 刘魁立
本文遍检现存文献,梳理出田螺女故事类型产生和演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对这一类型产生、流传的基础和条件及其过渡形态,进行了推断和论证。通过对古代十余种重要记录文本的学理分析,归纳和总结出该类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分支系统——1、以西晋《发蒙记》文本为代表的“A系统” 2、以唐《原化记》文本为代表的“B系统”复线型式和以宋《夷坚志》文本为代表的单线型式。通过分析二十世纪的大量记录,可以看出,该类型原有的两大系统,以及B系统的两种型式,相当完好地存在于当今的口碑当中。这正是“民众记忆”之保存传统的那种持久性和稳定性的强大生命力,在民间叙事文学当中的突出体现。
第6届国际民俗学暑期培训班侧记
2003年 02期
作者: 户晓辉
2002年7月15日至24日,第6届国际民俗学暑期培训班(Folklore Fellow’Summer School2002)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设在拉米(Lammi)的生物学研究站举行。芬兰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前五届国际培训班,该班在国际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界享有盛名,已经成为探索学科前沿课题、交流学术信息和培训研究人才的重要国际途径。培训班每次都有一个主题,今年的主题……
论朝鲜族文人郑判龙
2003年 02期
作者: 金柄珉 全华民
朝鲜族文人郑判龙的文学活动范围很广,在文学史著述、文学评论、散文创作等方面都有成说。对郑判龙的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中国朝鲜族知识分子的精神轨迹以及朝鲜族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简论满族词人佟世南
2003年 02期
作者: 胥洪泉
满族词人佟世南学习作词多结交江南文人,编选的《东白堂词选初集》体现了他反对雕琢、摒弃淫靡,推崇婉丽流畅、含蓄蕴籍风格的主张。其词明显受到花间词的影响,多写相思离别、男女恋情。其怀古词抒发了满人特有的民族情感。词风没有花间词的浓艳,显得清丽自然,含蓄婉曲,韵味深长,也有刚健、豪放的风格。
回族文学批评家李贽的多元文化背景
2003年 02期
作者: 汤晓青
回族文学批评家李贽的多元文化背景,对于他的思想和文化心态有决定性的影响。今天当我们从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的角度来重新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时,可以有许多新的感悟,也有助于我们充分理解作为一位晚明时代的回族文学批评家的李贽的文学批评观念及其理论价值。
“刘三姐”——壮汉民族文化交融结出的硕果
2003年 02期
作者: 杨宁宁
“刘三姐”是岭南壮汉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融过程中结出的文化硕果。在刘三姐的传说、故事、山歌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当时壮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汉族文化对当时壮族方方面面的影响。从有关刘三姐的传说、山歌、故事的表现形式看,壮族文化对汉文化的吸收融合是多方面的。
《全辽金文》整理出版情况简介
2003年 02期
作者: 牛贵琥
辽金元文学一直是山西大学文学院科研的重点。他们在完成国家古籍整理重点项目《全辽金诗》的编纂和出版之后,立即着手进行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全辽金文》的编纂工作。从2000年起,开始搜集资料,由35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点校整理,充分发挥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历时二年多,终于完成了这部迄今最为完备的辽金文章总集,并于2001年11月由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20世纪维吾尔族文学的发展
2003年 02期
作者: 阿扎提·苏里坦
20世纪维吾尔族文学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历史进程,已有丰厚的积累,逐步走向了繁荣。不同的文学流派互相拓展、互为补充,使维吾尔族文学更加多姿多彩,可以说维吾尔族文学真正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她以现实主义为主旋律,在小说、戏剧文学方面成果卓著,诗歌创作很好地继承了民族的传统,更加富有现实性。
辽代的文化观念和文学思想
2003年 02期
作者: 黄震云
辽代的文学思想可以分为武功词道和刚劲风气、道真文懿和文化精神、天人合一和美学理想、文学功能和社会风气、法度情感和文学建构、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六个方面。经历了自然无序到接受汉民族文化、契丹族文化和汉民族文化混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辽代的文化的发展变化与辽代社会变革同步,基本取向是豪迈、苍凉、清刚,兼容儒家诗教。
白色动物精灵崇拜——中国古代白色祥瑞动物论
2003年 02期
作者: 杨敏
中国古代典籍及文学作品中关于白色祥瑞动物的大量记录和描述,体现了古代先民对白色动物精灵的崇拜。这不仅与人类早期社会的图腾崇拜有关,而且也受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白”字的复杂意蕴、古代先民的神性意识及白色祥瑞动物的稀有珍贵等多方面的影响。
辽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辽金文学学会筹备会综述
2003年 02期
作者: 韩田鹿
2002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河北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辽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辽金文学学会筹备会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以及韩国、日本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光明日报》以及《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史知识》等重要的学术期刊均派遣专人,对大会的召开表达了良好的祝愿。发来贺电、贺信的单位还有北京大……
《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探研》出版
2003年 02期
作者:
2002年6月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南民族大学李杰研究员撰写的《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探研》一书。李杰先生长期从事文献研究工作,曾负责编辑《中国少数民族研究著述目录》、《苗文化研究》等文献工作,目前正承担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概论》的编写工作。《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探研》一书20万字,分为“史书”、“文书”、“金铭石刻”、“宗教典籍”、“文学”五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少数民族文献的基本情况。
边疆的策动:先锋叙述中的边疆文化
2003年 02期
作者: 姚新勇
“先锋”性的小说叙事革命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重要的现象,以往批评界主要是从对传统意识形态叙事的反叛、与西方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思潮的关系进行解释和阐发,不约而同地忽略了中国本土多元文化对先锋叙事的贡献。本文拟从“先锋叙事中的边疆文化”这一角度进行探讨。以求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此现象的认识,并对边疆文化与中心文化的实际关系有更具体的了解。
《元遗山志》叙论
2003年 02期
作者: 詹杭伦
清人编纂《元遗山志》一书,收采了大量有关此山和元好问其人其诗的地方文献,可供研究元好问的影响与接受史参考。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