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02年
>
03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与伊斯兰文化》
2002年 03期
作者:
马丽蓉博士的著作《2 0世纪中国文学与伊斯兰文化》由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1 2月出版。这部著作是“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丛书”的一种 ,总计 2 5万字。丛书的主编者认为 ,中国古代文化所形成的人生哲学、文学思潮、审美积淀在中国的 2 0世纪文学发展中的影响是柔韧而且强劲的 ,以往的研究者对此类话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2 0世纪中国文学与伊斯兰文化”是一个尚未引起高度重视 ,……
纳瓦依学研究状况评述
2002年 03期
作者: 海热提江·乌斯曼
纳瓦依 (1441 -1501 )为公元 15世纪伟大的诗人、思想家、社会活动家 ,是维吾尔思想史及文学发展史上最卓越、最负盛名的代表者之一。对纳瓦依生平及文学创作的研究应当是维吾尔文学史和中华民族文学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关于伟大的诗人纳瓦依的生平探索、著作发掘和研究工作在健康发展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纳瓦依长诗《帕尔哈德与西琳》中的人物构造——论纳瓦依对帕尔哈德形象的重新塑造和创新
2002年 03期
作者: 艾赛提·苏来曼
《帕尔哈德与西琳》是突厥大文豪纳瓦依文学巨著《五卷诗》(Hamsa)中的第二部长诗。帕尔哈德是该长诗中的男主人公。纳瓦依通过帕尔哈德形象 ,生动地表现出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同时 ,他塑造帕尔哈德这一形象的过程中 ,既汲取了前辈诗人同名作品的人物构造经验 ,又对这一形象进行了重新塑造和一定的创新。
“老虎怕漏”型故事解析
2002年 03期
作者: 平凡
文章讨论了“老虎怕漏”型故事的变异特点 ,分析了这个类型故事以“语言误解”制造悬念 ,寄寓思想的艺术技巧 ,并考察了“老虎怕漏”型故事的来源及传承系统。
《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
2002年 03期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吕微的著作《神话何为———神圣叙事的传承与阐释》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 2 0 0 1年 1 2月出版。作者运用形式分析与象征分析的理论方法 ,讨论一个案例———世界性洪水神话的中国生成形式及其变体 ,借助现代民间文学研究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概念———母题、功能、类型、原型作为洪水神话的解析工具 ,指出上述概念的有效性和有限性 ,……
“阿来作品研讨会”综述
2002年 03期
作者: 杨霞
“阿来作品研讨会”近期在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召开。与会的文学评论家、青年作家、资深编辑、专家学者皆从不同视角 ,评述了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中短篇小说、散文《大地的阶梯》等作品。与会评论家、专家学者一致认为 ,阿来作品无论其思想容量还是其审美境界 ,以及他独特的创作风格与优美的写作特点 ,都是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
用感性来体悟存在——阅读阿来的作品
2002年 03期
作者: 田泥
本文认为阿来的作品是用感性来体悟存在 ,并在漫游中进行了写作。作家用心灵对自然、历史存在 (宇宙魂 )、生命本体存在 (人的灵魂 )与民族的存在 (民族魂 )进行了思索与判断 ,这也就形成了他独特的精神体验世界。但事实上 ,阿来在体验的同时 ,又超越其本身 ,最终要完成的是对人性深度内涵的探求。
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经济全球化中民族文学两种命运前途管窥
2002年 03期
作者: 李耀宗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同时面临“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两种命运。目前 ,民族文学界存在把经济全球化与文学民族化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 ,对民族文学的性质定位理解混乱这两大思想障碍。繁荣新世纪的民族文学 ,须立足文化自觉 ,加强民族文学新军的“人才教育” ,以增强民族文学长盛不衰的发展后劲。
试论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进程
2002年 03期
作者: 邓敏文
中国的先进文化应该是一种兼容并蓄、不断丰富、完善、发展、进步的文化体系 ,文学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多民族文学领域中的“先进文学” ,是指那些适应中国各民族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由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共同补充、共同欣赏、并不断发展进步的文学品种 ,汉语文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种类。
16世纪波斯文《史集》及其与《玛纳斯》史诗的关系
2002年 03期
作者: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
由于缺乏相关资料 ,这部《史集》对我国《玛纳斯》学界来说一直是个未解之迷。从前苏联及吉尔吉斯斯坦学者的研究资料中所获得的点滴信息远远不能满足我们深入研究《玛纳斯》史诗的需要。《史集》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有关玛纳斯事迹的文献资料。本文将根据这个版本对《史集》的作者及抄本 ,对《史集》与《玛纳斯》史诗的关系 ,《史集》中记载的有关玛纳斯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和初步的探讨。
《尘埃落定》——一部现实主义的精品
2002年 03期
作者: 尕藏才旦
《尘埃落定》是一部经典性现实主义的精品 ,它用形象的人物和故事告诉人们 ,旧的社会制度———土司制将不可挽回地走向崩溃 ,走向灭亡。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东部藏区近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它打破了教条主义程式化的写法 ,以活生生的人和故事来代替了说教式的汉藏关系。
文化回归与阿来现象——阿来作品中的文化回归情愫
2002年 03期
作者: 德吉草
本文试图以阿来现象背后潜伏着的诸多藏族文化因素为切入点 ,把阿来在文学作品中表现的对藏文化的回归之情和他对民族文化深刻认知后的依附之情展露出来 ,提出藏族当代文学应以抒发本民族在新的时代里新的存续与发展为主 ,在守候自己民族惯有的传统文学的基础上 ,面向整个文学世界 ,这样才能丰富和拓展藏族文学新的走向。
纳瓦依写作《海米赛》的几个问题
2002年 03期
作者: 艾西热甫·阿布都拉
“海米赛”创作系在东方文学苏醒时期所产生的一种文学现象 ,时间上延续了 7-8个世纪 ,当时参加编写“海米赛”的诗人也很多。突厥诗人艾里希尔·纳瓦依的《海米赛》(五卷诗 )成就卓著 ,代表了当时维吾尔文学的最高成就。
《二十世纪西方蒙古学》(蒙文版)出版
2002年 03期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斯钦孟和编著的《二十世纪西方蒙古学》(蒙文版 )已由民族出版社于 2 0 0 2年 6月出版。这部著作对西方 2 0世纪国际蒙古学研究的发展状况作了系统的回顾与梳理 ,编著者将西方各国的蒙古学研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编年史序列阐述了它的发展历程 ,并通过详细评介重要学者的生活经历和学术道路勾勒了 2 0世纪西方蒙古学的发展脉络。……
从口头到书面:故事讲述中的人类学突破
2002年 03期
作者: 杰克·古迪
人类生活的原生态是缺乏顺序的 ,在口头文化中 ,口头讲述者直接面对听众 ,他的话语随时会被打断 ,讲故事的过程中随时有插话、对话或交流 ,这种互动过程意味着说者与听者之间没有严格界限 ,但长篇叙事尤其是虚构性叙事 (如史诗 )并非口头文化的主要特征 ,而是文字社会的产物。小说正是在文字文化和闲暇文化中较晚孕育出来的一种“讲故事”形式。
哈萨克英雄史诗中所反映的萨满教观念
2002年 03期
作者: 黄中祥
以万物有灵论为哲学思想体系的古老的萨满教贯穿于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之中 ,主要表现在萨满教的神灵、魂灵和鬼灵观念上。在神灵观念上主要表现为对大自然和动物的膜拜 在魂灵观念上主要表现在对英雄或伟人的崇拜 在鬼灵观念上主要表现在对神仙的敬仰和对鬼魔憎恶上。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