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01年
>
04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诗的传统承继与意象经营——满族诗人丁晓翁论
2001年 04期
作者: 佟明光
当代满族诗人丁晓翁崇尚自然、简约质朴的艺术风格。诗人刻意创新 ,注意突破自己沿袭日久的创作模式 ,以不与人同的审美视角 ,调动最具个性化的感情积淀 ,利用物态的虚拟与错置 ,状写大千世界中动与静的微妙转化 ,使读者在崭新的艺术欣赏空间里 ,获得空前的惬意与美感。
《江格尔》所蕴涵的古代蒙古音乐理论
2001年 04期
作者: 乌力吉巴雅尔
蒙古族民间音乐诗史《江格尔》蕴涵着古代蒙古音乐理论。笔者从《江格尔》的音乐形象表面深入到内在结构 ,挖掘其深层中的生律法等音乐理论 ,并把它放在古代东方音乐理论和各民族音乐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进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比较研究 ,力图解释史诗中所反映的蒙古族古代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观等相关问题。
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
2001年 04期
作者: 李炳泽
苗族没有整套的诗歌理论 ,但是在谈论到诗歌的时候使用的一些词汇却表达了苗族关于诗歌的一些观念。如“种植歌”、“呼唤歌”、“挥动歌”、“打开歌”等。分析这些观念 ,有助于对苗族文学的理解 ,以及对“苗族对文学的理解”的理解。
萨满教与蒙古英雄史诗
2001年 04期
作者: 仁钦道尔吉
原始社会蒙古人信仰萨满教 ,他们以萨满教世界观创作了原始英雄史诗 ,并在某些方面 ,史诗借用了萨满祭祀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英雄史诗的一切 ,包括时空概念 ,对自然界的神奇的山河和凶禽猛兽的描写 ,白老翁、仙女、占卜者、巨人和妖婆等形象 ,尤其是对正面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蟒古思 (恶魔 )的形象塑造 ,战马、猎狗、猎鹰的特殊的智慧和行动 ,甚至没有生命的弓箭和刀枪的神力等等 ,无一不渗透萨满教万物有灵观念。史诗在创世时代的描绘、事件发生的空间的交代、塑造蟒古思形象等方面 ,借用了萨满诗歌的形式、内容和艺术手法。史诗起初也有一定的祭词作用 ,它与萨满祭祀祖先的诗歌相互补充和相互丰富 ,成为有密切联系的两种早期文学艺术样式。
完颜亮的人性禀赋与词作品第
2001年 04期
作者: 周延良
本文从历史与文学作品两个方面考察了完颜亮的人性禀赋和诗词的内涵 ,无论是史家的历史记实 ,还是完颜氏的作品 ,都显示着作者本人的精神世界。完颜亮作为初入中原不久的女真人 ,确是依然保留着游牧民族的凶悍、残忍和野性 ,而同时他毕竟广泛地接受了汉族文化 ,能得心应手地创作汉民族传统的诗词文学 ,虽然留下的作品不多 ,但在全部中国文学史上 ,也应该有其一定的地位。
《广西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丛书》出版
2001年 04期
作者: 鲁风
由广西出版发展专项基金资助 ,经过广西作家协会和漓江出版社一年多的精心组稿和细致编辑 ,《广西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丛书》2 0卷已于近日向全国出版发行。这套《广西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丛书》 ,收集了全区2 0名资历较深 ,创作成果丰硕 ,作品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作家的部分作品每人一册选编成集。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壮族作家陆地、韦其麟 ,京族作家李英敏 ,仫佬族作家包玉堂等 ,包括了壮、瑶、侗、京、仫佬等在世和部分已故的作家。……
幼儿心理及其幼儿文学创作之文体探索——论彝族作家普飞的幼儿文学创作
2001年 04期
作者: 马艳
云南彝族作家普飞的幼儿文学作品受到幼儿和家长的喜爱。幼儿文学作品可说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文学文本。幼儿的心理发展在人一生的心理发展中 ,最为特殊 ,也最为重要。幼儿文学文本的文体 ,必然受到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制约 ,形成一定的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文体。
少数民族文本的文学人类学诠释
2001年 04期
作者: 张直心
本文拟汲取国内外文学人类学批评的已有成果 ,化用人类学的理论方法 ,借助民俗学、民族学等学科的视角与材料 ,对云南少数民族小说进行深入细致的文学考古或文化诠释工作。
民族历史的印记——《欢木岸》探析
2001年 04期
作者: 韦苏文
本文对壮族情歌《欢木岸》所反映的明朝嘉靖年间的社会历史 ,当时田州一带壮族地区的自然风物、风俗习惯、劳动观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欢木岸》作为壮民族先民社会生活的反映 ,既为我们展示了当时壮族的社会风貌 ,亦对我们研究那一段时期的民族心理具有帮助。
突厥语民族灵魂外寄母题初探
2001年 04期
作者: 安蕾
本文从突厥语民族民间故事和诗歌中选取了几则有代表性的灵魂外寄母题故事 ,对构成该母题的五种表征形式 ,即寄者表征、寄主表征、灵魂表征、寄魂物泄密者表征及主题表征作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对灵魂外寄母题故事所反映的突厥语民族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点作了初步探讨。
云南古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
2001年 04期
作者: 安尚育
云南古代的彝族文人文学是十分丰富的 ,特别在明清两代尤为突出。本文论述了云南彝族文人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对成就较大的文人及作品做了简要的评价。研究这些文人文学作品 ,不仅是对彝族文学史的丰富与深入 ,而且有助于了解彝族文化的发展与彝族社会的进步。
新时期维吾尔族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中的地位
2001年 04期
作者: 穆罕默德·艾沙
新时期维吾尔族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本文对她们的创作情况作出了较为充分的分析。论者分别对她们中的青年、中年两代作家的创作风貌、创作特点进行了论述。
台湾原住民现代作家文学综述
2001年 04期
作者: 周翔
本文着重介绍了以拓拔斯·塔玛匹玛 (汉名田雅各 )、莫那能、孙大川、瓦历斯·诺 (尤 )干(汉名柳翱 )等为代表的台湾原住民现代作家文学自 2 0世纪 70年代诞生以来的发展轨迹 ,指出其发展的时代文化背景及其与族群意识觉醒息息相关的文学共性。
挖掘黄金 发现黄金——评向本贵长篇新作《遍地黄金》
2001年 04期
作者: 刘戈
《遍地黄金》作者深入百年老矿 ,钩沉挖金人曾经拥有的辉煌与苦难 ,感受挖金人置身于改革大潮中的艰辛与卓绝 ,表达了对作为社会基础的工人生存态的诚挚关注 ,展示了现实主义的力量和深度 ,作品不回避现实与矛盾 ,反映了作家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西藏歌谣中的巫术心态
2001年 04期
作者: 夏敏
西藏歌谣巫术心态的两个表现是 :1、歌唱者潜意识中相信歌谣唱诵具有巫术的力量 ,他们借助夸张、假设等手法 ,试图在歌谣中把愿望变为现实 2、“比”和“兴”是交感巫术 (含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 )在歌谣技巧中的重要表现。这两种心态表明西藏歌谣与早期巫术有着渊源关系。
我国早期《格萨尔》史诗学的理论建设
2001年 04期
作者: 李连荣
三四十年代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民族化时期 ,其中组成新兴学科藏学的《格萨尔》史诗学也逐渐从中露出水面。这门学问形成初期 ,不仅象所有社会科学一样受到了国外学界的影响 同时 ,更重要的是一批有志于民族文化建设的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 ,为这门学问的成长铺垫了基石。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