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01年
>
03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萨满教研究的力作——评《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
2001年 03期
作者: 宋兆麟
萨满教是我国北方民族的重要信仰 ,也是探索这些民族古代历史文化的一把钥匙。在中国研究萨满教的队伍中 ,既有老一代学者 ,也有年轻的后起之秀。孟慧英女士是当前研究萨满教最活跃的最年轻的学者之一 ,她的新作《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是一部有理、有据、并且是有自己观点的学术专著 ,是二十世纪我国有关萨满教研究中具有总结性的著作 ,且有一定的开拓性。首先 ,该书从比较宗教学的新视角 ,探讨了我国北方的萨满教。……
永恒的寄托——评《观音——神圣与世俗》
2001年 03期
作者: 宋颍
观音为中国妇孺皆知。《观音———神圣与世俗》说的是观音菩萨。在佛教本土化的过程中 ,观音菩萨从神圣的殿堂走入世俗的生活 ,成为弱者与强者的精神寄托 ,在中国绵延了近二千年。观音信仰也逐渐远离繁复深奥的佛教教义 ,而化成人们素朴的行为方式 ,融入中国民间的习俗当中。作者在序言里就指出 :“对观音的崇拜和信仰” ,用现代科学的眼光来辨别 ,反映了“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欲征服自然而未能征服 ,……
重归古典——解读苗族青年作家龙潜少儿长篇小说《黑瓦房》
2001年 03期
作者: 维佳
本文侧重考察《黑瓦房》的叙事策略 ,分析了作者处理“故事”的三种形态 ,通过对其叙事预谋的追寻 ,认为同样是 60年代的作家 ,同样是追溯“童年记忆”的再现 ,但作者与其他 60年代作家提供的“童年记忆”最大的不同在于 :作者表现出对人类精神理想的极大热情 ,在 2 0世纪末重新思考古典主义对于人类灾难积极向上的牵引价值 ,在当下的多元价值组合中 ,有着不可忽视的认识意义……
阿塔尔对维吾尔古典文学的影响
2001年 03期
作者: 吾尔买提江·阿布都热合曼
波斯苏菲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著名诗人法里德丁·阿塔尔 ( 1 1 4 5 -1 2 2 9年 )不仅在波斯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在中亚操突厥语诸民族 ,尤其是乌孜别克、维吾尔等民族的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声望。他的名著《鸟的逻辑》(Mantiquttayr)对突厥语民族文学中的苏菲派的发展 ,尤其是对中亚著名诗人、伟大的思想家纳瓦依 ( 1 4 4 1 -1 5 0 1年 )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表达的民间资源
2001年 03期
作者: 阿来
《尘埃落定》出版以后 ,许多评论家从西方文学传统中 ,从汉语言文学传统中追溯傻子少爷这个形象的缘起。我乐于承认自己通过汉语受到的汉语文学的滋养 ,以及世界文学的滋养。然而一个令人遗憾的情况是 ,一方面的西藏的自然界和藏文化被视为世界性的话题 ,但在具体的研究中 ,真正的民族民间化却很难进入批评界的视野。《尘埃落定》从人物形象与文体两方面所受到的民间文化影响被长久地忽略了……
侗族长诗《白玉霜》与英雄传奇小说《粉妆楼》
2001年 03期
作者: 罗汉田
广泛流传于侗族民间的叙事琵琶歌《白玉霜》 ,其内容取材于清代英雄传奇小说《粉妆楼》中与女主人公柏玉霜相关的章回。从小说《粉妆楼》中截取部分章回移植改编而成的《白玉霜》 ,一方面显示出侗族叙事琵琶歌与汉族英雄传奇小说的关系 ,同时也显示出南方少数民族口头文学与汉族作家书面文学的关系。
阳光在我们中间——阿库乌雾诗集《走出巫界》的文化心理透视
2001年 03期
作者: 李自芬
《走出巫界》是彝语诗人阿库乌雾的第一本汉语诗集。诗人穿行于神话、传说、巫术、仪式中 ,力图通过对彝民族文化及生命样态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达到对人类生命本质的凸现。但由于诗人所属的双重文化身份 ,其探索受到双重文化心理的困扰和制约 ,致使其诗情诗意也呈现出多重性……
土家族文化寻根中的未来关怀——重读孙健忠的《舍巴日》
2001年 03期
作者: 谢友祥
土家族作家孙健忠 1 98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舍巴日》在回荡的旋律和史诗的结构中 ,描写不同“进化”层级的文化背景下人的生存行为、生存体验的对照 ,从而揭示出土家族历史进程、甚至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悖谬现象。由于对生活的忠实 ,由于摆脱了单纯的政治视角和绝对化、单向化的思维模式 ,孙健忠既看到了土家人从原始的十必掐壳走到农耕的里也、走到市场经济开始萌动的马蹄街并最终走入现代城市文明是历史的必然 ,又看到了此“必然”已经付出和将要继续付出的代价。小说传达了属于作者个人的思考和不安 ,这一主题在当年较为新异 ,随着时间的推移则更显出其价值……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
2001年 03期
作者:
……
藏族文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学术座谈会召开
2001年 03期
作者: 杨霞
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 ,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族文学研究室邀请在京部分在藏族文学研究和创作方面卓有成就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召开“藏族文学研究现状与前景学术座谈会” ,讨论了 2 0年来藏族文学在国际、国内的研究现状 ,肯定了 2 0世纪藏族文学在开拓与发展中作出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同时从各个角度不同层面探讨了藏族文学发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博学而又生动的学术著作——评《口头诗学:帕里—洛德理论》一书
2001年 03期
作者: 张胜军
欧洲学术史上 ,有一个问题缠绕着千百年来的许多学者 ,众说纷纭 ,争论不休 ,即“荷马问题”。究竟谁是真正的荷马 ?他是怎样创造出被我们称之为“荷马史诗”的作品的 ?学者们根据史料上一些不十分明确的零星记载 ,作出各式各样的判断。这些见解 ,大略形成了“分辨派”和“统一派”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 ,通俗一点说 ,就是“荷马众人说”与“荷马一人说”。双方都认为自己掌握着无可辩驳的证据 ,后来却发现谁也驳不倒谁。……
藏族佛教文学与藏族历史文化
2001年 03期
作者: 魏强
本篇论文是通过藏族文学作品叙说藏族的历史文化。着重介绍了藏传佛教对经济、政治、原始崇拜、文学等方面的全面影响 ,文中还具体讲到了有些影响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而另外一些影响 ,则消极的成分更多一些……
经济转型形势下的内蒙古地区文学
2001年 03期
作者: 黄薇
转型期的内蒙古文学 ,虽然也表现出私人化和闲适淡泊的倾向 ,但文学对社会的干预作用 ,作家的激情和对人类的关爱之心 ,并没有失去 ,对民族地区的反思与反省的作品 ,是这个时期的主潮。
纪念著名学者大林太良先生
2001年 03期
作者: 夏宇继
2001年4月1 2日上午 ,日本民族学的泰斗、国际著名学者大林太良先生不幸于东京病逝 ,享年 71年。大林太良先生 1929年生于东京。考入东京大学经济系后 ,受民族学学者冈正雄和文化人类学学者石田英一郎的影响 ,开始钻研民族学。东方大学毕业后 ,大林先生留校在东大的东洋文化研究所当助教 ,1 95 5年起 ,赴当时民族学研究十分活跃的欧美留学 ,他先后在德国、奥地利、美国学习 ,并于 1 95 9年在维也纳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纪念《尼山萨满》传说发表40周年
2001年 03期
作者: 赵志忠
最先提出“尼山学”(Nishanology)这一概念的是意大利满学家G·斯达里。他于 1 989年奥斯陆国际阿尔泰学会 32届会议上 ,发表了题目为《尼山学 :阿尔泰学的一个新学科》的论文 ,将尼山学作为整个阿尔泰学的一个新的学科。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她不仅与满族文学 ,而且与满族历史、满族宗教、满族的习俗、满族语言以至于满族音乐、满族经济等方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契丹族文学20世纪研究述论
2001年 03期
作者: 刘达科
百年来的契丹文学研究主要包括 3个方面。对早期神话传说的解读 ,学者们主要从历史学、民俗学等角度着眼。对辽王朝时期和亡国后的契丹文学 ,人们的研究较为充分 ,关注的焦点在作家、作品 ,在很多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分歧。契丹文学研究虽然取得可观的成绩 ,但仍有薄弱环节。为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使它与现代民族文化建设接轨 ,需克服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