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2001年
>
01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论哈尼族文学的“祖先原型”
2001年 01期
作者: 李光荣
“祖先原型”是哈尼族文学的基本原型之一。它贯穿于哈尼族的神话、传说和当代作家文学中。只有懂得“祖先原型” ,才能正确理解哈尼族作家笔下的先祖形象以及祖神与活人的关系描写 ,本文用“祖先原型”对艾札《没有冬天的河谷》和存文学《兽灵》中的有关内容作了阐释。
看山还是家乡好——试论东乡族作家马自祥创作的审美主题
2001年 01期
作者: 钟进文
本文根据东乡族作家马自祥的诗歌、小说和散文 ,主要分析、论述了作家在创作中追求的审美主题。马自祥创作的主旋律 ,就是歌颂在地理环境十分险恶的东乡大山里辛勤劳作的人民。那里的乱山碎石、乡音土调在他的眼里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 ,在他笔下有着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开拓成长的20年——纪念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
2001年 01期
作者: 杨义
经过 2 0年的开拓和发展 ,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 ,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已经具备了创造学术精品、学术流派和学理体系的能力。本文就新世纪初期该所在学术探索与学科建设方面应该进行的五个方向的研究 ,提出了具体的意见。
世界视野中的台湾原住民神话和故事——评李福清近著《从神话到鬼话——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比较研究》
2001年 01期
作者: 杨利慧
在研究中国民间文学和俗文学的西方汉学家中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世界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福清先生 (B .Riftin ,1 93 2— ) ,是颇令人瞩目的一位。这不仅是由于他勤奋著述 ,写出了大量有关的专著和论文 (我们目前可以看到的中文版专著 ,就有四五本之多 ) ,而且还由于他在许多问题上卓有建树 ,独具新意。……
从《格萨尔王传》看神巫文化与藏民族人格心理的关系
2001年 01期
作者: 丹珍
神巫文化作为早期藏民族人格心理形成的根基之一影响了整个藏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格萨尔王传》则是神巫文化的最大精神载体 ,在长期的流传、演进中 ,由信仰和各种禁忌仪式支撑着的神巫文化作为潜流自始至终地影响着传说的发展。《格萨尔王传》在其漫长的传承过程中 ,与神巫文化精神、藏民族人格心理形成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
新时期侗族散文的民族特色
2001年 01期
作者: 杨玉梅
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以来侗族散文的民族特色。文章从侗族散文创作的审美对象 :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社会人生 ,三方面展开论述。指出侗族散文的民族性不仅体现在对表面的民族生存环境的描写上 ,还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度发掘、对民族生命存在的关注以及对民族性格的塑造当中。文章还从语言方面探讨了侗族散文的形式特征。
无结的困惑——西藏作品解读之一
2001年 01期
作者: 杨红
近年来关于西藏的作品层出不穷 ,本文以其中两类作家作品为个案 ,分别从异文化者和双语藏族作家两个不同视角比较了他们作品中存在的困惑及其产生的不同根源。
深厚的民族文化功底与高度的汉文化修养──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断想
2001年 01期
作者: 杨春
文章就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创作质量提出看法。认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第一流的精品佳作不多 ,关键在创作主体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亟待提高。文章就创作主体的民族文化功底和汉文化修养两方面展开论述 ,认为少数民族作家必须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功底和高度的汉文化修养才能创作出一流的精品佳作。
(1989—1999)十年民间情歌研究述评
2001年 01期
作者: 戴剑平 王焰安 张昀
从 1 989年到 1 999年 ,民间情歌当代研究史迎来了发展期的第二个十年。这十年中 ,研究界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总结了前十年的研究情况 二、评介、研究不同民族、区域间的民间情歌 三、探讨了民间情歌的文化功能 四、探讨了民间情歌的起源、兴衰及分类等问题 五、探讨了民间情歌的创作规律 六、对民族间的民间情歌进行了比较研究等。
在生命的粪坑中挣扎并觉醒——读潘年英小说集《寂寞银河》
2001年 01期
作者: 李建东
“唐兵”是青年小说家潘年英系列小说集《寂莫银河》的串联主人公 ,他是一位有著述的青年知识分子 ,且风流倜傥 ,在与多位女性的交往中 ,尝试性的体验与冒验。最终因为精神崩溃杀死了他最不应该杀死的人 ,而走向毁灭。作者笔下的“唐兵” ,是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另一种典型 ,他在生命的粪坑中挣扎并觉醒的轨迹 ,是浸透了理性思考的社会与人生的写真。
桂中壮族民间的莫一大王崇拜及其内隐意蕴
2001年 01期
作者: 杨树喆
莫一大王是桂中壮族民间一个重要而富有民族特色的土俗神灵 ,在以往的研究中 ,有研究者认为莫一大王乃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 ,本文则认为莫一大王崇拜中包容了特定历史时期壮族人民的情感体验 ,是一个蕴涵着壮民族文化心理特质的“原型” ,它一方面反映了壮族社会历史的基本特征 ,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壮民族的文化态度、精神特质和民族性格。
追怀往古的思与诗——存文学文本的玛格拉峡谷情结
2001年 01期
作者: 章立明
哈尼族作家存文学的文本大多表现特定的玛格拉峡谷。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和存在主义美学的视野 ,对存文学文本中的玛格拉峡谷情结作一审视 ,我们认为玛格拉峡谷情结 ,就是存文学对往古的追忆与怀想 ,是存在之思 峡谷文本则是存在之思的感性显现 ,是思之投射 ,即存在之诗。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中的学科问题与现代性意识形态
2001年 01期
作者: 吕微
在我国学界 ,大规模地编写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始于 50年代末 ,并形成了 60年代初和80至 90年代两次写作高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写作主要是一种以本土化的“启蒙现代性”即“革命现代性”意识形态和话语形式为主导的政府官方学术行为 ,但这并未彻底排除民族群体和学者个人在其中的意愿表达。“写作”在象征的层面转述了“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国家现代性方案的实质内容 ,其中包括 :如何实现民族传统与现代国家意识形态的理性整合 ,以及国家、民族、个人之间的权力关系。
藏文《格萨尔》精选本介绍
2001年 01期
作者: 杨霞
《格萨尔》精选本 ,总计将编纂出版 40卷 ,包括从《天界篇》到《安定三界》的全部内容。每卷约 2万诗行 ,40万字 有的将几个分部本汇编一卷 ,有的将一卷分成两册。总计约为 80万诗行 ,1 60 0万字。扎巴老人的说唱本是迄今为至说唱部数最多 ,内容最丰富 ,情节最完整的版本 ,因此 ,精选本以扎巴老人的说唱本为基本框架 ,同时参考桑珠、才让旺堆、玉梅、昂仁、古如坚赞和其他优秀艺人的说唱本 ,……
一颗闪亮的民族寓言新星——读土家族作者萧国松的《萧国松寓言》
2001年 01期
作者: 刘守华
我和国松同志相识已有 1 0多年历史 ,90年代末共同参与采录研究土家族第一位女故事家孙家香的口述故事专集 ,交往更为密切。我们曾在一起乘船游览过清江两岸的秀美风光 ,也曾一起爬坡上坎回到他椿树坪的老家采风问俗。现在读到这部即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萧国松寓言》 ,便油然生出一种特别亲切的感受 ,觉得有许多话可以说。寓言是一种饱含生活哲理的小故事 ,一种遍及世界 ,贯通古今的文学体裁。……
瑕瑜互见 多版互补——《江格尔》三种汉译本的比较
2001年 01期
作者: 张越
本文从内容与人物、情节与叙事、文学与诗味三个方面 ,比较了史诗《江格尔》三种汉译本。在严格地挑选、引征和细致地比较分析中 ,对三种译本的优点和缺失进行了多侧面的观照与评价 ,对译文优劣的标准 ,也根据三译本的具体实际进行了理论的概括。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