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2000年>01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日本民俗学的特征与新动向 2000年 01期
作者: 李连荣
1999年 12月 2 2日 ,日本民俗学会会长福田亚细男教授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邀请 ,做了题为《日本民俗学的特征与新动向》的讲座。这次讲座内容分三个方面 :一、日本民俗学定义及发展的历程 二、日本民俗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三、日本民俗学的方法论与新动向。1、日本民俗学定义及发展的历程福田教授认为 ,日本民俗学的概念与欧洲及中国有所不同。……
蒙古-突厥英雄史诗情节结构类型的形成与发展 2000年 01期
作者: 仁钦道尔吉
学术界早已注意了蒙古 -突厥英雄史诗的联系问题。有些学者认为 ,蒙古 -突厥民众有共同的叙事传统 ,他们的英雄史诗具有共性。这种传统属于蒙古人和突厥人的祖先共同居住在中央亚细亚和南西伯利亚时代。① 笔者曾发表过一些论著 ,我认为蒙古英雄史诗和突厥英雄史诗 ,在题材、情节、结构、母题、人物、表现手法和程式化描写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共性 ,它们具有共同的形成与发展规律。② 在这里探讨结构类型的形成与发展问题。……
赛德克人神话故事初探 2000年 01期
作者: 李福清
有关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的记录资料很多 ,至今已出版了不少的神话传说集 ,这一方面日本学者贡献最大 ,西欧神父、学者 ,如德国D .Schr der,A .Quark ,法国A .Bareigts,G .Boyer,瑞士M .Egli,匈牙利学者B .Dezs 更搜集了卑南族、阿美族、排湾族、雅美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台湾民族学家南岛语系语言专家也搜集了不少口传的作品。……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史诗研究”丛书 2000年 01期
作者: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宏伟的文学体裁 ,它在人类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界上许多民族 ,都曾经运用史诗把他们大量歌颂英雄丰功伟绩的传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中国的史诗与早已成书的印欧史诗不同 ,它是活形态史诗 ,一直以口头形式在民间传承。千百年来 ,史诗基本上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于我国边远的少数民族民众之中。虽然极少数史诗有早期抄本 ,但绝大多数史诗是在 2 0世纪 50年代以后才陆续被发现的。……
清代蒙古族作家博明生平事迹考略 2000年 01期
作者: 白·特木尔巴根
在清代蒙古作家中 ,博明以其文史兼善 ,多才多艺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他出身贵胄 ,精通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于蒙古乃至北方民族的历史文化无不贯穿娴习。又谙熟汉语、藏语、满语 ,雅善琴棋书画 ,文学造诣尤深。“白香山之诗句名搏鸡林 ,裴中令之文章价留鸾掖。绾符粤古 ,持节滇南 ,讫声教于遐荒 ,寄性情于山水。”① 其文学创作和史学杂著均得到同人的推重 ,流布士林 ,嘉惠后学 ,影响极为广泛。……
维吾尔小说创作的新收获——论作家穆罕默德·伊明的小说创作 2000年 01期
作者: 穆汗默德·艾沙 伊明·阿布拉
穆罕默德·伊明是一位以其独特的风格迈入维吾尔小说创作领域的具有才华的作家之一。从 80年代至今 ,他已出版了《花瓣露珠》、《松树与松鼠》、《悔恨的少女》、《两面人》、《可怕的灾难》、《金色的悬崖》等诗歌、寓言、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集。《阿依努丽》等 10余篇小说被译成汉文在《民族文学》刊载。……
独特的现实主义向度——读苗族作家向本贵的长篇小说《苍山如海》 2000年 01期
作者: 刘明
真正从生活中发掘出来的东西 ,真正使作家自己动了情的人事 ,真正被作家的心灵烛照过的情景 ,不管用多么素朴传统的手法写出来 ,也必然会拥有动人的魅力和清新的气息 ,必然会以它的陌生和新鲜引起读者的兴趣。苗族作家向本贵的《苍山如海》就具有这样的品格。它不是一部让人为它的艺术而陶醉的作品 ,也不是为了人生的终极关怀而让人无可奈何或深深忧虑的作品 ,更不是充满了各种感观刺激而令人发疯发狂的作品。……
再谈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本土意识 2000年 01期
作者: 欧阳可惺
藏族作家阿来在其长篇小说《尘埃落定》中 ,有一段关于“迦格”和“迦那”的言论。嘉绒藏话中 ,称印度为“迦格” ,称汉人居住的地方为“迦那”。“迦格”是“我们信奉的教法所来的地方” ,“迦那”是“我们权力所来的地方。”① 在这部小说中 ,作家正是以教法与权力 ,对神的敬畏和对帝王的膜拜这种交错起来形成的双重意识的力的互动为文化前提 ,将自己的思想触角和审美触角同时伸向了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正式出版 2000年 01期
作者: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最具代表性的一套我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作品选集。她以新中国建立为时间起点 ,集中我国各民族作家创作的独具艺术特色 ,充满民族风情 ,闪耀着时代光芒的文学代表作品 ,构筑起了一道新中国 50年我国多民族文学的艺术画卷。……
万物有灵与人兽分开——猿猴抢婚故事的文化史意义 2000年 01期
作者: 安德明
一猿猴抢婚的故事 ,又被一些学者称作“猴娃娘型”故事 ,在我国各地流传颇为普遍。其主要情节型式如下 :1、一老婆妇的女儿 ,为猴取去做妻子。2、老婆子以喜鹊的指引 (或没有此情节 ) ,得入猴洞。3、母女设法逃回。4、猴思恋其妻 ,频到村中啼哭。5、她们以某种方法伤之 ,猴不复来。①从笔者目前所见到的材料来看 ,尽管各地流传的此类作品在一些细节上略有差异 ,但其主要情节却均可以上述型式来概括。……
巴·布林贝赫史诗诗学的研究方法 2000年 01期
作者: 傅中丁
巴·布林贝赫是当代我国著名的蒙古族诗人、学者。如果说他的诗作以炽热的情感讴歌了生活在祖国怀抱中的蒙古族人民的新生活 ,在浩如烟海的蒙古族诗歌中闪耀着民族与时代光芒的话 ,那么他的诗歌理论则在当代蒙古族诗歌理论中独树一帜 ,并不愧为集大成者。他的诗歌理论研究专著有《心声寻觅者的札记》( 1984·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蒙古诗歌美学论纲》( 1991·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1999.7-1999.9) 2000年 01期
作者: 吴英辑
……
江河源之歌——青海采风散记 2000年 01期
作者: 陈永钊
青海省位于我国西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面积约为 72 1万平方公里。青海有“彩陶的故乡”、“花儿的故乡”、“佛的故乡”之称 ,是民俗、旅游的宝库。在这里 ,汉、藏、土、回、蒙、撒拉族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竞艳 ,民族民间文艺、民俗风情具有极大魅力和丰富的民俗考察价值。 1999年 7月 15日 ,北京大学中文系一行 12人 ,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风活动。……
20世纪金代文学研究鸟瞰 2000年 01期
作者: 周惠泉
金朝 ( 1115— 12 34年 )乃是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我国古老民族女真族在马背上建立的政权 ,雄峙于江淮以北的北半部中国 12 0年之久。植根于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交叉点上的金代文学 ,曾经以其质实贞刚的审美风范彪炳于世 ,为中国文学北雄南秀、异轨齐驱的历史走向增加了合力 ,对于中国文学由多元而发展为一元的进程厥功甚伟。但是由于正统观念的影响 ,数百年间金代文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清季蒙译本《水浒传》二种述略 2000年 01期
作者: 扎拉嘎
(一 )在清代 ,我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 ,曾被数次译为蒙古文 ,并在内蒙古和外蒙古 (又称喀尔喀蒙古 ,即现今蒙古国 )广为流传。当时的蒙古族胡尔奇艺人 ,还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 ,发挥成为散韵结合的说唱形态 ,在蒙古族聚居区四方演唱。同一部小说被数次译为蒙古文并广为流传 ,这说明它确实为蒙古族群众所喜爱。据《古拉兰萨诗稿》中几首诗判断 ,蒙古族著名作家尹湛纳希的长兄古拉兰萨 ,……
《孽子》批判的指向与力度分析——兼论白先勇创作心理的转变 2000年 01期
作者: 罗义华
翻阅有关对回族作家白先勇小说的评论 ,不难捕捉到一种微妙的倾向 :大多数论者都有意无意地把《孽子》当做白先勇创作中的一个“例外”来看待 ,而没有意识到白先勇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内容上的转变与艺术上的提升是一个处于发展过程中的系统工程。这种做法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是 :在某种程度上割裂了《孽子》与其它作品的复杂微妙的关系 ,影响了读者对于《孽子》的认知与认同 ,也从而削弱了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批判的效果。……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