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1999年
>
04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雪域魔幻文学的探寻──西藏与拉美的文化亲缘性
1999年 04期
作者: 杨红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文坛掀起了一场文化寻根的热潮,许多作家积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他们重视文化在文学中的地位,认为文学的根存在于中原文化规范之外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中。并果断地借助魔幻形式,挖掘民间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岩层,丰富文学表现力。在寻根的队伍中,以扎西达娃为代表的西藏青年作家编织的魔幻世界引人注目。……
当代藏族文学的文化诠释
1999年 04期
作者: 朱霞
文学是民族的文化符号表现,是民族心灵的感性呈现,是时代变革的最敏感神经。 整个藏族社会历史经历本世纪中叶民主改革从而发生了深刻变革,藏族文学也因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而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当代藏族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藏族当代文学的特质,可以概括为“文化的文学”,既不同于传统,也有别于“现代”。“文化的文学”是我们把握当代藏族文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观念。……
老舍与20世纪中国文学
1999年 04期
作者: 杨义
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文学界一位饱含阅历和充满智慧的大师级作家,他的作品属于文化味最浓,而又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大手笔之列。10年前,我从一篇文章中看到,日本学者认为,老舍的《四世同堂》是全日本人必读的书。6年前,我在英国牛津大学当客座研究员,那里的东方研究所的所长对我说,他过去教学生学中国语文,选的教材是老舍的《我这一辈子》和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史诗的母题研究
1999年 04期
作者: 郎樱
史诗研究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如历史研究、文化研究、文本研究、发生学研究及传播学研究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史诗的比较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史诗的母题研究,便属于史诗比较研究范畴。 在进入史诗母题研究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母题”的概念作一番探讨。母题是“motif”一词的汉语音译。……
口头诗学关于“歌”的概念──以《奥德赛》的多重故事结构为例
1999年 04期
作者: 尹虎彬
在洛德的诸多著作中,“歌”是经常被使用的概念,①它涉及到口头诗学的核心内容:表演中的创作问题。 洛德的南斯拉夫田野工作经验,使他能够从歌手的角度感知歌的概念。那么,在一位歌手看来,歌到底是什么呢?他们认为歌是某人的所做所为,或者说是发生在英雄身上的故事。实际上对歌手而言,歌就是故事,它是用诗体来表述的,它不是脱离其讲述而孤立存在的故事。……
“新时期”与“新文学”:侗族作家发展论
1999年 04期
作者: 徐新建
1998年6月,侗族小说选《月地歌谣》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在贵阳出版。这件事我把它看作是侗族文学在“新时期”以来很有力量的又一次表达。这是有感而发。 《月地歌谣》中覃水坤的《赶考》以实取胜、以情动人。它从现实的平常人生入手,写了一段乡村农民的普通经历,其中透出的世道艰辛与骨肉亲情令人久久难忘。这一点与帕尼作品非常相似。他们以自己的生活为原型,写这一代人的爱和恨。我同《赶考》的作者谈过。……
盘古神话新探
1999年 04期
作者: 匡钊
对神话的兴趣始终称不上是中国学术界的主流,这可能和中国本土神话的天然缺乏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中国人已经连续不断地文明了几千年,对于饱读经史的读书人来讲,回过头去谈论神话显得有些幼稚,但今天的我们如果冷静地回顾过去,那么就应当意识到对神话的研究无论对于哪个民族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蒙古族古代文论研究概述
1999年 04期
作者: 巴·苏和
我国蒙古文论研究的开端始于本世纪50年代,到了80年代,对蒙古文论的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在蒙古文论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深度的开掘、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队伍的扩大、大学课程的设置等方面,都显示了较强的实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对蒙古族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 研究工作的基础是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回顾蒙古文论多年之研究,此学科的奠基工作,一开始就是从认真搜集整理蒙古文论遗产入手的。 一是整理出版原著。……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 (1999.4-1999.6)
1999年 04期
作者: 紫玲
……
论格桑多杰诗作的空白美
1999年 04期
作者: 黄波
新中国第一批藏族优秀诗人之一格桑多杰,1936年2月生于青海省贵德县,1951年在青海省民族公学读书,1952年到北京中央团校学习。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其诗歌作品有:《敬上一杯青稞酒》、《回来吧,这边是你的故乡》、《玛积雪山的名字》等等,诗集有:《牧笛悠悠》、《云界的雨滴》。……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网站开通
1999年 04期
作者: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网站于 1999年 10月 1日正式开通。网址为: http://www. cass. net. cn/s16_ sws/index.htm。主要内容有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重点研究课题、科研论著提要、主要科研成果、学术刊物及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的介绍等。欢迎各位读者前去访问。……
卫拉特史诗、英雄故事中女性生殖器崇拜观念
1999年 04期
作者: 巴·旦布尔加甫
如同世界上很多古老民族一样,蒙古族先民们也经历过崇拜女性生殖器的原始宗教阶段。当时,蒙古族普遍信仰的是萨满教,而最早出现的萨满教主持者则是女性。她们被人们尊崇为“伊都干”(idugan)或“额都根”(edugen),作为与诸神勾通的使者,她们为人们占卜未来,治病驱邪,似乎是无所不通,无所不能的。……
晚清云南少数民族古典诗歌理论浅述
1999年 04期
作者: 傅光宇
本文所论述的,是 1840年至1919年间云南 少数民族学者和诗人对中 华古典诗歌的评论与理论 思考。 在晚清云南文学史 上,对中华古典诗歌理论 作过贡献的少数民族学者 和诗人,主要出现于大理 一带的白族、回族和丽江 纳西族中。 (一) 晚清纳西族诗人对中 华古典诗歌的见解,主要 体现在牛焘、杨竹庐、李玉 湛、和柏香等人的诗作及 诗集序中。 牛焘(1775~1860), 字涵方,号笠午,丽江人。 ……
《土族文学史》出版发行
1999年 04期
作者: 葛建中
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土族文学历史演变、发展的理论专著《土族文学史》,最近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由土族青年学者马光星撰写的《土族文学史》,以丰富、翔实的资料详尽阐释了从远古至当代土族文学的历史流变及发展脉络,对土族远古、近古、近现代以及当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述,对土族民间文学及现、当代作家创作文学从田野考察、文学评论等多种角度进行了展示,并使之系统化。……
演化民族的历史和精神
1999年 04期
作者: 包明德
蒙古族作家孙书林的长篇小说《百世苍凉》,择取独特的题材,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灵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悲壮的生活画卷,演化了蒙古民族的历史和精神,蕴含着对“民族性秘密”的深刻思索,反映了新时代生活的流向、期盼和理想,讴歌了蒙古民族在新时代的振兴和发展。 做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蒙古民族突出个性是奔放、自由和强悍,没有多少历史的包袱。……
动植物神话与图腾崇拜
1999年 04期
作者: 黄任远
动、植物神话,又叫图腾神话,是神话中出现最早的。赫哲族的动、植物神话,讲述的是氏族、部落、民族始祖的来源,具有最原始的形态、带有极其浓厚的神秘色彩,反映了赫哲先人对人类起源的探索。 一、动物神话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说:“宗教的信仰与能力,也是要用神话的叙述来溯到本源上去的。……打算要在神话的研究中知道原始生活的奥秘,必须转到原始的神话或活着的神话。”……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