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1999年
>
03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寻根的人──裕固族诗人妥清德诗歌中的民族情结
1999年 03期
作者: 钟进文
裕固族书面文学,过去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因为历史上裕固族作家文学是一个空白,但是时至今日,如果让我们重谈裕固族文学,书面文学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作品种类而言,有小说、散文、诗歌 从作品数量而言,已出版小说散文集、诗歌集、个人诗集等,从作品质量而言,有不少作品获全国或省级文学奖。裕固族青年诗人妥清德便是其中较有成就的一位。他不仅是一位执着的文学爱好者,而且是一位“高产作家”。……
彝族长篇小说创作的新突破
1999年 03期
作者: 硕钊仁玫
族长篇小说创作,给族文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谱写了新的辉煌。鲁迅先生把长篇小说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纪念碑”,是因为这种文学样式能以规模宏大的时间跨度来展示生活的长河,并以厚重的历史氛围和时代精神揭示与社会命运相联系的人物命运,挖掘历史和现实的深度。在今天,唯有长篇小说才能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学创作的分量和成就。……
在失败的铁砧上锻打出的民族精神──论哈尼族民间文学中英雄的性格
1999年 03期
作者: 李光荣
哈尼族是一个英雄的民族。早在公元前3世纪,哈尼族为了寻找生存空间,已开始了民族大迁徙。他们以极其低下的生产力进击险山恶水,以孱弱的身体搏击凶禽猛兽,以极不发达的智慧抗击风火雷雪,背着家当、赶着牲畜、扶老携幼,向南进发,历经数十代人,终于从青藏高原到达云南南疆,找到了生活的乐土。如此伟烈的壮举必然产生无数气壮山河的英雄。在这样的背景上产生的文学当然也会是英雄主义的文学。……
彝族古代文学总观
1999年 03期
作者: 王明贵
文学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及人类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学,不论它是书面文学还是口头文学,亦或两者皆备,兼而有之。有史以来,文学大致经历了以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的发展历程,因为人类历史首先是有了语言,然后才有文字。文字的发明是为了记录语言,记录思想,这样书面文学便产生了。族既有自己的口头文学,也有自己的书面文学。……
散文园林中的奇花异卉──略谈共和国50年的少数民族散文与报告文学
1999年 03期
作者: 晓雪
在建国后17年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中,散文和报告文学似乎没有诗和小说那么繁荣和引人注意,但实际上许多出自少数民族作家笔下的散文和报告文学作品,仍然是充满激情、很有水平、不能低估的。“解放了,人的心和心的眼一齐见到光明。”(老舍语)正是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新中国的早晨那金色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建设社会主义的沸腾的生活和各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史诗A1与A2间的差异与史诗的接受过程
1999年 03期
作者: 萨仁格日勒
我们把蒙古文化做为一个结构整体来看待,那么不言而喻,做为蒙古文化一个分支现象的史诗,就是“结构要素”。本文不准备用很大的篇幅来谈论这一整体与要素本身,而是注意二者之间的某一过程,或者二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某一侧面。当然这一“互动关系”分析,不是我们的目的。……
祖婚型神话传说中禁忌母题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1999年 03期
作者: 万建中
1、在原始民族以及许多少数民族中,神话并不像我们理解的那样,只是一种古老的故事。在他们看来,神话包含的不仅是古老的故事(且多看成历史故事),而且是有关事物起源的道理,不可动摇的信念及言行的规矩等等。例如,景颇族就不知道什么是神话,尽管在他们中同样流传着许多我们称之为“神话”的东西。景颇族称神话为“我们景颇的通德拉”(意为道理、法律、规矩、信念)。……
民族文学交流的使者:苏轼──兼论民族文学交流史上的“精神互补”
1999年 03期
作者: 邓敏文
文学的实质是人学,是人心之学,人情之学。文学关系的实质是人的关系,是人们在从事文学创作及文学欣赏活动中所发生的种种关系。文学交流的实质是人们关于文学的技艺交流、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文学的技艺交流、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没有人的接触和交往,老死不相往来,就谈不上文学交流,在通讯设备十分简陋的古代更是如此。……
有意味的形式──纳张元、毕然小说文体及其思想含蕴探索
1999年 03期
作者: 张直心
本文拟从文体的角度切入,对云南彝族青年作家纳张元小说的现代寓言话语形式与彝族青年作家毕然小说的拟神话文体作—描述。文体并非纯粹的形式,乃是积淀着思想的“有意味的形式”。故以下探索不局限于单纯的语言体系,将不时透视形式背后隐含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一、走出寓言标题移自纳张元小说《走出寓言》。①这部作品所以引起我们的关注,缘其浓缩、并置。……
走向21世纪的当代回族文学现象研究
1999年 03期
作者: 王锋
20世纪即将过去,在它的辉煌的行程中,我们看到,进入80年代以来,以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和区域性为特征的回族作家群体的出现,回族当代文学的迅速勃兴崛起,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一种崭新的文学现象,引起了文坛的瞩目。如何从整体上对它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影响进行全面而深广的系统考察和理论概括,便成为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民间文献史料价值评估──从欧达伟《中国民众思想史论》谈起
1999年 03期
作者: 苑利
常言道:“文史哲不分家”。其大意可能是说,在一国学术的滥觞期,许多学科并没有很严格的界定,其中既包含有文学、哲学成份,也包含有史学因素,许多早期学术文献,之所以能成为后世许多学科的共有话题,原因就在这里。然而,不知始于何时,也不知是因为学科的分化,还是由于别的什么缘故,慢慢地,人们对这一说法投来了怀疑的目光,文史哲这一脉单传的三兄弟,也渐渐疏远起来。……
苗族歌谣记录翻译:简史与思考
1999年 03期
作者: 李炳泽 邹玉华
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被重视,被记录和翻译的过程,与各时期特殊的社会思想、学术主张有很大的关系。苗族民间文学自被记录、翻译以来所形成的简史,是我们观察这些文化活动的背景的一面镜子。本文只涉及歌谣,因为故事传说的收集基本上还没有“记录”“翻译’可言,不论外民族或本民族收集者,大多是在听了讲述,回来再根据回忆进行“创作”的,尤其是本民族的收集者,许多情况下是把这些故事传说“腹译”成汉语的。……
阿尔泰语系民族萨满教神话探微
1999年 03期
作者: 色音
在信仰萨满教的诸民族中,各类神话往往和萨满教密切相关。萨满教是中国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少数民族神话传承的重要载体。甚至,离开了萨满教我们很难对北方民族的神话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研究。根据萨满教神话所叙述的内容,我们可以把萨满教神话大体划分为天地开辟神话、自然崇拜神话等两大类型。下面分别探讨一下两大神话的内容和特征。一、天地开辟神话萨满教神话中大多数神话都涉及到关于宇宙天地的起源问题。……
展现天山风采的新亮画卷──建国50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小说创作概观
1999年 03期
作者: 张明
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日子里,当我们在对50年来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进行一番总体扫瞄之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诸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中,新疆少数民族的小说创作是一道最为艳丽、新亮的风景线。这样说,既不意味着建国以来新疆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成就不大,也不是因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①,而是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新疆少数民族的诗歌创作源远流长、素有盛誉,……
口传史诗的田野作业问题──南斯拉夫和蒙古史诗田野作业评述
1999年 03期
作者: 朝戈金
书写和文字是我们人类的一宗相当晚近的发明。与人类进化的漫长历史进程相比较,书写的历史则短得多。即使与人类的“文明”历史作为参照,例如以在公元前9000年出现在近东和北非的动物驯养和谷类种植(小麦、大麦)以及永久性定居作为某种标志,文字的历史也还是太短。在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发明了象形文字。公元前“约150O年,中国使用表意文字 克里特使和希腊使用线形文字乙 安纳托利亚赫梯人使用楔形文字”。……
满族传统说部艺术──“乌勒本”研考
1999年 03期
作者: 富育光
满族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渊源的东北古老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长河中,创造、发展和承继着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为人们所知,并至今仍流传在满族一些群众中胜炙人口的文学说部艺术,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遗产。多年来,在我国北方民族文化研究中,有些著述触及到了满族这一文化特征。然而,尚未有专论文章,对满族及其先世传承古久的“乌勒本”口碑说部艺术做系统介绍和研考。……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