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99年>02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后草原小说:一种新的话语事实 1999年 02期
作者: 黄薇
我把当代蒙古族小说分为两部分,前十七年的小说为“前草原小说” 1984年以后即新时期的小说为“后草原小说”。“文革”10年除外,文革结束到1984年这段,是前草原小说的“余绪”时期。这样说是国为:1.获得“解放”的老作家重新开始创作,但小说观念至少在创作实践上没有多少改变。……
元好问研究50年回眸 1999年 02期
作者: 李正民
金元之际,生活在北中国的文化巨人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山西忻州人,鲜卑族后裔。他在文学创作和理论方面,在史学建树方面,尤其在致力于维护中原文化方面作出了独特的不朽的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本世纪前50年发表的研究元氏的论文不足10篇,有关编著只有6部,其中两部还是日本学者所撰。……
金元之际文坛领袖元好问对中原文化传统的维护整合 1999年 02期
作者: 狄宝心
自公元1233年金都汴京沦陷,至1260年忽必烈建元中统,蒙古政权的决策者顺应了“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一历史发展规律,逐步由基本上保持着草原游牧奴隶制政权对被征服的定居农耕区实行间接统治的格局,过渡到“稽列圣之洪规,讲前代之定制”②这一在汉地实行汉法、继承中原历代封建王朝的轨道上来。……
祈使,歌谣中的宗教仪式性言说──喜马拉雅山地歌谣片论 1999年 02期
作者: 夏敏
喜马拉雅山地民族信奉着包括从原始宗教到体系宗教在内的各种宗教,歌谣是其宗教及民俗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它发端于宗教仪式,宗教世俗化后,宗教意识的言说方式仍复现于各种习俗性仪式活动的歌谣唱诵中,祈使手段就是宗教遗留给歌谣的一种特别言说。在喜马拉雅山区,宗教浸染了每一个民族的心灵。人人都是宗教的虔诚信仰者,他们的歌谣多数含有宗教色彩,即使看不出宗教意味,但也有部分宗教心理。……
图腾,遗存在传统民居建筑上 1999年 02期
作者: 罗汉田
图腾及其有关的制度、礼仪、崇拜、禁忌等等,是氏族社会的历史产物并且曾经长期、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许多原始部族社会当中。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人类历史上曾经普遍存在并且在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占据重要地位、发生深刻影响的图腾制度、图腾观念,早已被汹涌的历史长河所淹没,被厚重的历史尘埃所封存。然而,在各民族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风尚习俗、节日活动和民间工艺等等,却不时有所显现。……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1998.10-1998.12) 1999年 02期
作者:
……
芸芸众生相 惓惓民族情──壮族女作家黄夏斯榕小说人物形象刍议 1999年 02期
作者: 黄绍清 陈丽琴
道路坎坷跋涉艰难在生机勃勃茁壮成长的壮族当代作家队伍中,女作家微乎其微,屈指可数 从事小说创作的女作家更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因此,当我们读到黄夏斯榕一系列的小说作品之后,深为她为壮族当代文学的画廊增添了新的人物形象而高兴!她祖籍在广西扶绥县,地地道道的壮族血统女儿身。她出生于桂林,长大于南宁,早年求学于梧州卫校。18岁卫校毕业后先后到武鸣乡村、东罗矿山从事医务工作达14年之久。……
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提出与确定 1999年 02期
作者: 李鸿然
“少数民族”的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从孙中山先生的著作中便能找到。孙中山写于1924年1月23日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写于1924年1月至8月的《三民主义》,都曾使用“少数民族”的概念。①按说,在一个十分重视文学的国度和特别强调文学社会作用的时代,既有“少数民族”的概念,也应该有“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然而“少数民族文学”的概念当时并未出现。……
试论纳瓦伊长诗《莱伊丽与马季农》中的人物性格 1999年 02期
作者: 买买提依明
纳瓦伊(1441-1501)维吾尔诗人、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生于官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5岁时即以诗作闻名。1469年任霍拉桑苏丹胡塞音·拜卡拉的掌玺官,1472年被任命为大臣,并取得“艾米尔(军事首领)”的称号。他提倡艺术,并经常给学者、诗人和音乐家等以慷慨的资助。他反对中世纪的专制制度,反对达官贵人为富不仁,贪赃枉法,因而引起宫廷的不满,终于被迫离职。1488年回到故乡格拉特,埋头写作。……
光:一个跨民族意义的生殖人类学喻码 1999年 02期
作者: 王政
(一)在中原地区汉民族神话中,光代表男性生殖力对女性的授射技予。象帝喾的妃子,黄帝的母亲,生下老子的李母,意感星虹的女节,都以处女的身份,由光扮演她们婚媾的“丈夫”,从而感孕生子。王嘉《拾遗记》卷一“帝喾之妃……梦吞日,则生一子。”《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河图稽命徵》,“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黄帝轩辕于青郊。”……
世界神话学的力作──李福清《从神话到鬼话》的成就与不足 1999年 02期
作者: 谭达先
著名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国际性汉学家、民间文学家、教授李福清先生,最近从台湾邮赠我此书──《从神话到鬼话──台湾原住民神话故事比较研究》(1988年,台中晨星出版社版)。它是当代世界神话学力作之一,大大弘扬了台湾原住民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化,很值得庆贺!台湾原住民在公元五六千年至一千年前,已分批进入台湾,直到汉族大批移入为止,在对东南亚和太平洋文化发展上,贡献不小。……
试论国梁西域诗及其在新疆的贡献 1999年 02期
作者: 星汉
国梁(1716-1788),榜名纳国栋,奉赦改国梁。字隆吉,一字丹中,号笠民,哈达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投吏部主事。二十四年,摄宁夏府。二十六年,补兰州府同知。二十九年,摄秦州(今天水)直隶州。三十年,自天水旋兰州闻,闻迪化(今乌鲁木齐)同知任期已满,乃慨然言于上官,力求宣力塞垣,得请。是年七月遣妻孥还都,只身赴任。三十三年,回京。后任广西平乐知府。……
关于旧蒙古说书的起源及其它 1999年 02期
作者: 秦塔娜 特·塔日巴
胡仁乌力格尔(用胡琴伴奏的说书)是蒙古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综合性传统文艺形式。它是从弹唱蟒古斯尹乌力格尔的“朝仁乌力格尔”(用马头琴伴奏的说书)受启示而发展起来的。《蟒古斯尹乌力格尔》指的是《格斯尔》、《京嘎尔》等史诗中镇压蟒古斯(魔鬼)的故事,在民间统称《蟒古斯尹乌力格尔》。……
江格尔汗宫与萨满教 1999年 02期
作者: 斯钦巴图
史诗《江格尔》所描绘的江格尔汗宫具有多重文化特征。它不仅同时具有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定居文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萨满教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特征。汗宫描绘上的这种文化多重性,正说明了该史诗所走过的漫长历史过程。有的长诗在描绘江格尔汗宫的同时还描绘位于汗宫附近的黄教寺庙,寺庙与汗宫相互辉映,那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给汗宫增添了一层浓厚的佛教色彩。……
哈尼族原始宗教神话中概念的萌芽 1999年 02期
作者: 傅永寿
原始宗教和神话是不用逻辑的概念来思维的,但其对神秘力量的抽象反映却蕴含着概念得以产生的可能。崇拜多神的原始宗教长期支配着哈尼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他们在对“无情世界的有情”的抽象中,逐渐形成了逻辑思维的概念的雏形。一、哈尼族的神灵观念哈尼族的宗教信仰至今尚未形成全民的一神崇拜,但在哈尼族的生活中却处处离不开宗教意识和宗教活动。……
云南当代彝族文学片论 1999年 02期
作者: 马旷源
云南当代彝族文学,当然指的是彝族文化文学──即创作。排在这支队伍下的人名与日俱增,要想做出一篇面面俱到的文章,很难,也非我的视野可及,所以用了“片论”的标题。每一片云彩都是一个风景,连起来,大约已能看出云南当代彝族文学的风景线。……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