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98年>03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论老舍的文化批判与文化理想 1998年 03期
作者: 汤晨光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民族的面貌,它是人的特征,也决定着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特征。现代中国在战火中接受考验的时候,它的文化也在接受着考验。人在文化中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文化对人有不可摆脱的控制力量,人又可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决定所应取的态度。人和文化的这种矛盾关系使问题复杂化了。20世纪是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世纪。外来的军事压力以及随之而来的文化压力迫使民族的精英部分……
真情弥满 韵馥葩奇——浅议花儿《十八相思想到死》的特色 1998年 03期
作者: 谈士杰
岷州(今岷县)花儿《十八相思想到死》(以下简称《相思》),是景生魁、马步斗二同志搜集整理的,发表在《叠藏河》1994年第1期上。它是由20首相思花儿连缀而成的统一整体。既基本上保持了花儿的原貌,又别具一格,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前18行段抒相思之情,后2行段抒相思想死之情。其情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它以最纯洁、最高尚的感情,简朴、自然的语言,独特而灵活的形式和奇特而丰富……
谫说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的宗教色彩 1998年 03期
作者: 黄绍清
一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对我国古代文论有独特的贡献,是我国古代文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许多有志于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的教授、专家、学者,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对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的生成发展、存在形态、价值地位等作了充分的肯定,丰富了我国古代文论的宝库。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古代文化著述中所蕴含着的宗教意识、宗教色彩,大家……
老舍和他的小说创作 1998年 03期
作者: 关纪新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人。他出生于清末“多事之秋”的戊戌年年底。家境贫寒。父亲舒永寿,是一名守卫京师皇城的正红旗护军甲兵,1900年,在抗拒八国联军入侵首都的战役中,阵亡殉国。在城陷之后,侵略军疯狂抢劫城中的每条胡同,刚满一岁半的老舍,也险些丧生于强盗的刺刀之下。 作家的童年极其惨淡。寡母马氏独力支撑……
曹雪芹·文康·老舍——京味小说溯源 1998年 03期
作者: 赵志忠
京味文学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京味小说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般来说,京味文学是以北京话进行创作的,反映北京人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表现他们的审美观念、艺术情趣的文学。京味文学的“味”就是北京地方文化之味。京味小说是整个京味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京味小说就不会有京味文学 京味小说对于京味文学的形成、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追溯京味小说之源,也就是探讨京味文学之源。 一……
口头诗学的本文概念 1998年 03期
作者: 尹虎彬
前言 文学一词,通常以运用文字为先决条件,并假定那些富于想象有语言的艺术作品是借助书写和阅读来传递的。口头文学显然是个相反的术语。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口头”便是“书写”的对立面。口头文学不以书写为先决条件,但也的确涉及到文字技巧。应当纠正的是把书面文学才有的概念套用到口头文学上去。 对原始口头文学的现代发现,始于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自此人们开始对口述、半口述以及……
论端木蕻良小说创作的美学意蕴 1998年 03期
作者: 王本朝
满族作家端木蕻良(1912-1996)的文学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小说上,尤其是他在三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复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多样而丰富的文体审美形式,确立了他在20世纪中国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历史文化意识的审美建构……
清代满族诗人铁保 1998年 03期
作者: 李金希
有清一代,满族文坛诗人大量涌现。在众多诗人中,正黄旗人铁保引人注目。 铁保(1752—1824),字治亭,一字铁卿,号梅庵,旧谱姓觉罗氏,后改栋鄂氏,乾隆三十七年(1772)进士。从乾隆四十一年(1776)补文选司主事,承袭恩骑慰始,至嘉庆四年(1799)二月降补内阁学士,虽职衔屡有更动,然皆在京为官。嘉庆四年三月补盛京兵部侍郎,十二月补漕运总督。嘉庆七年(1802)十二月后,历官广东巡抚、山东巡抚、两江总督。嘉庆十四年……
塔吉克人的鹰崇拜 1998年 03期
作者: 西仁·库尔班
只要是到过塔什库尔干或接触过塔吉克文化的人,都会说塔吉克是一个“鹰的民族”。这的确给人一种神奇而又神秘的感觉。高山地带往往多雄鹰,而塔吉克人又生活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上,这似乎就是塔吉克族被称为“鹰的民族”的原因。但是,若是从文化学的眼光来考察塔吉克文化与鹰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塔吉克文化中的鹰积淀着非常深刻的历史的和文化的内涵。我们就会发现,鹰……
门巴族生殖崇拜文化探析 1998年 03期
作者: 陈立明
在喜马拉雅山东南麓的门隅和上珞渝地区,即今天西藏自治区的错那县和墨脱县,居住着我国兄弟民族的一员——门巴族。门巴族总人口约4万人,在我国实际控制区内的人口为7475人(1990年普查),其余的住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印度占领下的广大地区。 门巴族地处边陲僻地,喜马拉雅山脉的崇山峻岭,将门巴人与外界重重阻隔,其居住地被人称为“培域吉莫郡”,意为“隐秘胜地”,交通极为闭塞,与外界经济联系很少。长期的封闭,使……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 1998年 03期
作者:
……
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在上海召开 1998年 03期
作者: 田朴
此间,在中国上海召开了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组织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这已是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英文简称AFNS)所召开的第五次年会了。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东亚各国田螺姑娘故事的类型研究。各国学者聚集一堂,就一个具体课题进行学术交流,将一年来各自做出的专题研究成果,展示于其他国家的学者面前,相互砌磋,彼此增益,为比较研究创造新的环境和新的前景,这不能不说是甚为有益和卓有成效的学术活动。
冬梅春韵 小令大雅——读许行短篇小说集《春天,没有老去》 1998年 03期
作者: 康启昌
协助鲁野编辑《当代满族作家文丛》时,有缘与许行先生相识。虽然没有谋面,电话里、书信里、他的作品里,都有一株春韵潇洒的冬梅在我“印象派”的画布上浸染一种精神意象。龙虎松鹤苍劲疏落,翎毛草虫高致拔俗。“濡笔书纸,悉成元理”,可以看出作者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思想锋芒,虽小令亦偕大雅。这就不该是我这个“印象派”所能概括与评点的了。何况,此前已有不少高人里手对许行的作品做过雕……
从东巴经文看纳西人审美意识 1998年 03期
作者: 王政
一、纳西人的自然美观念 纳西人的“自然美”意识是清晰的。即使民间宗教的东巴“文本”中,也充满了对自然界事物的审美情调。像迸出红光的太阳,射出白辉的月亮,像梅开二度的花树,还有“天空留上美丽的白云,大地留下碧茵的青色”,无不在宗教幻想里渗透了纳西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与赞叹。 纳西人认为,在自然界无生命的事物中,山是一个最值得注意的审美对象。山的美,美在自然天成,无需人们再付出任何多余的劳动。
哈尼族文化英雄论 1998年 03期
作者: 史军超
哈尼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悠久的一员,其文化的积淀十分丰厚而瑰丽,近年来随着发掘问世的原始文化材料越来越多,它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如日本学者对哈尼族与日本倭族之源的认同,美国学者保尔·刘易斯夫妇在泰国对哈尼支系阿卡人长达十六年,的潜心研究,等等,都说明哈尼族文化具有的巨大吸引力,国内学术界也有更多的学者投……
萧观音与王鼎《焚椒录》 1998年 03期
作者: 李正民
《焚椒录》是一篇罕见的辽代笔记小说,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小说作者王鼎,字虚中,涿州人,辽道宗清宁五年擢进士第。咸雍、太康之际为翰林学士,方侍禁近,适逢萧观音(1040-1075,辽道宗懿德皇后)之死。《焚椒录序》云:当时南北面官,悉以异说互为证足,遂使萧氏蒙被淫丑,不可湔浣。而王鼎妻之乳母,有女蒙哥,为耶律乙辛宠婢,故知乙辛奸构、陷害萧后之详情。同时,司徒萧惟信又向王鼎……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