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98年>01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 1998年 01期
作者: 紫玲
……
从序诗和尾声窥探《玛纳斯》的某些艺术特色 1998年 01期
作者: 白多明 张永海
同一切历史悠久的活着的民间说唱艺术一样,居素甫·玛玛依的史诗《玛纳斯》也是古代某种变体在今日演唱条件下的新异文。是古代某种本文纳入当代存在方式大系统后表现出强大适应力和能动性的新的辩证统一体,是千年古树上萌生出的一枝新花。
“灰姑娘”角色的成年礼内涵——对“灰姑娘型”故事的一种解读 1998年 01期
作者: 陈玉平
在民间文艺学中,角色指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对民间故事人物角色的广泛研究始于俄国民间文艺学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1895—1970),他曾把俄国民间故事的人物角色归纳为七种:(1)反面角色 (2)捐献者(施主) (3)助手 (4)公主(被寻找的人)和她的父亲 (5)送信人 (6)英雄 (7)假英雄。他认为人物是故事中……
真正的诗人: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论回族诗人赵之洵 1998年 01期
作者: 刘俐俐
追求生活溶解在心灵中的秘密,是真正诗人的目标,只有那些珍视自己创作个性,遵从心的呼唤的诗人,才能为自己定出这种目标,并为之终生不渝。西北的回族诗人赵之洵以他的创作表明了他在这样的诗人之列。
满族萨满文化中的萨满与鹰 1998年 01期
作者: 汪丽珍
满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世代生息、繁衍于“白山黑水”一带,信奉古朴的萨满教。萨满教崇信万物有灵,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在满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萨满教一直伴随着满族的发展与变化。满族及其先民把萨满教作为民族生活、民族精神的根基。满族在信奉萨满教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十分完整、典型、丰富的萨满文化。
口承文化与民族迁徙 1998年 01期
作者: 王亚南
古往今来,时序流转,人类各民族世世代代劳作生产、生殖繁衍,人们的一切活动及其成果便构成了他们各自民族的文明历史。
理想与现实的光照——两部爱情悲剧长诗之比较 1998年 01期
作者: 王铁
维吾尔族古典诗人纳扎尔的叙事诗集《纳扎尔爱情诗集》中的爱情悲剧长诗《莱丽与麦吉农》的故事,在维吾尔人民中家喻户晓。这部长诗与波斯诗人内扎米的爱情悲剧长诗《蕾莉与马杰农》有着极明显的血缘关系。两部长诗既相同又相异,各自散发着不同时代及民族文化风韵和美学特色。本文试图对这两部长诗的影响异同与审美价值,作一比较,就教于各位学者。
贯云石诗词曲的浪漫色彩 1998年 01期
作者: 王开元
元代维吾尔族文学家贯云石(1286—1324),现存诗38首,词2首,小令88首,套数10套,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体现出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下面试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其浪漫色彩的具体表现,并对其浪漫色彩的根源作一探讨。
凝神纳百态 挥笔洒纵横——论林佩芬的《天问》 1998年 01期
作者: 古继堂
文学承载历史,历史转化文学,为历史小说的基本特征。因为它是文学,基本功能在于审美,所以它必须遵循艺术创作的原则,不是如实地记载历史,而是形象地描绘历史,让历史在艺术形象和艺术氛围中活起来。使干涸了的历史故道里,重新波涛汹涌,万船竞渡 使干瘪了的……
诗与生命:燃烧的激情——满族诗人中流及其作品 1998年 01期
作者: 佟明光
中流是一位勤奋有为、著作颇丰的诗人。他从40年代末期投身诗坛,50年代作品遍及大江南北,是新格律诗的一位有代表性的身体力行者。他的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靓丽晓畅的意象构筑,炽热燃烧的生命激情,展示于中国诗坛。已出版的诗集,有《松花江短笛》、《丰收颂》、《鹿哨》、《枫叶》、《北国诗絮》、《燃烧的爱》、《凝眸》、《爱的花苞》、《爱的微笑》。
《口头传统》所见中国史诗研究 1998年 01期
作者: 乔津
半年刊《口头传统》(美国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办》1996年尾的一期,是“沿丝绸之路的史诗”专辑,故而其中一些论文与中国少数民族的史诗研究关系颇为切近,于是在此稍作介绍。
关于第七届国际蒙古学家大会国际中央亚细亚史诗研讨及演唱会 1998年 01期
作者: 仁钦道尔吉
国际蒙古学协会秘书处召开的第七届国际蒙古学家大会于1997年8月12—15日在协会秘书处所在地——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来自4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的310多人。除蒙古国学者外,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芬兰、丹麦、挪威、瑞典、俄罗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日本、印度、韩国、哈萨克斯坦、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外国学者及有关人员270人以上。
彝族诗论“诗魂说”的文化探源 1998年 01期
作者: 巴莫曲布嫫
形灭而灵魂不灭是彝族原生宗教体系的基石,是彝民族原始信仰的发端和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彝人中心崇拜形式——祖灵信仰从严格意义上说也是对祖先灵魂的祗敬和崇仰,毕摩及其经典的神灵观同样也是建立在灵魂观念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毕摩的经籍诗学同样也渗……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出版 1998年 01期
作者: 乔津
《蒙古英雄史诗的诗学》(蒙古文),著者巴·布林贝赫。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计300页。全书由序、正文8章、跋及文献目录组成。8章分别为:导论、宇宙模式、黑白形象体系(1,2)、骏马形象、人与自然的神秘关系、文化变迁与史诗变异和意像诗律风格。著者认为蒙古史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发达于游牧军事封建社会,进入近代后逐步走向衰落。通过对代表性史诗作品的综合分析,著者认为原始性、神圣性和规范性是蒙古英雄史诗的共同特征。所谓原始性指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婚姻和争战母题、同神话思维联系在一起人物形象组合以及宗教……
少数民族文学修史问题谈卮 1998年 01期
作者: 李耀宗
近20年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若干单本文学史接踵问世 各族合璧本《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更以灿灿新意、勃勃生机,屹立中外文学史之林。学者们筚路蓝缕,首拓民族文学研究一大荒野。其诚可感,其绩可贺!……
魁玉与《翠筠馆诗存》 1998年 01期
作者: 李德
魁玉字时若,富察氏。隶满洲镶红旗。祖籍长白,荆州驻防。约生于道光十三年(1833)左右,青少年时代在湖北长江岸边度过。凭借祖上余荫,由二品荫生授骁骑校尉,历佐领、协领。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