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1997年
>
04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白朝蓉诗歌风格论
1997年 04期
作者: 张锦贻
白朝蓉同志从学生时代发表诗作至今,坚持业余写诗40年。近年出版5本诗集:《塞上草》、《岩石泪》(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玫瑰雨》(百花文艺出版社)、《回眸月》(远方出版社)、《白朝蓉哲理诗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由于他在创作中执著于对诗美的探究,求变求新,在文体的净化与革新中求得与民族生活情感相适应的诗的艺术建构,因此,他的创作富有活力,他的不同时期的诗作,都呈现出艺术创新精神与历史使命感的统一、民族化与现代化的统一。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综述
1997年 04期
作者: 伊澈
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1997年8月下旬,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来自各地的有关学者近80人出席会议,其中包括台湾学者13人。
浅析蒙古族文化对元杂剧形成及发展的影响
1997年 04期
作者: 叶蓓
元曲,元代杂剧与散曲的统称,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一样享有着“一代文学”的美誉,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但是,这一文学高峰在蒙古民族入主中原的元代,也明显地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对此,文学研究界亦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过探讨与分析。本文就所收集的资料,从蒙古族的音乐文化,语言……
蒙古族变异史诗的形象特征
1997年 04期
作者: 金海
所谓变异史诗,是与远古或传统史诗相对而言的概念。它与史诗变异不同。史诗变异是指在同一社会背景下,史诗在口头传承过程中,说唱艺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听众的反映,即兴有所增删,因而使其同他所师承的史诗作品产生了某些差异。而这种变异是所有口头文学在传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是口头文学的共同特征之一。
弗理教授访华学术活动简介
1997年 04期
作者: 乔津
美国密苏里大学英语及古典文学系主任、密苏里大学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约翰·迈尔斯·弗理教授(John Miles Foley),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邀请,于1997年9月15日至26日来华进行学术访问活动。 弗理教授是美国著名的学者,多年致力于“口头程式理论”(Oral Formulaic Theory)的学术工作。这一理论是由两位已故哈佛大学教授米尔曼·帕里和艾伯特·洛德创立的,因而又被学术界称为“帕里—洛德理论”……
把守灵魂家园的歌吟——谈谈《灵魂家园》中的人格美
1997年 04期
作者: 贾於蒙
以超然的勇武精神,一路前行,一路歌吟,一路“将生命燃烧”的当代知名蒙古族诗人查干,创作出了大量的震慑人心的诗歌,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大系”之一的《灵魂家园》就是展示诗人勤苦的人生、深挚的心灵的一部诗集。
宇文三才子——北国诗人宇文毓、宇文招、宇文逌
1997年 04期
作者: 韩可弟
文学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南方宋、齐、梁、陈四朝,历来都是文人云集,上至帝王,下及群臣,酬唱和答,佳作迭出,一派热闹景象 而在北朝,文坛却寂寞寥落,少有巨擘力作。直至宇文氏时期,王褒、庾信相继北来之后,北方文坛方才为之一新。而宇文家族的文学成就正可以代表当时北朝的文学面貌。
盘瓠崇拜与民族命运
1997年 04期
作者: 何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地区一直处于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的盘瓠族群,在原始思维中崇奉盘瓠神话,以贵族血缘亲缘关系为荣,以寄存山里为习性,以免租莫徭为优越。这一切,在一定条件下,必然与阶级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发生利害冲突,他们必然反抗斗争,同时也招致残酷的镇压。而高傲的盘瓠精神必然激励他们高昂不屈的头颅,宁愿把脚步迈向更封闭的高山幽谷的深处,继续刀耕火种。天……
对少数民族文学地域性研究的再思考
1997年 04期
作者: 欧阳可惺
在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把某一民族所处的特定的地域性生活作为衡量判别该文学是否具有民族性内容的重要标志。从文学的构成看,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文学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这种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思路和方法本身并无可非议。而事实上,重……
“诗魂说”与“三魂说”
1997年 04期
作者: 巴莫曲布嫫
明清两代是整个彝族毕摩文化的规模化集成时期,彝族古代经籍诗学也同样步入了其总结时期。这个时期所出现的佚名所著的《彝诗史话》、《诗音与诗魂》、《论彝族诗歌》和漏侯布哲所著的《谈诗说文》等几部诗学论著表明,彝族诗学在整体上已转显而隐,诗家们在归纳前人对探讨诗歌的社会功能、诗体的外部表现形态、……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
1997年 04期
作者: 吴英
……
清代侗族诗人杨廷芳的诗歌创作
1997年 04期
作者: 邱宗功
杨廷芳(约1808—1875),侗族,贵州省榕江县(清代古州厅)车民乡车寨人,约生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自幼勤奋读书,天资聪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约37岁时赴云南乡试中举。二十五年(1845年)贵州遵义籍“西南巨儒”郑珍任古州训导主讲榕城书院时,廷芳曾从学于郑珍。尔后笃志经史,性静逸,寡交游,平居……
多重文化碰撞的智慧母题——文成公主传说考验难题试析
1997年 04期
作者: 林继富
传说唐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大臣噶尔·东赞到大唐去求娶文成公主,不料波斯、霍尔、格萨和印度等处使团也来求娶文成公主。各处婚使希望能迎回贤慧美丽的文成公主,这使唐皇非常为难。为了做到公平合理,就决定让婚使们比赛智慧,谁胜利了,就可迎去公主,于是展开了一系列比巧斗智的场面。在这次智慧的考验中,唐皇共出了7道难题:……
推荐《格萨尔文库》
1997年 04期
作者: 王克勤
我从全国《格萨尔》工作办公室退下来,已经十余年了。虽然“不在其位”,可以“不谋其政”,但对这一领域里的任何一点进展,都会感到高兴。最近王兴先同志专程来京参加史诗《格萨尔》工作表彰和总结会议,送我了装帧美观大方的“文库”中已出版的两册,我更感到兴奋不已。我敢冒昧断言,这是迄今有关《格萨尔》著作中最完整、最科学、装帧印刷最考究的丛书之一。我钦佩甘肃省从事《格萨尔》工作的同志们的远见卓识、宏大气魄和实干精神。
查干的诗
1997年 04期
作者: 晓雪
查干是一位很有个性和才华的蒙古族诗人。 他1939年生于内蒙古扎鲁特旗的一个贫农家里。1959年毕业于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他学生时代即酷爱诗歌,1960年就开始发表作品,但作为一个诗人引起注意,则是在他的第一个诗集《爱的哈达》1997年出版以来的这20年。现在,他已陆续出版了《彩石》、《青草集》、《蹄花》、《无艳的一枝》、《灵魂家园》等许多部诗集。
辽代契丹族文学概说
1997年 04期
作者: 别廷峰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从秦代已开始形成。两干多年来,经过了数次的民族大融合、大分裂,既互相争斗,互相影晌,又互为依存,互相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深邃内涵的异彩纷呈、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