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97年>03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酒歌及其相关口碑文学的文化解读 1997年 03期
作者: 仲高
作为酒文化载体的民间文学几乎和酒的出现是同步的。因酒而使民间文学勃兴,或因民间文学而使酒扬名都昭示着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同步发生。只是因为最初的民谣、民间故事因口碑传承,多不可寻,即使能流传下来,也多了后人雕琢、加工的痕迹,象汉民族的《诗经》里的十五国风在诗三百中数量就不多,这和“王官采诗”与“孔子删诗”大有关系。采诗本身就有局限性,怎么能把自西周初至春秋中叶各地的民歌都搜集全呢?坏又坏在“孔子删诗”,究竟删了多少,不得而知,《诗经》肯定不在三○五篇之……
崇高与激情——简评巴音博罗的诗 1997年 03期
作者: 张蕾
中国的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虽然出现了康、雍、乾一百多年的盛世,仍然掩饰不住晚清的耻辱与悲哀。但仔细想一想,一个沉重的封建社会包袱,压在一个人口较少的民族身上,即便是它能给封建社会这个苍老垂死者打一针强心剂,能改变它的命运吗?于是,这个经历了短瞬辉煌与悲哀的民族,出现了属于本民族的行吟者,如纳兰性德,如曹雪芹,如老舍。 如同满族文化与汉文化趋向融合一样,在今天,你几乎无法区分一个汉族人与满族人的不同,更无法想象还有年轻的满族人会回望历史沧桑,回寻满人心路,反省沉思,浅吟深咏。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1997年1—3月) 1997年 03期
作者: 紫玲
……
国外苗族的母语书面文学 1997年 03期
作者: 熊玉有
苗族人口较多,分布广泛,除我国的逾739万人外,国外尚有一百多万分别居住在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以及西方国家中的美国、法国(含法属圭亚那)、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和阿根廷等。以往,关于苗族的文学,我们只知道国内的情况,而且主要是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至于书面文学,虽也有一些,但大都不是用苗语文创作的。用苗语文创作的书面文学,据我们所知,仅有清代湖南湘西苗族文人石板塘用自己创制的苗文尝试过。但由于他所创苗文得不到推广普及等多方面的原因,他的创作并……
壮族文化的深层开掘 1997年 03期
作者: 梁庭望
在我的面前摆着三本年青人的著作,彦明君的淡黄色封面的《壮族生殖崇拜文化》,韦苏文的鹅黄色封面的《壮族女性与文化》及藕荷色封面的《壮族悲文化》,它们象三扇彩色的窗,依次洞开,把我引入壮族历史深处的幽径,读懂两位年青人破译的壮人奥秘。研究壮族文学和壮族文化的论著、文章,近十多年来层出不穷,然而,象彦明君和韦苏文这样从微观入手,以钻探式方法探寻壮族文化的论著,尚不多见。其披斩荆棘之劳,拓荒刈芜之功,实不可没。
尹湛纳希与卓索图文化 1997年 03期
作者: 呼春
尹湛纳希与卓索图文化的关系研究是尹湛纳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确理解和评价尹湛纳希及其作品的最可靠途径。本文就这一问题略谈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供更多学者参考研究。 一、卓索图文化圈及其主要特征 众所周知时代造英雄,环境育人才。卓索图文化哺育是尹湛纳希成长的摇篮,在他作品中也得到多方面的表现。
揭开世界民间故事的奥秘——评刘守华的《比较故事学》 1997年 03期
作者: 刘介民
中国和世界各民族文学中,民间故事都具有各自的源远流长的历史 都为世界文学宝库贡献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故事作品和宝贵的故事学论著遗产。由于各民族、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与审美心理不同、语言不同,各民族民间故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作为同一体裁的文学样式,在艺术上、在文学创作规律上,各民族民间文学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民间故事之间的这种异同,很早就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如德高望重的季羡林先生在他的《佛教与文化交流》(江西人民出版社)、《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大出版……
清代满族作家文学中的“长白山情结” 1997年 03期
作者: 关纪新
长白山,在满民族的心目中,是无比神圣的山,是他们的发祥地。史籍记载,自中原地区的周代,满族的初民肃慎人,就繁衍生息于长白山周边的广袤地域。始见于春秋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明确地证实“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有肃慎之国”。其中所说的不咸山,即现在的长白山。在长白山区,至今尚存的金代女真族祭天祭祖遗址,以及与满族民间“三仙女生布库里雍顺”美妙传说相印证的“天女躬浴池”等等,也生动而确切地说明了,一代又一代的满族祖先,是怎样地景仰着这座在东北亚地区独钟天地灵秀的“果勒敏珊延阿林”……
生命的封闭与开放——张泽忠《山乡笔记》印象 1997年 03期
作者: 匡达蔼
其实,世人面前的路是有很多条可以选择的,特别是对于务过农之后,又读完大学的张泽忠来说更是如此。但是他选择了在湘、桂、黔毗邻的大山皱隙里的故乡。而此后又恰恰是具有“我爱高山近太阳”宽广胸怀和视野的杨通山们共同在为自己的民族尽着作为民族儿子的孝心,把所有的苦乐年华和满腔的聪明才智奉献给自己民族的文化事业,而张泽忠用自己所说的“木讷愚钝”,“真诚地坦露自己”并沉醉于民族的母体文化之中,握着那支不歇息的笔,耕耘其间,硕果累累。当我们和着作家每一次欢悦忧伤的心跳,读着他的小说集《山乡笔记》,自以为读懂了的话,都会相信的这条路是走对了。尽管他也知道痛苦注定会终生伴随那些以文学为事业的人。
“胡绳青年学术奖”将从“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中产生 1997年 03期
作者:
以遴选与奖励全国青年社会科学领域最优秀成果为宗旨的“胡绳青年学术奖”评选活动日前拉开惟幕。 这项青年学术奖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著名理论家胡绳命名,它的发起资金为100万元,是胡绳捐献他的文集的全部稿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协助下设立的。这项奖励基金接受海内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助。“胡绳青年学术奖”每三年评选一次。第一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将从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获奖成果中……
在文化的追忆中——哈尼诗人哥布诗歌文化内涵初探 1997年 03期
作者: 马绍玺
在云南朴素沉默的高原上,哥布用他泥土味的《母语》,“从大地的根上发出声音”,给我们带来了今日诗坛所匮乏的那种独特文化精神。哥布在他的诗国里要建构的,是一座人们极欲回归的精神家园。我们感谢哥布,他在喧嚣中开启了窗,帮助我们看见了朴素、宁静和美丽。同时,又不得不惋叹,在文化热潮涌起的今天,由于云南文化的边缘性,哥布诗歌一直未被理论界重视,导致了哥布在用哈尼母语写作过程……
老树春深著新花——满族作家鲁野论 1997年 03期
作者: 康启昌
落荒而走的戏剧家 对于戏剧,鲁野是有一定天才的。1945年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东北光复。东北青年面对一次关乎一生前途,甚至是关乎生命价值的抉择。鲁野刚从柞蚕学校毕业,竟狂热地投入了与他的专业毫不相干的话剧创作。他听说曹禺二十多岁写出《北京人》,心向往之,不以自己19岁的年龄为幼稚。青春年少是他藐视世界的资本。尽管此时,他连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都没读过,虽知道莫里哀是法国的喜剧作家却不知道奥尼尔是哪国人。但这些都不妨碍他的自……
关于通古斯——满语族神话特色的思考 1997年 03期
作者: 黄任远
在北方通古斯——满语族的满、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诸民族中,流传着许多年代久远、非常古老的神话。这些神话凝聚了这些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民族历史、文化习俗及民族意识。对这些民族的神话进行比较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 (一) 通古斯——满语族神话归纳起来有五种类型:动植物神话(即图腾神话)、自然神话、起源神话、萨满神话、英雄神话等。 过去学术界,对这些民族的神话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少,显得有些冷落。有一些论著,进行……
胡绳青年学术奖励基金章程 1997年 03期
作者:
第一条 为鼓励青年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培养社会科学研究人才,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1997年起设立胡绳青年学术奖励基金。 第二条 胡绳青年学术奖励基金面向全国40岁以下的青年学者,以及在实际部门工作,有志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并做出贡献的青年。 第三条 胡绳青年学术奖励基金用于奖励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各学科(以哲学、社会学、史学等为主)的优秀研究成果,也可以资助与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相关的教育事业。
中华文坛之奇葩——评清代达斡尔族诗人敖拉·昌兴的诗 1997年 03期
作者: 塔娜
清代中叶,从公元1736年至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大约一百多年的光景,清朝的统治已由盛而衰了。然而,这个时期作家文学却处于鼎盛时期。正是这个时代,为达斡尔族人民、也为中华文坛孕育了一位优秀的诗人敖拉·昌兴。他至今未被国内外各民族人民知晓,但他在本族中几乎妇孺皆知,被称为达斡尔族的“文学宗师”。在达斡尔族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打开“黄河清现象”之谜的钥匙——读河清诗歌评论集《诗品与人品》 1997年 03期
作者: 刘成学
黄河清是广西著名的壮族诗人。他闯进南国诗坛三十多年来,在创作上迈出了三大步,跃上了三个台阶,上升了三个高度,出版了三本诗集,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正当诗坛内外对这种“黄河清现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时,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河清诗歌评论集《诗品与人品》一书,交给了读者三把打开“黄河清现象”之谜的钥匙。 第一把钥匙,《诗品与人品》对河清诗歌进行了多角度的理念剖析,从而揭示出了每一个时期诗人真正的思想意识。全书13.6万字,大部分篇章都注重了这一点。其中以张同吾的论述最有代表性。他说:“在河清的作品中,最鲜明和最本质的特点,是处处激扬着一种高尚的人……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