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1996年
>
04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盘瓠:王爷,盘古:老爷
1996年 04期
作者: 吴晓东
在盘瓠神话与盘古神话的研究中,对“盘瓠”及“盘古”这两个名称的考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研究这两个神话的关键。名称的涵义对神话本身的定性、族属等都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许多学者在这方面已做过深入的探讨,提出过多种观点,但由于出发点上的不同,这些考证往往结论各异。笔者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从神话所属民族的语言出发进行考证,发现“盘瓠”是王爷的意思,而“盘古”则是老爷的意思。在此将这一观点提出来,以求教于大方。
图理琛《异域录》的文学色彩
1996年 04期
作者: 黄清源
清雍正元年(1723),坊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俄罗斯游记,这就是图理琛的《异域录》。原刊本分汉文、满文两种。汉文本曾被近十种丛书收入,还被译成了外文。作者是我国第一位以亲身经历记述俄罗斯风貌的人,他把俄罗斯地理、人文等信息准确地带回中国,所以书一出版就被许多有关著作引用。它还是别具一格的游记,有着浓烈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
论多民族共同语文学
1996年 04期
作者: 邓敏文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外化形式,是情感的表现符号,是文学的创作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经过作家头脑加工过的语言,是用语言材料创造出来的艺术产品。
为时而著 行在独善——读项冶诗卷《凝思集》
1996年 04期
作者: 康启昌
被鲁野、佟明光选入《当代满族诗丛》的《凝思集》,以其冲澹平和的高士气质,以其印迹山水的哲人意识,以其通俗素雅的艺术风格,深深地感动了我。作者,乃是原辽宁省文联副主席项冶。因其曾是外子鲁野君划“右派”劳改时的难友,我始终把他视为朋友。也因其血管里流着满族人的血液,我更愿呼他为族兄。但在我心理上,无论是他的官品人品还是他的文品诗品,我都把他当作老师。老师谦和,弟子才敢妄评滥议。
抒发人民的心声——评克里木·霍加的诗
1996年 04期
作者: 蒲惠民
克里木·霍加(1928—1988)是从文学翻译步入诗苑的当代维吾尔族著名诗人。 1928年,他生于新疆哈密县阿尔通络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幼年时,他曾随父母一起逃难到甘肃的安西、敦煌、张掖等地,过了十多年流浪生活。他的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都是以公费在酒泉的汉族学校里度过的。1948年,他又以公费在南京国立边疆学校读书。这样就给他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汉语基础。
《格斯尔》与蒙古族文学
1996年 04期
作者: 巴雅尔图
《格斯尔》为蒙古族《格斯尔》神话传说、《格斯尔》英雄史诗和《格斯尔》神话小说的通称。她历史悠久,卷帙浩繁,流传地域甚广。在所有的操蒙古语的人民居住地区,《格斯尔》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世代相传。
寻觅深邃广阔的世界
1996年 04期
作者: 梁庭望
1.文学的解剖刀向来是对它自己的。作者的笔对准了多彩的世界,仰观地理,俯察合章,或沉迷于市井,或冲浪于生活,甚而至于落魄一隅,潦倒底层,心有所动,于是提起如椽之笔,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来。倘若杜甫终身拾遗,每日酒肉腐肠,锦缎缠身,他能写出《三吏》、《三别》吗?所以郭沫若说,“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刘勰在《神思》里说得好:“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作者总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而后才能“(门规)意象而运行”。于是在文海里留下了《三国演义》、《西游记》、《...
英雄与考验故事的人类学阐释
1996年 04期
作者: 刘晓春
在世界各民族民众的知识体系中,都存在着与自己的文化相适应的英雄形象。英雄们创造文化,战胜凡人所不能战胜的种种自然的和文化的困难。英雄们在各民族民众心目中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以至他们的一生都赋予了传奇般的叙述。笔者在这里所要探讨的是在许多民族中存在的英雄与考验故事。这一故事中母题的古老意味,决定了故事的文化渊源的深厚久远。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以中国各民族流传的此型故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兼及世界其他民族,作为参照。
替仆支不论
1996年 04期
作者: 安尚育
替仆支不这个名字的确有点陌生,因为他是以汉名韦革新发表作品而成名的。他是当代彝族作家中与吴琪拉达齐名的诗人。早在五十年代他就活跃于少数民族诗坛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学术成果简介(十五)
1996年 04期
作者:
贾芝,研究员。1913年12月出生于山西襄汾县。1938年毕业于西北联合大学经济系(原为中法大学)。同年赴延安,先后在抗大、鲁艺学习并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在延安中学、延安大学文艺系任教并担负领导工作。1949年到北京参加第一次文代会。随后在文化部、人民文学出版社、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任编辑研究和领导工作,筹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任第一任所长。他曾主持筹备成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秘书组组长、秘书……
托尔斯泰与民族文学
1996年 04期
作者: 李正荣
一、从“老祖母”的故事说起 人民性,是一个老概念,是经典理论中正统的原则之一。近几年,在主体性、格式塔、文本、话语、结构、解构等等概念不断爆炸的声浪中,人民性的概念更显得陈旧了。由于历史原因,由于强调无产阶级的立场,人民性曾是论说古典作家的重要标尺,也是民族文学、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原则之一。那么,在当今的理论进步中,这—概念是否还有使用的价值,是否还有必要提起这个老概念?……
清代维吾尔诗坛上的巨星——翟黎里
1996年 04期
作者: 热依罕
当满族人入关建立起大清帝国的时候,1678年,统治维吾尔社会近200年的叶尔羌汗国却走到了尽头。结束叶尔羌汗国统治的是当时伊善教派的神职人员。伊善教派是由伊朗传入维吾尔的一个极端伊斯兰教的教派,以苏菲的脱离红尘的苦行主义为教旨,宣扬在一种神秘的敬畏中达到灵魂和肉体的净化。但实际上,伊善教派的领袖们并不准备恪守其倡行的教规和教义,而是醉心于染指世俗政治,并为争夺政权与教权而分裂为阿克塔格勒克(白山派)和喀尔塔格勒克(黑山派)两派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对维吾尔社会危害极深的宗教党争。险恶严峻的社会现实,桎梏着人们的自由意志。为了躲避宗教迫害,人们压抑着对生活的渴望,在沉闷的气氛中苦捱时光。
孤儿角色与成年仪式
1996年 04期
作者: 陈玉平
以“孤儿”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遍布世界各地,其故事类型主要有“田螺姑娘型”、“天鹅处女型”、“找幸福型”、“百鸟羽衣型”、“两兄弟型“和“灰姑娘型”等。孤儿的性别有男有女,他们总是在少年时失去了父亲或母亲,并遭受各种磨难和考验 但同时又得到他人的帮助,最后孤儿总是获得幸福。由于孤儿角色涉及的故事类型较多,本文仅就田螺姑娘型故事探讨“孤儿”的角色及其成礼内涵。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
1996年 04期
作者: 紫玲
……
不断飞翔的风景——评回族诗人马瑞麟《诗的沉思》
1996年 04期
作者: 贾羽
重庆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文艺随笔集《诗的沉思》,是回族当代诗人马瑞麟的第15部著作。当读到作者引用的《眉》(商禽)和《短章》(卞之琳)二诗时,我蓦然感到诗人本身就是一片不断飞翔的永远明丽的风景。
“白马”、“白鸡”现瑞与“金马碧鸡”之谜——韩半岛新罗神话与中国白族神话现瑞母题的比较研究
1996年 04期
作者: 苑利
在世界各民族神话故事中,虽非图腾,但却充满着奇异色彩的神奇物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有时是人类的助手,有时则仅仅作为某种特定事物出现时的一种表征。如满族神话中的鹰,汉族神话故事中的乌鸦等等。这类神奇物在神话故事中虽不唱主角,但它原始观念积淀深厚,具有突出的民族特征,是研究民族原始观念不可多得的资料。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