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96年>02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彝族古代经籍诗学体系中的诗体论说 1996年 02期
作者: 巴莫曲布嫫
      在彝族古代文学的发展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在彝族古代诗学中,诗歌是最主要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书面文学体裁类别.这与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彝民族自古以来的诗性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诗歌体例成为彝族诗学家们普遍关注、共同探讨的重要论题.在阿……
藏民族诗论中的“圆满”观 1996年 02期
作者: 李晓玲
“圆满”本系佛教用语.佛教起源于古天竺,随着佛教文化的传播,公元七世纪,即西藏地区松赞干布王执政的吐蕃王朝时期,佛教正式传入雪域西藏.佛教在西藏的广泛流传,“引起了西藏传统思想文化苯教与外来思想文化佛教的矛盾和冲突.”经过二百多年佛苯二教“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融合”的发展史,藏传佛教在藏……
论乌铁库尔的小说创作 1996年 02期
作者: 阿扎提·苏里唐
阿不都热依木·乌铁库尔(1923—1995),维吾尔族,新疆哈密人,现代维吾尔文学的奠基者之一,是我们当代维吾尔文学的一面旗帜.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他对文学的各个门类进行了全面的探索研究,是一位付出了创造性劳动的著名作家、诗人和社会公认的优秀学者.……
老藏王“本主”——格萨尔王考 1996年 02期
作者: 章虹宇
“本主”崇拜,是白族所特有的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原始宗教信仰.“本主”,学术界多解释为本境之主,含一个自然村落或某一地域的卫护神之意.多数村民则把“本主”叫作“朵薄”,意为大老爷.也有的村民称男性“本主”为“劳谷”,女性“本……
他从天山脚下走来——评维吾尔族作家麦买提明·吾守尔的小说 1996年 02期
作者: 刘道生
誉满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中年小说家麦买提明·吾守尔新近当选为中国作协新疆分会主席.他之所以众望所归地得到新疆各族作家的信任与支持,荣膺这一具有作家头雁性质的职务,那是对他创作上成就的承认与肯定.他写的小说不仅数量颇丰,而且质量上乘,堪称篇篇珠玑,帧帧美玉.他的影响,已经不只局限于西北边陲,而且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反响,新近恢复发行的《小说选刊》选载了他的新作《花公鸡》(艾克拜尔·吾拉木译).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能够取得如此可观的成绩,那是很不简单的,不是偶然现象,值得评论界认真研究与探讨.纵观吾守尔的创作,特点之一是他始终如一地坚持走现实主义道路,抱着严肃不苟,……
满族萨满神歌的结构 1996年 02期
作者: 孟慧英
萨满神歌,作为一种巫术形式,与萨满教的降神祈神仪式一道,共同展示着信仰者的宗教体验和宗教观念,也共同构成了萨满教的宗教行为.利用仪式和歌舞来同影响人类和自然界的神秘力量沟通,以满足人们的各种期望,是一种悠久且广泛地存在于不同历……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学术成果简介(十一) 1996年 02期
作者:
谢继胜,1957年11月生,宁夏平罗县人,1982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同年8月入藏,在西藏自治区人事局工作 1984年秋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藏语系攻读硕士学位,1987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文室工作,现为本所副研究员,并在职攻读中央美术学院藏传佛教美术博士学位.曾先后多次赴藏区进行田野调查,收集有关西藏民间宗教方面的木刻本与图片资料.主要研究藏族神话、史诗、民间宗教、民俗及艺术史.出版有译著《西藏的神灵和鬼怪》(上下卷)、《西藏宗教艺……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1995年10—12月) 1996年 02期
作者:
……
晓雪的风格 1996年 02期
作者: 谢冕
来自苍山洱海的这位诗人,他为我们这个多民族的诗歌大花园带来了属于他的民族诗歌特有的色泽和特有的芳香.他从五十年代开始歌唱,除了诗歌批评《生活的牧歌》之外,写于那时期的还有系列短篇叙事诗:《播歌女》、《蝴蝶泉》、《望夫云》、《美人石》、《羊龙……
魅力无穷的诗歌 1996年 02期
作者: 唐达成
白族诗人晓雪,在诗歌之途上,跋涉了近四十年,今天在这里为他召开作品研讨会,我作为老朋友,为他感到高兴.我想,出色的、优美的诗歌,就像是一株常青树,在诗的叶片上,总是闪耀着青春、美好、激情的光芒,总是带给人沉思、遐想,带给人对于美的追求和爱的力量.晓雪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孜孜不倦,辛勤耕耘,如今,他的诗歌已经长成了一株摇曳多姿、苍郁葱茏的大树.今天我们既是来品赏这株常青树,又是来祝福这株常青树,希望今后它更加郁郁葱葱,继续为我们的诗坛增添更多的光彩.……
震颤人心的生命之歌——康启昌散文论 1996年 02期
作者: 王科
我曾经这样联想——她象银杏,一株植根于辽东满乡的饱经沧桑的银杏,在绚丽的晚霞中,带给世界一片金色的光芒 在萧瑟的秋风中,吟唱出扣人心弦的歌声.虽然,她的青春已经流逝,但是,谁能说那耀眼的金黄没有绿色的萌动?谁能说那心灵的絮语不是在呼唤晨曦和黎明?……
东巴经殉情长诗《鲁般鲁饶》刍论 1996年 02期
作者: 杨福泉
《鲁般鲁饶》是纳西族殉情悲剧第一首悲歌,也是纳西族殉情文学中最为绚丽的篇章.它与另两篇记载于东巴经的作品《崇般突》(即《人类迁徙的来历》,又译为《创世经》)和《黑白战争》并誉为东巴经文学的三颗明珠.《鲁般鲁饶》的故事在民间也有口头流传,但多为片断,不如东巴经所记载的那么完整.在不同的东巴经中,该作品的情节有一些出入,……
回纥人契逊的《近思斋逸稿》之发掘、分析 1996年 02期
作者: 朴现圭
韩国自古实行崇文政策,著述了许多文献,但由于各种人祸天灾,现已失传者为数不少,尤其是高丽王朝以前的文献,现存的仅有几十种.幸而最近发现了《及菴先生诗集》和《东人之门·五七》等文献,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但这些发现比起只录书名而原作……
黑暗王国之外的一线光明——读《太阳部落》随笔 1996年 02期
作者: 朱兵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授奖仪式书面发言中说:“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部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过的领域的一个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没有人做过或者他人没有做成的事.这样他就有幸会获得成功.”……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学术成果简介(十二) 1996年 02期
作者:
张春植(1959年2月28日生),笔名朱睿、朱善等,朝鲜族,吉林省龙井市人,1983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系朝文专业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朝鲜族现、当代文学).1986—1987年赴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进修一年,现为助理研究员.参加工作十多年间共发表论文40余篇,并出版一部论文集《时代与我们的文学》(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3).曾参与……
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世纪对话——全国青年民族文化学者学术讨论会侧记 1996年 02期
作者: 苑利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的题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世纪对话”的全国青年民族文化学者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10月5日—6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北京、内蒙、西藏、青海、甘肃、浙江、新疆等地区的6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议题主要包括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化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等.……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