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95年>02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其成果简介(四) 1995年 02期
作者:
邓敏文,侗族,贵州省黎平县人,1943年生,196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南方室主任,副研究员。著有《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与吴浩合作)、《神判论》、《侗族文学史》(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与杨亮才等合作)、……
“争夺英雄妻子”母题的社会文化研究——以几部有代表性的英雄史诗为例 1995年 02期
作者: 罗明成
一、母题概述 本文涉及的七部史诗作品是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中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它们都包含一个共同的母题——争夺英雄的妻子。母题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英雄妻子的美色受到敌方首领的觊觎,不惜穷兵黩武,或将其劫走,或长时期对她围困要挟。敌方的这一暴行激起英雄极大的愤慨,他不顾一切代价,或是深入敌营,同敌人浴血奋战,战胜敌人,救出妻子凯旋而归 或是不顾山高路远,风尘仆仆赶回家园,打败要挟者,与妻子团聚。我们可以将该母题结合具体的作品分而述之。
两汉时代少数民族的诗歌 1995年 02期
作者: 祝注先
两汉四百多年历史,少数民族诗歌有的失传,有的失解,但仍尚有遗存。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载:“至汉高为汉王,发夷人还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世号为板楯蛮夷。阆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俗喜歌舞,高祖观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也” 华阳国志·巴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汉书·礼乐志》记述汉室宫廷设有巴渝鼓员 《晋书·乐志》说《巴渝舞》有四篇舞曲歌辞,即矛渝、弩渝、安台、行辞,可是“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因此“魏初,乃使军谋祭酒王粲改创其词”。这个至晋代已经“莫能晓其句度”的巴渝舞曲辞,可能是当时巴语歌唱的汉字记音,魏初就已...
侗学研究的新力作——评《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 1995年 02期
作者: 杨志一
由邓敏文、吴浩两位侗族中年学者撰著的《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下称《侗款研究》)已于199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侗学研究的新成果,也是由国家一级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侗学论著。我作为两位著者的忘年之交,有幸先睹这部书稿,感到特别高兴。
无爱之处,不能生诗——谈白族作家杨苏的创作 1995年 02期
作者: 赵怀仁
一、攀枝花的梦 美丽、丰富、神奇的云南边疆,是多少诗人、艺术家向往的地方。是的,那里生活着多种少数民族。有从封建领主社会甚至原始氏族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多姿多彩的生活 有充满亚热带情调的山水风物 可以看到大象般壮实的小伙和孔雀般美丽的姑娘,可以考察历史老人遗留的足迹,可以重温人类童年时代神话世界的旧梦…………
“难题求婚”故事与“天女婚配型”洪水遗民神话 1995年 02期
作者: 傅光宇
在结婚题材故事中有一种“难题求婚”故事。日本著名学者伊藤清司把它分为A、B两个类型。A型是姑娘或姑娘之父向求婚小伙出难题,B型是有权势者为了霸占别人的妻子或女儿而向该人或其父出难题。
阿凡提与有传统幽默性格的维吾尔族人 1995年 02期
作者: 袁舍利
许多学者对阿凡提有过深入研究。据土耳其的穆夫提·哈桑考证,维吾尔族妇孺皆知的阿凡提或纳斯尔丁·阿凡提实有其人。他公元1208—1209年诞生于土耳其西南部西南里希萨尔城附近的霍尔托村,以七十六岁高龄死在当地。阿凡提的故事似乎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们不仅在新疆各民族中,而且在土耳其、阿拉伯、伊朗、中亚细亚以及东欧等地也广泛流传。土耳其人称阿凡提为霍加·纳斯列丁,阿拉伯人将自己十世纪的笑话主人公朱哈混为一体,称为“霍加·纳斯列丁·阿凡提·朱哈”。新疆各民族在习惯称呼上仅有点小区别。如:哈萨克人称“霍加纳斯尔”,柯尔克孜人称“纳斯尔丁·阿潘提”,塔吉克人称“阿方提”等。
从飘缈到凝固——关于白族诗人栗原小获诗歌历史意识的阐论 1995年 02期
作者: 李青果
历史究竟怎样进入诗歌,或者说,历史究竟怎样被强烈地诗化,这是诗歌历史意识首先提出的挑战性命题。我认为,历史首先是以情感的方式进入诗歌的,即对历史持有的情感首先打开了欲以历史为表现对象的诗的世界的大门。理性的对历史的理解或许是更重要的,但是它不是首要的。试想,一个对历史冷漠无情的人,面对那长长的久已流逝的时间和广袤的仍然存在的空间无动于衷,他何曾能够进入历史并渗透其中,甚至他何曾能够发现历史并尊重历史。这样的判断不是多余的,因为我们发现在许多人笔下,要么完全忽视历史,要么把历史仅仅看作一个事实或一个观念,历史成为一个单纯被描写述说的对象,它被简单化,成为不辨真伪的、千篇一律的东西。
神歌与伊玛堪 1995年 02期
作者: 孟慧英
神歌是指通古斯民族中普遍流行的萨满教仪式歌。这种文学体裁从形式到内容都与萨满教中的各种仪式相关,换言之,萨满教的不同仪式是通古斯神歌赖以产生与生存的土壤。伊玛堪是我国境内的通古斯语民族之一的赫哲族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它被视为通古斯民族的史诗样式,或被某些学者称作传统的说唱形式。目前为止,在我国境内的所有通古斯语民族中——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锡伯——都有神歌被发掘,有的民族神歌数量与品种还相当丰富。正是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料,使我们比较完整地观察到通古斯神歌这一文学形式的全貌、特点及某些文学创作规律。在与伊玛堪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的唱段进行深入比较以后,可以明确地说,伊玛堪中的某些唱段,从形式到内容都与...
八旗入关对满族作家文学发展的影响 1995年 02期
作者: 张佳生
以八旗为主体的清军于公元1644年进入山海关,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清朝。八旗的入关和清王朝的建立,给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这种历史发展所带来的结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不过八旗入关的影响还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方面,对于八旗的主体满洲自身的发展变化也带来了极为显著而又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八旗入关对满族作家文学发展的影响。
贯云石散曲创作分期问题的探索 1995年 02期
作者: 郝延霖
贯云石是我国维吾尔族著名的散曲作家,他写过古文、诗、词、散曲,现在保存下来最多的是散曲,其次是诗。在文学史上最受人注目的还是散曲。尽管如此,对他的散曲创作究应如何分期问题,迄今尚无人作过研究。本人不揣浅陋,试图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不断超越自我的艰苦跋涉——满族诗人佟明光及其作品 1995年 02期
作者: 康启昌
一、时代歌手的升沉 那是一个播种太阳的时代。共和国的曙光以母亲的慈爱孕育并启迪他的感悟。1950年,14岁的中学生便在天津的《星报》上发表诗文。诗坛骄子少年得志,佟明光的名字相继在全国报刊上亮相。以至一位报社的总编辑第一次见到他惊叫不迭:怎么,你竟是一个小孩儿?……
韩国巫俗 1995年 02期
作者: 金泰坤 金锦子
一、巫俗与巫堂 巫俗是以巫堂(即巫师)为中心的宗教传承现象。在巫俗中,巫堂是中心,所以在研究巫俗之前,必须首先弄清巫堂的性质。 韩国巫堂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巫堂在入巫初始必须经过一场大病,而后才会具有超人的力量,并成为神权化的人。通常是这样的,一个原为很平凡的人,通过一场大病与神有了交往,并在这种体验中,得到神的灵力,变成非凡人,并能与神交通。
《盐柱》其文 江浩其人 1995年 02期
作者: 冉父
满族作家江浩的长篇小说《盐柱》,198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盐柱》出来就热,热了一段便神秘地消失了。 我曾极想弄一本看看,但买不到。想找作者讨要一本,但江浩更神秘,没地方找他! 最近不知突然刮来一股什么风,《盐柱》又冒了出来,赫然于北京的大小书店。 我买了一本。买了就看,看了就亢进,亢进了就写评论。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在京成立 1995年 02期
作者: 伊澈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研究会近日在北京宣布成立。维吾尔族具有古老的文化传统。公元11世纪问世的两部宏篇巨著——《福乐智慧》(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和《突厥语大辞典》(作者马赫穆德·喀什噶里),是集维吾尔族语言、文化、历史、文学、宗教之大成者,历来为国内外学术界所重视 而融歌、舞、乐、诗等多种艺术形态为一体的维吾尔族木卡姆,则更堪称中华多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精华。研究维吾尔族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对于弘扬祖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民族地区在现实发展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为了集中国……
《福乐智慧》——民族文化意识的映射 1995年 02期
作者: 热依罕
关于产生《福乐智慧》的文化背景,人们过多注意的是它的世界文化背景和中原文化背景,很少有人系统地阐述维吾尔民族自身的文化背景。结果是,虽然将《福乐智慧》置于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总进程之中,并从中认识到《福乐智慧》对世界文化和中国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但却无意间淡漠了它所流溢着的强烈的维吾尔民族文化意识,忽略了它的维吾尔民族文化流变积淀的过程,使人感觉《福乐智慧》仿佛横空出世,仿佛无根之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