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1994年
>
03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河湟花儿与藏族民歌比较研究
1994年 03期
作者: 谈士杰
河湟花儿和藏族民歌(以下简称花儿,民歌),是丰富多彩的中国歌谣百花园中别具色香、引人注目的两朵并蒂莲。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初,花儿研究先躯者张亚雄先生已注意到:“所谓‘花儿’者,实际上等于汉语的藏歌,是接近蒙、藏的部落所开创,仿藏歌音节,制汉语山歌。”这一论断虽然未必完全确切,但它从花儿的产生环境和曲调旋律风格的角度指出,花儿受到藏族民歌的影响。
关于民间文学作品的生存年代
1994年 03期
作者: 邓敏文
中国各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是一种开创性的工作,史无前例。以往的文学史,多半是国别文学史或地区、地域文学史。在多民族国家中,前苏联曾经有人设想过为其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写本民族的文学史或文学概况,但一直未能使这种设想化为现实。在短短的三、四十年时间里,中国已有20多个民族60多部不同类型的少数民族文学史或文学概况问世(据1993年年底统计),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也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之一。
傩祭——青海热贡农区藏族、土族“六月会”的重要文化内涵
1994年 03期
作者: 刘凯 任丽璋
关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隆务河两岸热贡农区每年的“六月会”,已有一些文章专门论述,有的辞书还将其列为专门辞条予以介绍,如说它是“土族民间宗教性歌舞会” 或说它是“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四寨子土族人的大型文娱活动集会,六月会与汉族地区庙会活动和藏族望果节活动相似……”。这些多从群众文化活动或舞蹈的角度来介绍、研究,都未具体涉及祭祀活动的文化内涵,而且上述辞书对“六月会”,的族属定性也不够准确。所谓“六月会”,实际上是这一地区藏族、土族群众每年一度的大型傩祭活动。群众跳舞为的是祭祀山神、二郎神、龙神及其他地方保护神,这才是“六月会”的核心内容和灵魂。
人类自身价值的肯定——《布洛陀》价值观之一
1994年 03期
作者: 熊远明
《布洛陀》是壮族著名的创世神话,它以散文及史诗的形式流传于广西红水河流域的东兰、巴马、凤山、天峨、南丹,都安、马山等县和右江流域的百色、田东,田阳、平果等县市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在远离上述地区的广西东南部贵港市壮族中,开天辟地的神话与《布洛陀》开天辟地的情节大同小异,只是布洛陀的名字已经脱落了。由此可推断,《布洛陀》曾经在整个壮族地区广泛流传过。不仅如此,贵州的布依族、水族也有类似神话,只是主神名称不大一样,布依族叫“报陆陀”、“摩陆高” 水族叫“公六夺”、“阿六甲”。从布洛陀的性别和《布洛陀》的分布看来,《布洛陀》神话主要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阶段,当时壮侗语诸族尚未分离,可见这一神话之古...
民族的心灵风景——满族神话、史诗、长篇英雄传说鸟瞰
1994年 03期
作者: 王宏刚
一、神话 清朝史籍以“天女生天童”的族源神话开篇,《满文老档》,《皇清开国方略》、《满洲流源考》等都记载了一则优美的神话:三位天女在布库里山下澄碧的布勒湖里池洗澡、嬉戏,最小的天女佛库伦吞了神鹊的朱果,生下了天童布库里雍顺。布库里雍顺按照母亲指示的方向,顺流来到鄂谟辉的鄂多里城,调解了三个姓氏之间的纠纷,被推为其主,他就成了满洲国的始祖。神话涵含了满族先民灵禽崇拜、女神崇拜,英雄崇拜的原始观念。
神性的舞蹈与自然的灵光——黄神彪等三位少数民族诗人作品界说
1994年 03期
作者: 导夫
与当代中国文学的进步同步,近些年来,中国少数民族诗坛奇葩纷呈、佳咏不绝。青年诗人黄神彪、栗原小荻,马钰等,以纯真的感情各自为本民族而歌唱,为少数民族诗坛增辉添色,留下了心灵的回声。 一 神性的舞蹈与自然的灵光 ——黄神彪《吻别世纪》界说 诗人的视角由纷繁芜杂的人类社会向自然的怀抱外化,这似乎是现代诗坛的一种不由自主的走向。本来,自然界就是我们的一部分。吻别尘世的喧嚣与空洞,于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激荡与回声,构筑那种蕴含社会感应和自然感应双重复合效应的完整的艺术世界,是真正的诗人不可避却的艺术选择与价值转换。
《尼山萨满》的版本及其价值
1994年 03期
作者: 季永海
《尼山萨满》也译为《尼山萨满传》或《尼山萨满的故事》,是流传在我国东北地区几个少数民族中间的传说。故事讲述了一位女萨满为拯救他人生命,赴阴间索魂的过程,表现了女萨满的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尽管这个故事在满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达斡尔族中广为流传,但是要找到一份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手稿是相当困难的。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些国家的满学家对找到《尼山萨满》的满文手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二十世给初,俄国满学家A·格列宾希科夫(1880—1941),为获得满文稿本《尼山萨满》,曾三次(1908、1909、1913)来我国,走遍东北地区,先后找到三种手稿(实为四种,见后)。
史诗中的循环主题——《玛纳斯》中英雄婚姻类型透析
1994年 03期
作者: 张彦平
一 英雄史诗常常会提到英雄一生的征战以及富有传奇色彩的婚姻这两类传统情节类型。民间史诗演唱家们有时把它们分开,各自作为一个叙事篇目来吟唱,有时又将它们聚合在一起,成为交织着许多叙事线索大规模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情节。英雄征战和英雄婚姻这两项叙事主题,在已发现的中外著名英雄史诗中,均已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而且具有稳定性的结构形式。 柯尔克孜英雄史诗《玛纳斯》中,征战和婚姻是反复出现,历久长新的主题。它通过仪式化了的行为规范,在长期积淀和扬弃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相互差异的情节类型。为了叙述方便起见,本文仅就英雄婚姻这一单项主题进行如下探讨:即史诗《玛纳斯》诸种演唱变体中,史诗主人公——玛纳斯的婚姻故事究竟可细...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
1994年 03期
作者:
……
满族野祭神本初探
1994年 03期
作者: 宋和平 卉茵
野祭,民间又称放大神,是指家祭之外的一种传统的古老祭祀活动。它是从原始社会延续下来的以祭拜氏族世代相传的众神,通过神灵附体的形式进行的降神祭神活动。野祭神本便是请神、萨满与侧立对答、送神等诸多神歌的记录簿,也兼有某些祭仪记载。 承袭野祭之家,在满族已属稀有,野祭神本就更为难得。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古老萨满文化的活化石。它不但展现了古老萨满教神灵王国的奥秘,也在文化史、文学史上显示了人类古朴的文明与稚拙的天真。这其中有诗歌,有神话,也有故事。对形象、环境的描述在许多处都相当精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野祭神本的保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个罕见的奇迹。
民族文学光辉的再现——读《满族文学精华》
1994年 03期
作者: 张佳生
最近读到了一本好书,这就是由辽沈书社出版的《满族文学精华》,它的选注者朱眉叔、黄岩柏,董文成、 》维义四位先生都是研究满族文学的专家,多年来在满族文学研究领域颇多建树,经过多年的努力,又完成了这部集满族文学之精华的选注本。 《满族文学精华》共选录了清代满族文学家127位,收入作品600余篇,可谓洋洋大观。据我所知,这本书的作者原来完成的底稿,在数量上至少要超过现在的三倍,由于出版等方面的问题,浓缩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尽管如此,这部书仍然不失诸位先生的初衷,只不过不能将更多的优秀作品收录进来而略存遗憾而已。
谈我国少数民族现代文学史的编纂
1994年 03期
作者: 黄修己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的文学,包括现代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都得到发展,有的民族已编写出自己的文学史著作。但已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基本上是汉族的文学史。只有几位少数民族作家入史,如满族的老舍、蒙古族的萧乾等。现在也有把沈从文作为苗族作家的。而真正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主要用少数民族语言,描写少数民族生活的作家作品,还没有完全进入现代文学研究者们的视野。尽管由于历史的原因,创造现代文学主流的是汉族作家,但少数民族作家和群众的创作,也应在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才能全面反映我国现代文学的完整面貌。表现我国现代文学多民族性的特点,这任务至今尚未完成。
《福乐智慧》中的萨满教痕迹
1994年 03期
作者: 程适良
著名的古典哲理长诗《福乐智慧》是我国维吾尔人民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喀喇汗王朝时期一本辉煌的文学巨著,它在突厥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公元744—763年,回纥汗国建立初期,回纥人还信奉萨满教。这是一种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为一体的原始宗教。公元九世纪八十年代,由于漠北草原连年饥疫、大雪成灾,羊马成群死亡 统治阶级自相鱼肉的内讧愈演愈烈,北方的黠戛斯部举骑南下突袭回纥城,致使回纥汗国瓦解,回纥人大举南迁,在天山山麓与塔里木盆地的绿洲沃野上蕃衍生存下来。从此,回纥人的经济结构也从狩猎畜牧经济演变为农耕经济。在西域的强大佛教势力影响下,许多回纥人从信仰萨满教开始皈依佛教。又饱……
哈斯宝译作《镇抚事宜》考
1994年 03期
作者: 巴·苏和
1992年春,笔者在内蒙古民族师院图书馆馆藏书中发现了蒙古族近代著名文艺理论家,翻译家哈斯宝的译作《镇抚事宜》一书。这是哈斯宝译作《新译》、《七训书》、《唐朝宫廷轶事》、《今古奇观》等先后被学术界发现之后的又一新发现。此书分上、下册,上册内容包括序言和一至十四章,下册内容包括十五至二十八章,共二十八章。页面为20cm×24cm,毛笔书写体,116页。 一、《镇抚事宜》的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
维吾尔察合台文学
1994年 03期
作者: 郎樱
蒙古兴起、成吉思汗的西征,结束了高昌回鹘汗国与喀拉汗王朝三百年的统治,开始了蒙古人入主西域、统治维吾尔的时代。元蒙时代,作为色目人的维吾尔人很受蒙古人的重用,不少维吾尔学者被派往中原作官任职。这些人的后代精通汉语汉文化,显示出非凡的智慧与才华,一批人才脱颖而出。如布鲁海牙之子廉希宪从19岁开始入侍忽必烈,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酷爱汉人的经、史,尤喜读《孟子》,他与中原汉族的土大夫交往密切,谈经说史,很有造诣。由于他在忽必烈即位过程中建立了特殊的功勋,30岁便被委任为丞相之职。布鲁海牙之孙,廉希宪之子廉惠山海牙对汉语汉文更是精通,1321年他考取进士,后因才华横溢、……
民族文学创作与研究的系统总结——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
1994年 03期
作者: 刘孝严
马学良、梁庭望、张公瑾三先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年出版)对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学史著作。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包括众多民族的伟大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华各民族人民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的结晶。中国古代文学渊远流长,其光彩辉映世界文学宝库,这也是中华各民族人民的共同的财富。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