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93年>03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深入的开拓 不懈的追求——评杨继国《回族文学与回族文化》 1993年 03期
作者: 穆萨
新时期以来,以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为特征的宁夏回族作家群体的出现,回族当代文学的迅速勃兴崛起,已成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一种崭新的文学现象,引起了文坛的瞩目。如何从整体上对它的历史地位、作用及其影响作出正确的阐述和评价,是摆在每个有志献身于回族文学评论工作者……
丁鹤年诗歌的辩证艺术 1993年 03期
作者: 导夫
在回族文学艺术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中,丁鹤年无疑是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添光增色的一位杰出回族诗人。他九十年的生涯中,约有70年的创作实践活动。他和他的作品历经元、明、清而至近代,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清代著名散文家全祖望称他为“文苑巨子。”陈垣先生说:“萨都剌而后,回……
简评长篇小说《大梁沟传奇》 1993年 03期
作者: 伊扬
一一个十分偶然的机会,我们得知了回族作家马步斗先生的名字,至今虽未曾谋面,但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大梁沟传奇》(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版)却为我所熟悉。在写作与出版时间上,《大梁沟传奇》则堪称迄今为止所知道的第一部由回族作家创……
读张承志的“心灵史” 1993年 03期
作者: 王锋
在中国回族当代文坛上,几乎没有一个作家像张承志那样放弃名利俸禄,把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入对民族命运执著的探索中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中,几乎没有人像他那样从一个学者、作家转变到数十万哲合忍耶穆斯林的代言人。纵观张承志的整个创作活动,从最初的《做人民之子》到《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从《黑骏马》到《北方的河》、从《黄泥小屋》……
郑献甫诗论初探 1993年 03期
作者: 何德化 覃登科
郑献甫(1801—1872)原名存纻,字献甫,因避咸丰帝奕詝讳,以字行 别号小谷,广西象州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进士,官刑部主事。因不满官场黑暗,吏治腐败,仅及一年,便以亲老乞养为由,辞官南归,从此乡居不仕。四十岁后,从事教馆授徒,殷殷著述,终其一生。他曾先后在广西庆远(今宜山)、桂林和广州、顺德、东莞等各大书院主讲。远近学子慕名而来,声誉……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1993年1—4月) 1993年 03期
作者: 吴英
……
《尼山萨满》手抄本比较研究 1993年 03期
作者: 赵志忠 吴昕阳"
迄今为止满族《尼山萨满》传说手抄本有五种,即俄国学者从1908年至1913年在我国东北满族聚居地区先后搜集到的四种和我国学者50年代初搜集到的一种。这五种满文手抄本长短不一,内容稍有不同,文字上有一定区别。本文试就这五种满文手抄本的异同特点及内在联系进行比较,以便对《尼山萨满》传说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当代回族女作家马瑞芳创作简论 1993年 03期
作者: 赵慧
〈一〉钱钟书这位学贯中西的博学通儒,同时也是写出煌煌文学巨著《围城》的大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冯沅君,同时也以卓然的文学创作活动成为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的知名女作家。联想到一些名作家关于作家学者化的大力倡导,似乎这二者也并非鱼与熊……
不平凡的四十年——《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新时代》简介 1993年 03期
作者: 智川
建国后的第一个春天,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87年更名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它标志着我国民间文艺学的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弹指间,四十年过去,我国民间文艺事业已取得了累累的硕果,各项工作正蒸蒸日上。为了纪念建会四十周年,为了对四十年中所走过的不平坦的道路和所做出的不平凡的成绩进行一个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在钟敬文先生的领导下,丁汀等几位同志组成了编辑组,认真准备、精心筹划,编纂了《中国民间文艺学的新时代》这部文集,并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孤坟的诉说——评新编侗歌《嘎大塘》 1993年 03期
作者: 邓敏文
矗立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处的三省坡,就象一座雄伟壮丽的侗寨鼓楼。它将250多万侗族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它铭记着侗族祖先苦难深重而又不甘屈辱的历史遭遇,它注视着侗族社会古往今来的风风雨雨,它倾听着桃源深处激动人心的传说故事……1991年春节期间,我和吴浩先生(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局局长)又一次来到这片养育我的故土,以实施我们那个谋算已久的三省……
评介《活态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 1993年 03期
作者: 钟敬文
南开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年出版,由孟慧英著述的《活态神话—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简称《活》)一书试图从神话自身及其相关的不同层次的文化背景中,分析神话的形成,发展及运动,从产生与传播的角度把握神话活动的状貌与规律。这种大胆的学术尝试,在神话学界还属首创。它新鲜的研……
如水之流——论木斧的短篇小说“鬼婆” 1993年 03期
作者: 杨云才
木斧在诗的国度里驰骋半个世纪,或忧国忧民激昂奋发,或离情别绪低吟浅唱,友情乡思,随手拈来,皆成诗篇。依照我的直觉推想,他的小说,也必然是激情奔放,诗意盎然。当我读了他的系列小说《十个女人的故事》后,不得不惊异于他的平静,随和与朴实。记得他曾寄给我一篇他解放前写的小说习作,也大体是这种写法。这是长久磨炼后踏入的境界。这就如宋朝的“说话人”,“谈论古今,……
八方有道各鸣钟——宁夏当代回族作家创作心态刍议 1993年 03期
作者: 贾羽
一引言剖析中国当代回族作家的创作心态,对较好估价他们在整个中国文学大背景下的实际水准,及通过他们创作主张或他们作品的缺憾,与之坦率地做一次倾心交谈,都不无好处。只是若要翻越他们以各自擅长的方式所营构起来的高山而远眺,确实令我束手无策,这也正是我为什么仅仅对准他们创作中……
可喜的收获——《勒包斋娃》读后随想 1993年 03期
作者: 姚正康 惠慧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萧家成同志搜集、翻译、整理的景颇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已经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研究工作中一个重大的、可喜的收获。它标志着景颇族文化研究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它对促进今后景颇族古代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各方……
《格萨尔》与苯教文化 1993年 03期
作者: 降边嘉措
苯教是在藏族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始宗教,是提倡自然崇拜的多神教,也是藏族社会第一个有理论、有教义、有仪轨、自成体系的人为宗教。当然,在开始阶段其理论可能很不完备,经典也很粗糙,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和仪轨,出现了一批较为完善的经典。最原始的苯教是怎样一种形态?它的基……
资料文献录像片《中国满族萨满祭祀》摄制完成 1993年 03期
作者:
萨满教,是一种反映人类原始思维的宗教形态。生活在我国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族,是一个由其初民始便全民信奉萨满教的民族,他们的萨满教文化体系异常丰富。满族萨满教有其独特的祭祀仪礼,通过对自然、图腾和祖先等神祗的有一定程式的膜拜,追求为本氏族祈福祛灾的目的。萨满祭祀活动集民族的舞蹈、音乐、文学、民俗为……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