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93年>02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主脉和灵魂:本土人事 民族情思——简评壮族作家蓝阳春的散文创作 1993年 02期
作者: 黄绍清
蓝阳春,1943年3月21日出生于广西环江县福龙乡内节村。那是男女人人会编山歌,个个会唱歌的壮歌之乡。他父亲读过初中,有点文化,曾在乡村当小学教师,又是编山歌的能手。他常常和父亲在一起,幼年时爱听唱山歌,爱听讲故事,而且感到新鲜、有趣、入迷,深受民间文艺的熏陶。1959年他16岁时考进宜山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大量……
推开历史之门——少数民族小说创作的一种取向 1993年 02期
作者: 白崇人
文学虽然生长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上,但她既要走向未来,又往往回首历史,去推开历史之门。现在是未来和历史的契合点,又是未来和历史的分界线。作家的思想观念和对生活的认识总是受时代的制约,但这并不会更不可能限制作家对未来的遐想和对历史的回首。古今中外的文学史,都存在着这样一种文学现象,即在某一特定时期,作家常常更……
《红云泪》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 1993年 02期
作者: 扎拉嘎
《红云泪》是尹湛纳希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蒙古族文学史上最早由文人独创和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共计四十二回,保存下来的却只有二十四回,其中首尾完整的有十五回。这部出自尹湛纳希手笔的稿本,大约写作于同治元年春夏之交至同治二年秋。或许是为着节省纸张,稿纸的正反两面都抄录无遗。根据对稿纸正反两面手稿存留和残缺情况的对照分析,可以发现……
白族“山花体”的渊源及其发展 1993年 02期
作者: 赵橹
白族的“山花体”,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民歌体式。它一般为“七、七、七、五 七、七、七、五”的句式组成,也有“三、七、七、五 七、七、七、五”等多种句式。而在白族传统的讲唱文学《大本曲》中,更有十字为句的。现在流行的“山花体”民歌,又称为“花柳曲”,是山野间传唱或对唱的情歌,多是即兴之作,以口耳相传。至于形诸僰文的,均为“七、七、七、五 七、……
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1993年 02期
作者: 陈晓红
中国少数民族比较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3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召开。3月10日上午举行了成立大会。我国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中央民族学院教授马学良,国家民委教育司副司长谢启晃,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副会长陈惇,中央民族学院院长哈经雄、副院长朱玛洪,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刘魁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王平凡,北京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徐京安等出席了成立大会。
从“客卿文学”到“本土文学”——对云南当代民族文学和地域文学发展的一种宏观把握 1993年 02期
作者: 周铭
一、一种民族、地域文化研究的尝试本文是对云南民族、地域文化研究的一种尝试。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地理概念。每一种文化,都烙刻着时代的、地域的烙印。因而,文化研究(这里指的是一般意义的文化研究)者们,必须把自己的对象置于一定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之中,才能找……
文本和生活:民俗研究的两种学术取向 1993年 02期
作者: 高丙中
就研究方法和思维取向而论,历来的民俗研究(包括民间文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倾向:事象研究和整体研究。我们所谓的事象研究是指那种专注于纯粹的、排除了过程的现象的研究取向 而我们所谓的整体研究是指那种全面考虑活动的各个方面的研究取向。就拿对民歌的研究来说吧,事象研究只注重记录下来的歌词,对它的韵律、意象、主题以及与传统的种种联系感兴……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论文要目(1992年10—12月) 1993年 02期
作者: 毕冉
……
他拥抱北国大地——评回族青年诗人贾羽的诗 1993年 02期
作者: 周然毅
不知为什么,每当我读回族青年诗人贾羽的诗的时候,就想起希腊神话中那位只要身不离地,就能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所向无敌的巨人安泰。渐渐地,我明白了,贾羽其实就是这样一位拥抱北国大地的诗人。他不就是从北国大地吮吸诗情,舞弄成诗行的么?你听他深情而自豪的吟唱:“我们是黄土地的子民/我们是喝着黄河的乳汁长大的/我们是听着风雪的音符长大的/我们是……
论哈萨克族“哲理”歌 1993年 02期
作者: 郭德茂
一哈萨克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穆天子传》中传说公元前9世纪时,周穆王西巡,到达西王母之邦(西域中亚草原的游牧之邦),见到的“西膜人”即“塞种人”,就是哈萨克族先民的重要一支。哈萨克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的哲学思想。古代哈萨克人,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土、水、火和空气四种元素,认为天空如毡房,星星如火炬,认为生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互相……
从珞巴族神话谈神话的产生 1993年 02期
作者: 于乃昌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曾“在幻想中、神话中经历了史前时期”,并带着这笔丰富的文化遗产步入到文明时代。珞巴族没有文字。我们记录的珞巴族神话是至今仍在口头上流传的活态神话,但从中依稀可辨神话的原生形态。原生神话是原始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认同与超越——回族长篇小说发展论 1993年 02期
作者: 杨继国
民族文学,是民族精神、社会生活的花朵和果实。而衡量一个民族的文学是否成熟和所达到的水平,则往往是由这个民族的长篇小说所决定的。回回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民族,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长篇小说创作一直是一个空白。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一些回族作家尽管创作了一些长篇小说,但它们表现的内容都是非回族的,几乎没有什么民族特点,可以说,这些作品与民族的生活及文化传统呈现出一种游离的状……
《福乐智慧》的原型结构 1993年 02期
作者: 姚宝瑄
对《福乐智慧》进行人类学研究,目的在于发掘潜藏在作品表层结构后面的深层结构,发现其具有特殊文化价值的原型,使研究超越原作者本人的无意识,上升为具有深刻的理性洞察力的文化批评。从而使《福乐智慧》诗剧的研究不只是停留在意识的层次上进行——即把该作品同特定的社会历史做直线性联系,而是发掘该作品中潜在的,人们意识不到的却又是反复出现的东西。
霍加纳斯尔形象之断想 1993年 02期
作者: 努尔哈毕
霍加纳斯尔是个在哈萨克族人中妇孺皆知的人物。仅这一现象,便体现出霍加纳斯尔的故事在哈萨克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哈萨克草原传播的广泛与深入。在哈萨克中,常把风趣幽默的人弥之为“霍加纳斯尔”。这种比喻又反衬着霍加纳斯尔的“笑料”特性。他出现在哪里,就给哪里带来轻松愉快的欢笑。如今的一些民间老人们围坐在毡房里闲谈时,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则新编的霍加纳斯尔的故事:……
裕固族民间叙事诗中的民族自我意识——再评《尧乎尔来自西州哈卓》 1993年 02期
作者: 武文
裕固族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而且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民族。他们的长篇叙事诗《尧乎尔来自西州哈卓》正是这一民族特征的集中反映。它通过对尧乎尔东迁的艰苦历程及英雄业绩的描述,讴歌了裕固族人民的伟大思想和精神。千百年来,达部英雄史诗成为裕固族人民进行自我教育的珍贵诗篇。
玛纳斯形象的古老文化内涵——英雄嗜血、好色、酣睡、死而复生母题研究 1993年 02期
作者: 郎樱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中的主人公玛纳斯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从少年时代起便策马挥戈,率领柯尔克孜各部人民与异族人侵者进行浴血搏斗,直到将他们赶出柯尔克孜领地。玛纳斯能征善战,勇武剽悍,戎马一生,他是一位典型的骑马民族的英雄形象。玛纳斯不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他的形象是由英雄神话传说《阿勒普玛纳什》中半……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