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1993年
>
01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初析苗族叙事长歌《开亲结义》
1993年 01期
作者: 赵海洲
凡在婚庆礼仪中唱的歌,必划在仪式歌类。因为一、这类歌是在婚仪中唱的,其歌词多是对男女双方的赞美、祝福 二、没有故事情节 三、歌词中很少出现人物形象。如凤凰县《娶亲歌》①、吉首市《苗族婚俗歌》②列入苗族仪式歌,是有它的道理的,我采录整理的一部名叫《开亲结义》的苗族……
《彝族古代文论研究》浅析
1993年 01期
作者: 汤晓青
康健、何积全、王本忠同志主编的《彝族古代文论研究》一书,已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本论文集共收入23位专家、学者的论文22篇,21万字。研究者对“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即《彝族诗文论》、《论彝诗体例》、《论彝族诗歌》三本文论古籍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集中体现了近年来彝……
《彝族古代文论研究》浅析
1993年 01期
作者: 汤晓青
康健、何积全、王本忠同志主编的《彝族古代文论研究》一书,已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本论文集共收入23位专家、学者的论文22篇,21万字。研究者对“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丛书”即《彝族诗文论》、《论彝诗体例》、《论彝族诗歌》三本文论古籍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集中体现了近年来彝……
《游牧文化》一书即将问世
1993年 01期
作者: 晓青
迪格尔印第安人箴言说:“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氏族一只陶杯,从这杯中,人们饮入了他们的生活。”伟大而古老的蒙古民族为活跃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其承传着富于魅力的游牧文化。《游牧文化》一书对蒙古民族从古老的神话开始所创造的全部文化(其中综合着文学艺术、饮食服饰、天文历法、建筑医药、民间工艺、节日习俗、宗教……
民族精神的赞歌——读杨世光的“寻根”散文
1993年 01期
作者: 傅光宇
一什么是“民族精神”?它与传统文化、当代变革是什么关系?它同民族的兴衰存亡有何相干?对此,理论界不乏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种种理论概括。而别具新意的是,纳西族当代知名作家杨世光通过散文创作形象地表达出他对“民族精神”所作的探寻。从1978年发表处女作《虎跳峡散记》以……
哈尼族作家文学的势头
1993年 01期
作者: 尚正宏
哈尼族是云南人口超过百万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历史、地理方面的原因,解放前这个民族的文化一直停留在结绳刻木纪事的阶段,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学仅靠口耳相传,或保留在少数贝玛(巫师)的记忆中,直至80年代以前,哈尼族的作家文学依然是个空白。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峻岭峡谷,哈尼族地区的社会经济……
初析苗族叙事长歌《开亲结义》
1993年 01期
作者: 赵海洲
凡在婚庆礼仪中唱的歌,必划在仪式歌类。因为一、这类歌是在婚仪中唱的,其歌词多是对男女双方的赞美、祝福 二、没有故事情节 三、歌词中很少出现人物形象。如凤凰县《娶亲歌》①、吉首市《苗族婚俗歌》②列入苗族仪式歌,是有它的道理的,我采录整理的一部名叫《开亲结义》的苗族……
古老的民族 古老的祭辞——从一篇金沙江傣族的农田祭辞说起
1993年 01期
作者: 芮增瑞
一我国南方、西南和沿海一带,在古代,生活着百越族群,曾经创造过辉煌灿烂的百越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从语言来说,傣语民族属壮侗语族,壮侗语族的各个民族,都属于百越民族(西方学者有不同的说法,将其归入南岛语……
雪域歌扬民族魂——读伊丹才让两部新出版的诗集
1993年 01期
作者: 关纪新
伊丹才让的两部诗集——《雪狮集》(青海人民出版社,责任编辑李生才)和《雪域集》(四川民族出版社,责任编辑刘平),相继出版了。捧读之际,我觉得自己深深陷入由作品构成的一种精神“气场”的笼罩和感染之中。当代著名的藏族诗人伊丹才让,其人其诗,确乎有这样的魅力和魔力。我在近年来……
关于九十年代朝鲜族文学“后继无人”问题的思考
1993年 01期
作者: 朱睿
文艺界普遍称之为“新时期”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历史上已成为过去,中国的各民族文学跨入了九十年代。九十年代是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因此,九十年代的这十年对我们大家,对中国的文学来说都是非同寻常的和意义重大的,许多重大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比如九十代的文学如何塑造自身的形象?九十年代的各民族文学如何与……
“梅葛”散论
1993年 01期
作者: 唐楚臣
一、《梅葛》——富有特色的彝族史诗《梅葛》是一部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民阀的史诗。其流传方式为民间说唱,以唱为主,其间夹有朗诵的成份。“梅葛”是唱这部史诗的曲调总称。对此二字,不同地区不同支系的彝族解释有所不同。一种解释“梅”意咀,“葛”意嚼,引伸而言即说唱。另一种解释说“梅葛”的确切发音应为“蜜葛苦”,“蜜”意口头,……
论马宗融——兼及现代民族文学史的若干问题
1993年 01期
作者: 樊骏
他……像是一团火。——罗淑那一团火并没有熄灭,火还在燃烧,而且要永远燃烧。——巴金马宗融,回族。1892年生于成都皇城坝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经名伊斯玛。他“自幼笃信真主,每到封斋,凌晨三时就起床,挨家挨户去敲邻居的门,要大家早起做饭,准备斋戒”。他为人“大方好客,爱书如命,脾气大,爱打不平”,被认为……
卫拉特蒙古英雄史诗
1993年 01期
作者: 鲍·符拉基米尔佐夫
卫拉特史诗(tuli)通常是规模巨大的有一定界限的诗歌作品。其构成形式是双行诗节,韵律则视不同场合而定。西北蒙古卫拉特英雄史诗不是讲述而是吟唱出来的,演唱时用乐器伴奏,乐器是“陶卜舒尔”(tobshur),偶尔也用胡琴(khur)。至于旋律,也与演唱和伴奏一样,要视不同情况而定,例……
《〈玛纳斯〉论析》谭
1993年 01期
作者: 潜明兹
长期以来,我深深体会,要把一部学术著作的精华提炼出来,阐明其价值,并使读者信服,进而接受,有时比写一篇论文还难。因为后者可以直抒己见,而前者,实质是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在我很难办到。但每遇一本好书,又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三大史诗与我国其它少数民族各种类型……
初析苗族叙事长歌《开亲结义》
1993年 01期
作者: 赵海洲
凡在婚庆礼仪中唱的歌,必划在仪式歌类。因为一、这类歌是在婚仪中唱的,其歌词多是对男女双方的赞美、祝福 二、没有故事情节 三、歌词中很少出现人物形象。如凤凰县《娶亲歌》①、吉首市《苗族婚俗歌》②列入苗族仪式歌,是有它的道理的,我采录整理的一部名叫《开亲结义》的苗族……
藏族兔子故事论
1993年 01期
作者: 林继富
在藏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园地里,兔子的故事是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具有独特的风格,包蕴隽永不朽的魅力,是雪域高原流传极广、影响颇深的动物故事。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