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91年>01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满族作家明义与《绿烟锁窗集》 1991年 01期
作者: 李红雨
清代满族作家明义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红学界,因为他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题《红楼梦》诗的人。但人们对他的了解,恐怕大多数也就仅限于此。学者对他的趼究,也均是从红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探究他与曹雪芹的接触及他的二十首“题红诗”的内容,至于这位当时较重要的满族作家的更多情形,则由于材料的缺乏和其他原因,实际上至今仍然付诸阙如,这似乎是一个缺憾。
双语与民间文学的跨语言传播 1991年 01期
作者: 李炳泽 伍隆萱
一、双语者与民间文学跨语言传播双语者一般指能熟练使用两种语言的人,能操两种语言以上的为多语者,在没有必要作区别时统称双语者。双语者有在相邻民族间产生的,有少数人则是通过受教育而掌握第二语言,成为双语者。本文“双语者”主要指前者,虽然他们当中也有些可以阅读第二语言的文字,但背景仍然是相邻民族的接触和民间文学的跨语言传播。如同从事翻泽者首先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修养一样,民间文学跨语言传播过程中的双语者往往是一些对民间文学特别感兴……
土家族文学研究的里程碑——浅评《土家族文学史》 1991年 01期
作者: 田永红
湘鄂川黔四省民委部门组织编写的《土家族文学史》,历经四年,七易其稿,现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土家族文学史》,是我国第一部土家族文学史著作,就目前土家族文学研究而言,本书是一部高层次的学术著作,是土家族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全书43万字,四大编26章88节,上自远古,下迄当代的1987年,纵贯两千余载,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土家族文学的产生、发展和在各个历史阶段上的演变情况,从宏观到微观,深刻而具体地分析了土家族文学的特点、特色。它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史料,揭示土家族不仅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而且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在生产劳动和生活斗争中创造了包括土家文学在内的光辉灿烂的文化,构成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的凝聚与折射——读《纳西族诗选》 1991年 01期
作者: 余海波
建国四十年来,有关部门组织大量人力对少数民族文学进行了整理和研究,但在其过程中,人们往往将侧重点偏向于民间文学,而忽视了作家创作的作品。即使提及,也多持否定态度,这就不能如实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全貌。这是由于当时社会条件下受极左路线影响造成的。粉碎“四人帮”后,纳西族女作家赵银棠怀着对本民族的无限热爱,不顾年迈体弱,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三年辑注了《纳西族诗选》。这部诗集收录了从明代到解放前一些著名的纳西族诗人用汉语文写成的作品,共四百五十首,向读者展示了古代纳西族作家的创作实绩。它既是研究纳西族文学的宝贵资料,也是研究纳西族民族心理、历史等的重要参考。它对其它文学的研究亦不无启发。
赵大年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1991年 01期
作者: 伊澈
由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的赵大年作品研讨会,1990年11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南口召开。管桦、雷加、吴泰昌、谢明清、章仲锷、白崇人、苏予、刘锡庆、谌容、张洁、曾镇南、高玉昆等三十多位作家、评论家和文学编辑参加了研讨活动。赵大年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满族知名作家。近十年间,他作为北京作协专业作家,创作并发表了电影剧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电视剧本等多种体裁的作品总计约四百万字,成为引人注目的我国最高产的当代作家之一。长篇小说《大撤退》、《女战俘的遭遇》,……
作为历史资料的英雄史诗《江格尔》 1991年 01期
作者: M.L.乞齐科夫
史诗《江格尔》是否具有历史真实性这一问题早已成为研究卡尔梅克英雄史诗的蒙古学家们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历来就有各种不同的见解。臂如:著名的卡尔梅克学家A.A.波布罗甫尼科夫就不认为史诗《江格尔》有什么历史性可言。1854年,他写道:“……在叙事部分没有任何历史的痕迹,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大多数研究者都不同意他的这一观点。就这一问题,S.A.科津、V.A.扎克鲁特金、B.K.帕什科夫、G.I.米哈依洛夫以及其他一些学者都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见解。当然,如果说波布罗甫尼科夫把英雄史诗仅限定为“纯幻想”的东西,那么,这则是他的折衷主义方法论的结果。现代的研究者们……
有益的探索 可喜的成果——《活态神话》评介 1991年 01期
作者: 郎樱
我国少数民族神话蕴藏量极为丰富。解放后,少数民族神话的搜集、翻译、出版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大量少数民族神话被刊布于世。近些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领域呈现蓬勃生机,涌现出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引起国内外神话界的关注。最近,孟慧英著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活态神话》一书,堪称我国少数民族神话园地中的一支奇葩。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辩证法,在分析、研究大量少数民族神话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归纳。这是一部很有学术价值的论著,此书的出版使我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朝着系统化、理论化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我国少数民族神话至今仍以口承方式在……
裕固族《格萨尔故事》内涵及其原型 1991年 01期
作者: 武文
居住在祁连山麓一带的裕固族,在古代分为“尧乎尔”和“恩格尔”两个部族。裕固族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因此,他们的神话、传说、故事、史诗等民间口头创作就成为他们主要的文化遗产。因此,科学地破译其口头创作,对研究他们的历史和文化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至今流传在裕固族中的《格萨尔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特例。它从头至尾弥漫着一种神奇色彩和怪诞气氛。作为故事的主角——格萨尔,给人的整体印象是经他置换了的天神 而作为故事的主体情节——格萨尔的诞生、成亲、降除九头妖、血战白可汗等的叙述原则被严格地囚囿于神话的模式中。这种现象深刻地隐寓着裕固族社会和文化的历史雏形,同时也暗含着裕固族政治和经济的历史...
内蒙古赤峰市昭乌达蒙族师范专科学校北方民族文化研究所成立 1991年 01期
作者:
中国北方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所谓北方民族文化,大体说来包括中国北方草原地带自东至西分布的肃慎系、山戎——东胡系、匈奴系、突厥系以及西域各族等五大系统的民族创造的北方草原文化。从地望上来说,其中一些族系同赤峰乃至内蒙的关系尤为密切。而赤峰所在的西辽河流域又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生较早的地区之一。红山诸文化(包……
李乔创作生活六十年学术讨论会在云南红河州举行 1991年 01期
作者: 戈
李乔是我国著名的彝族作家。1930年在上海听过鲁迅先生的《革命与文学》的讲演,在我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和“普罗”文学的影响下,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至今已经辛勤耕耘了整整六十年。他早期的作品有反映矿工生活的《未完成的斗争》、《走厂》,受到茅盾、巴人等名家的重视。新中国成立以后是李乔创作生活的金秋时节,他相继创作发表了《拉猛回来了》、《会见》、《挣断锁链的奴隶》、《一个奴隶的命运》等短篇小说。他的《欢笑的金沙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反映彝族人民生……
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复古与创新 1991年 01期
作者: 李炳海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之后,经历过多次民族融合,在此期间,文学上复古与创新两大潮流也与之相伴随。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民族融合具有双重功能,它既是导致复古的强大动力,又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契机。这两种对立的倾向相互补充,形成一种特殊的运行机制,使中国古代文学按照对立统一法则,呈现为辩证的发展过程。
浅谈黎族洪水神话中的人文特点 1991年 01期
作者: 邢植朝
在黎族的语言及其民间传说里,有着许多独具人文特点的洪水神话的记录。这些都是研究黎族的族源、生存、发展的珍贵材料。本文试图通过探寻洪水神话传说的一般规律,以掌握黎族洪水神话原始形态及其特点。一、人类社会幼年时代的产物——对灾难性洪水的追忆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里指出:“过去的现实”往往“反映在荒诞的神话形式中”。黎族神话传说中,有许多关于洪水的描述,如果我们把他们置于海南岛这个特定的地理历史条件下加以考察,就不难发现,这些传说是黎族先民对灾难性……
桑烟中诞生的世界——藏族长篇小说缘起散论 1991年 01期
作者: 丹珠昂奔
一1.关于藏族早期的长篇小说藏族长篇小说的综合研究尚处于开拓阶段,可资利用的材料十分之少,从一些零星的研究具体长篇小说的文章中,我们实难了解到整个藏族长篇小说产生、发展的轨迹,及其社会历史原因。目前正式列入文学史的最早的长篇小说为《勋努达美》、《郑宛达娃》两部,《勋努达美》为著名的《颇罗鼐传》、《噶伦传》的作者刀喀夏仲·才仁旺阶(1697—1764)所作,写作于18世纪上半叶 《郑宛达娃》为西藏达普寺第四世活佛达普巴·罗桑丹贝坚参(1725—?又名阿旺·罗追嘉措)所作,或为18世纪下半叶的作品,如此推论,藏族最早的长篇小说可能诞生于18世……
元曲与少数民族文化 1991年 01期
作者: 张应
元曲,就其音乐系统而言,是在唐宋以来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金元时期北方民间乐曲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而形成的格调高亢明快的新的乐曲系统 就其文学体制而言,包括由小令、套数和带过曲组成的散曲,和由多套曲组合而成的剧曲即杂剧。金元时期,是各民族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以其风标独异的姿态,如泉涌般地注入中原汉族传统文化的肌体中,促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崭新面貌。元曲就是这种文化大背景的产物。
中国双语文学:现状与前景的理论思考 1991年 01期
作者: 朝戈金
所谓“双语”,是指一语言集团的成员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双语作家,就应该是指那些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写作的人。但是,我还想包括这样一些人,从本质上说,他们不算地道的“双语作家”——操两种语言,但用一种文字写作。具体说,就是操双语但用母语写作的一类,和也是操双语但用非母语写作的一类。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中,这两类人不仅数量多,而且代表一个类型。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他们是双语公民而非双语作家,但考虑到非写作语言对作家思维机制的内在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下文学呈现出的规律性特色,他们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还需申明一点,鉴于本文旨在探讨当代……
赫哲神话漫议 1991年 01期
作者: 徐昌翰
在赫哲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神话一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精神文化现象。以赫哲先民的眼光来看,神话并非荒诞不经的神怪故事,而是经由客观现实“验证”的可靠历史。它渗透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思维方式、生活习俗、道德伦理、行为规范……它向赫哲人揭示了生活中的“神圣秩序”。因此,古老的神话才得以流传至今。赫哲神话是一种具有独特起点和独特轨迹的文化存在。它以赫哲初民奉为“经典”的赫哲古代神话为核心,以萨满崇拜观念为基础,经过赫哲民族在特定的生活文化环境中不断创造发展,长期吸收其周边民族的神话观念所给予的影响,终于成就为一个独具特色的神话体系。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