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89年>06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藏族寓言小说研究 1989年 06期
作者: 周炜
十九世纪以后,藏族小说的创作发生了一个新的变化,出现了一批以动物等为主人公的寓言体短篇小说.它反映出这一时期藏族小说作家在审美观念上的新追求.本文拟就藏族寓言小说的形成及文本进行初步研究,以使学术界对藏族寓言小说有个总体的了解和认识.……
布努瑶创世史诗《密洛陀》 1989年 06期
作者: 刘紫玲
《密洛陀》是广泛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巴马、东兰、南丹、田东、平果等地自称“布努”瑶族民间的创世史诗,是布努人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给始母神密洛陀及二十四位男女大神“还愿”时所唱颁的颂辞.史诗用本民族原始宗教的语言生动而形象地唱述了布努人始母密洛陀的诞生以及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万物的起源、同妖魔兽怪的斗争、民族迁徙的原因和经过、族内外的冲突和矛盾、族姓的确立及传宗接代等重大事件,概括了自母系氏族开始的布努氏族繁衍的漫长历程.……
史诗《玛纳斯》的社会功能 1989年 06期
作者: 刘发俊
柯尔克孜族民间英雄史诗《玛纳斯》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长篇史诗.它产生于新疆的柯尔克孜族人民中间,至今还是这个地区家喻户晓的作品.最著名的史诗歌手居素普·玛玛依演唱史诗八部:《玛纳斯》、《赛麦台依》、《赛依台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斯勒巴恰别克巴恰》、《索木碧菜克》、《奇格台依》,全长二十一万余行,两千多万字.《玛纳斯》除在我国新疆柯尔克孜地区流传外,在苏联的吉尔吉斯(柯尔克孜的又一译音,是从俄……
喜看中日学者的新合作 1989年 06期
作者: 夏宇继
傩文化自前几年被发掘以来,就以其对广泛学科研究所具有的“活化石”意义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加强傩文化的资料搜集与研究,中国贵州省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与日本中国民俗研究会(早稻田大学教授铃木启造先生任该会会长)于1988年春签订了共同调查并联合出版有关出版物的协议书.根据协议书精神,双方已于1988年3月、8月以及1989年3月分别对中国傩戏保留最为完整的贵州省的一些县和地区进行了实地联合调查.第一次调查的是铜仁地区土家族的傩堂戏 第二次调查的是威宁县彝族的撮泰吉(即变人戏)及安顺县老汉族的地戏 今年进行的第三次调查的是遵义地区仡佬族和汉族的傩戏.每次调查时间均为三周左右.在此基础上,第一部论文集《贵州省...
蒙古族第一部长篇小说考辩——北京版《格斯尔》研究(一) 1989年 06期
作者: 巴雅尔图
北京木刻版《格斯尔》,是十八世纪初蒙古文学异常发展时期的优秀作品.在蒙古文学发展史上,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就是说,蒙古族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不是尹湛纳希(1837-1892年)的长篇历史小说《青史演义》,也不是尹氏小说《一层楼》、《泣红亭》和《红运泪》,而是北京版《格斯尔》.……
从阿拜到唐加勒克——关于编写我国哈萨克文学史的一些思考 1989年 06期
作者: 哈拜
在谈哈萨克文学史时,人们会很自然地提到阿拜.因为他是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奠基者,标志着哈萨克文学新纪元的开始.阿拜的文学活动虽然属于十九世纪,却延续到本世纪初.在我国哈萨克作家和阿肯(民间诗人)中,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都有人亲自聆听阿拜的教诲.被誉为我国现代哈萨克文学杰出代表的唐加勒克,正是在阿拜作品的影响下,走上创作道路的.探讨从阿拜到唐加勒克之间的作家和作品,了解其间的文学现象,对正确认识我国哈萨克现代文学的胚胎过程,写好我国的哈萨克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本原的阐释与强化——读岑献青散文集《秋萤》 1989年 06期
作者: 彭志明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集.作品的末尾常常署上北京,而写的多是关于遥远南国山里民族的事情,且偏又为那个民族所在地的出版社推出.读罢全书,可以想见那个壮乡女子携带她家乡故事到山外世界行色匆匆的种种心情.……
论清初满族词坛 1989年 06期
作者: 张佳生
八旗文学成绩斐然,自清初至清末,作家近千.在诗词文赋、小说戏曲方面,无不取得辉煌成就.他们于填词一道亦极喜爱,涌现出许多颇有声名的词家,成为清代词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格萨尔王传》与藏族文化 1989年 06期
作者: 降边嘉措
一藏族人民居住的青藏高原,冰峰雪岭,高耸入云.既雄伟壮阔,又苍茫荒凉 既富饶美丽,又贫穷落后.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开拓了这片土地,在创造丰富多彩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辉煌壮丽的精神文明.特殊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以及社会历史和政治制度,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我把它称之为“雪域文化”.……
杨苏创作的第二次丰收 1989年 06期
作者: 李丛中
一在白族作家杨苏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现了两次创作的高潮,获得了两次创作的丰收. 第一次创作的丰收,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当杨苏在景颇人的火塘边,傣家人的竹楼上尽自己的宣传部长职份的时候,绚丽多彩的生活,闪着新时代光采的人物形象,便悄悄地撞击着他的心扉,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他无法抑制自己奔涌的文思,无法阻止灵感的袭来,终于用他那支批阅文件、草拟报告的笔,去描绘边疆民族地区色彩斑斓的生活,去抒发对新人新事……
意象与未来的撞击——当代少数民族青年诗人创作一瞥 1989年 06期
作者: 段和平
一、历史感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二重性如果说,当代少数民族诗歌创作正被一种深刻的矛盾刺激着的话,那么,最敏感、最富有挑战意味的命题可能莫过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一种历史与现实既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的矛盾运动.对于历史感的追求和理解是那么骚扰不定的困惑着当代少数民族青年诗人们的心灵,这无疑是他们的创作力图超越自身的自觉意识的流露.……
心清自得诗书味 情深只好寄诗看——清代蒙古族女诗人那逊兰保诗歌创作简论 1989年 06期
作者: 魏中林
在诗人多似过江之鲫的有清一代,虽也崭闪出梦麟、法式善、延清、成多逯等能够跻身诗界时流的蒙古族诗坛作家,但毕竟寥若晨星.而在绣余能吟,别成一军的“闺秀”诗群里,标有古室韦人血脉的芳名,更尚无他见.仅此,作为蒙古族能汉诗者,而且是唯一有诗集传世的蒙古族女诗人那逊兰保及其创作,已显得弥足珍贵,不宜继续摒于研究视野之外了.……
关于阿尔泰语系民族英雄史诗、英雄故事的一些共性问题 1989年 06期
作者: 仁钦道尔吉
古代阿尔泰语系民族(简称阿尔泰民族)曾经一度生活在中央亚细亚和南西伯利亚.目前,阿尔泰语系人民已经发展成为五十多个民族,总人口一亿左右,他们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国,在西亚和东欧一些国家也有一定数量的居民.其中阿尔泰语系的民族最多、人口也最多的国家是苏联,中国是第二个阿尔泰语系民族众多的国家.在我国现有十七个阿尔泰语系民族,其中属于突厥语族的有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撒拉和裕固等民……
《格萨尔》史诗中的姻婚与家庭 1989年 06期
作者: 李学琴
我国藏族的婚姻形态对研究人类婚姻史的重要意义,早为世人关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就曾提到:“印度和西藏的多夫制,也同样是例外 关于它起源于群婚这个无疑是不无兴趣的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在同一文中,也提到了荷马的史诗,恩格斯把它作为希腊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遗产,作为研究人类婚姻史的活化石来加以引证的.《格萨尔》史诗(以下简称《史诗》)这部藏族英雄史诗,所反映的……
《蒙古英雄史诗叙事材料》序 1989年 06期
作者: 瓦尔特·海西希
蒙古英雄史诗叙事材料的主题和母题,展示了一个极其广阔而未开发的叙事文学研究领域.多年来从事这项研究的学者中只有一小部分具备了这项工作所要求的语言知识.到目前为止,用文字或音像搜集到的这类作品大概有250到300篇,这些作品的大多数是口传下来的.诚然,将来也会出现一些尽管体例相近,但却极为陌生的作品.迄今为止,其中的三分之一已被译成了西方语言.根据笔者1979年出版的母题类型学分类划分的33个还未翻译和两篇正在翻译的蒙古史诗详细内容的介绍也即将问世.在本书里笔者根据手中所掌握的材料和对其大概的起源、流……
贯云石散论 1989年 06期
作者: 马泽
贯云石无疑是元代最著名最重要的散曲家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用汉语进行创作的影响较大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他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因此而获得的崇高地位,前人早有定评.我感兴趣的是长期以来较少有人涉及的几个问题.试分而述之.……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