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88年>06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论纳西族英雄史诗《黑白战争》 1988年 06期
作者: 陈烈
《黑白战争》是记载在东巴经卷中的一部长诗,共三千行左右。对这部长诗的翻译整理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就有纳西族女作家赵银棠翻译整理的故事发表在《边疆文艺》1957年第3期上 八十年代,纳西族作家杨世光同志翻译整理成长诗发表在《玉龙山》1980年第1期杂志上 1984年,丽江地区歌舞团以舞剧的形式将这首长诗搬上舞台 纳西族诗人戈阿干根据这部长诗创作的《格拉茨姆》,1981年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五省、区藏族文学讨论会在昆明举行 1988年 06期
作者: 岗日曲成
第五次五省区(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藏族文学讨论会,于8月初在昆明市举行。五省区藏族文学讨论会是根据藏族作家和诗人的倡议,在国家民委和中国作家协会的关心和指导下,由各省区的文联、作协和民委轮流主持的:1981年8月在青海西宁、1982年8月在西藏拉萨、1983年7月在甘肃兰州、1985年11月在四川成都。
朝鲜族诗人任晓远论 1988年 06期
作者: 金东勋
一九四五年的冬天,一位年仅十九岁的文学青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黎明的红线》。从那时到现在,他以四十多年的孜孜以求,向读者献出了六百多篇诗文和《金达莱》、《母亲的怀抱》、《心灵的地平线》、《长白拾翠》、《人生》等五部诗集,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诗坛上的一员老将。他,就是年逾花甲的著名朝鲜族诗人任晓远。(一)……
中国新疆《江格尔》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1988年 06期
作者: 乔津
中国新疆《江格尔》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16日至18日在乌鲁木齐市举行。参加会议的,除来自北京、内蒙古和新疆的四十多位中国代表外,还有来自苏联、蒙古、匈牙利、美国、联邦德国、芬兰和意大利的十六位外国学者。在中国举办国际性的《江格尔》专题国际学术讨论会,还是第一次 新疆又是创作……
神话界定问题 1988年 06期
作者: 劳里·杭柯
神话概念的语义跨度你试图了解神话的语义学含义时,首先会意识到,神话涵盖了一个异常宽广的领域。不必列举现今对这一术语的种种不同用法,很清楚,神话包含了从愚蠢的、幻想的、甚至虚假的含义,到绝对的真实和神圣的记事。这一现实远过于普通日常生活所能提供的任何东西。在通常使用中,术语神话也还显示出它带有情感寓意。这些情感含义不仅渗入通常的说法中,有点令人惊奇的是,它还渗入科学用法中。神话所带有的情感含义事实上或许以这种方式最易发现:即我们想一想诸如祈祷、礼拜仪式、仪式剧、咒语等……
我看伊丹才让的诗歌 1988年 06期
作者: 高平
一在黄河流经的土地上,在雪山草原之间,踏着牛羊的蹄印,一个贫苦农家的少年怀着迎接春天的喜悦和远离家乡的惶恐,朝着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向东走去。他,就是未来的诗人伊丹才让。这位出生于1933年的藏族的儿子,于1952年进入了西北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从此便展翅于文学艺术的天空。这时,在十九岁的伊丹才让的身上,已经埋藏着可能成为人民的诗人的种子。因为,他受过民族民间艺术的熏陶,他的心地善良的母亲会唱许多民歌,会讲许多故事,成了他的第一位启蒙老师 又因为,他已经懂得了旧社会的寒冷和新社会的温暖,他从……
关于诗《青蝇》的作者 1988年 06期
作者: 祝注先
编辑同志:《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第1期载王康同志《试谈古羌作者驹支及其诗作〈青蝇〉》一文,立论不妥。论文《关于〈青蝇〉的作者及其成诗的原因》里,论者提出:“笔者认为,《青蝇》的作者,名叫驹支,是春秋时代活动在晋国南边的一个姜戎氏部落的首领” 然后……
谈哈萨克的谎言诗 1988年 06期
作者: 努尔泰
在浩如烟海的哈萨克民歌中,谎言诗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所谓谎言诗,是以诗的形式在民间流传的,多是用极致幻想、想象和夸张的手法,通过说反话的形式,专门描述一些荒谬可笑的、与一般现实生活的逻辑相矛盾的社会现象,以达到讽刺、鞭笞、启迪及娱乐目的的特殊诗体。也是哈萨克民间文学财富中一种……
从《苗族古歌》看苗族先民的审美意识特征 1988年 06期
作者: 刘之侠
苗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有着无数由先民们在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而成的神话。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天地未开之时,宇宙是什么情景?人类长期探寻的这些问题,同样使苗族先民困惑并寻求解答。“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诗人屈原的这些疑问,我们在苗族神话中得到了别具特色的解答。在多彩多姿的苗族神话中,我们看到了对开天辟……
论《格萨尔》的人物原型 1988年 06期
作者: 吴伟
《格萨尔》是一个“值得细细地讲述”的“故事”,并且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个故事被藏族人民世世代代地传唱着,讲述着,从古到今。史诗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魅力?我们说,正是藏族人民创造了《格萨尔》,又从《格萨尔》中找到了自己。创造,不失为一种壮举,而寻找自我,则意味着进化,标志着理想已从天界降到地面,幻……
论维吾尔戏剧妇女形象的塑造 1988年 06期
作者: 李肖冰
一在维吾尔戏剧史中,有许多剧作,通过妇女形象的塑造来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深广的思想内涵,表达作者的社会、时代、伦理道德观和爱憎的倾向。妇女形象的塑造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作者创作意图在整个剧作思想倾向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叛逆的妇女形象塑造在维吾尔戏剧中占有显著的位置。例如《艾里甫与赛乃姆》这部剧作,是根据流传在新疆民间的抒情长诗改编的。它从民间弹唱演绎为抒情长诗,直……
库尔班阿里抒情诗艺术三题 1988年 06期
作者: 丁子人
1950年一位二十六岁的哈萨克青年诗人用他的抒情长诗《从小毡房走向全世界》唱出了中国历史巨变中一个少数民族的心声,从而使他在诗坛上获得了声誉,这位诗人就是库尔班阿里·乌斯曼诺夫(1924——)。当然,库尔班阿里的诗歌创作的起步并不是始于1950年,四十年代中期,在新疆“三区革命”的日子里,诗歌已成为他为革命服务的武器,他的诗作《我等待着》《你嘲笑……
殡凡经文化功能初探 1988年 06期
作者: 周国茂
一布依族祭司布摩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是主持祭祀、超度亡灵、禳灾解邪等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宗教人物。与这些活动相适应,他们拥有大量的经典。其中,超度亡灵的经典占有很大比重。超度亡灵布依语称为“殡凡”,因而其经典可称为“殡凡经”。“殡凡经”可谓布依族的文学宝库:整套经典大多为整齐的五言韵文体 如果打破经文本身的分类体系,按文学的分类法梳理出其中的文学类型,可看……
巴格拉西小说创作中的现代意识 1988年 06期
作者: 祁大慧
一穆罕默德·巴格拉西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位维吾尔族青年作家。他1952年出生在新疆开都河畔的焉耆古城。他当过演员和汽车司机,现在《新疆工人报》礼当副刊编辑。他虽然年轻,但勤于求索与创造,生活积累也比较厚实,尤其是他六、七年的司机生活,成为他第一批作品题材的直接来源,成为他……
谈朝鲜族青年诗人南永前和他的诗 1988年 06期
作者: 朱雷
一那一天不知是阴还是晴,那一天不知有雨还是有雪,那一天不知是冷还是暖,那一天你没有注意天气。没有。诗人,那一天你的外部感觉器官已经木然。那一天你的手颤抖了,如风中的树叶。那一天你的心颤抖了,如抚弄的琴弦。那一天一座火山于你的胸腔子里爆发了,诗人,那一天你感觉有炽热岩浆四溢,漫过四肢,……
《民族文学研究》1988年总目录 1988年 06期
作者:
……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