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1988年
>
05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广西各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第一批即将问世
1988年 05期
作者:
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持、范阳任主编,丘振声、陆里、潘其旭任副主编的《广西各民族民间文艺研究丛书》第一批七部著作即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于十一月、十二月陆续出版,它们是:……
不愿撑雨伞的水手——谈壮族青年诗人黄堃的诗
1988年 05期
作者: 彭洋
海鸟,让我们一起再去找一只船吧,结局是无法选择的,但船可以选择。水手撑伞是一种耻辱。——引自《海鸟》我始终认为,在文学的领域里,诗是最不可捉摸的了。它随心所至又随心所去,至使许多批评家理论家无可奈何地也是错误地将诗的自身当成了它的踪迹。最出色的文学……
当代广西壮族女性文学概览
1988年 05期
作者: 朱慧珍
对于女性文学,文艺界有各种界定,我这里说的女性文学专指由女性创作的文学。广西壮族女作家一是年轻,二有活力。本文将评介的,除韦银芳已人到中年,其余四位(黄琼柳、李甜芬、岑献青、陈多)均是三十出头的年青人。她们虽然从七十年代末刚刚起步,但她们凭着自己的毅力、热情和才华,创作了一批引入注目的诗歌、小……
孙步康小说的平民意识
1988年 05期
作者: 李超鸿
在广西,孙步康称得上是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位出色的青年小说家。他从一九七九年夏天开始写小说以来,发表了近百篇作品。结集出版的有《遥远的桄榔树》和《白罂粟》两个小说集子,四十三万多字。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取得如此成绩,这对于一个并非专门从事小说创作的业余作者来说,……
全国少数民族作家长白山笔会在延吉市召开
1988年 05期
作者: 韶
长自山笔会是由《民族文学》、《天池》、《长白山》三家文学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也是《民族文学》创刊以来召开的第十一届笔会。来自全国各地区的壮族、苗族、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景颇族、撒拉族等五十多位作家,听取……
寻根·开拓·构建——壮族文学三十年的反思和展望
1988年 05期
作者: 梁庭望
四十年前,壮族是一个连族称都不许有的民族,当然也就不会有现代壮族文学的意识和概念了。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给这个民族带来了尊严,带来了自治,也带来了构建本族当代文学意愿的萌发和时机。从那时以来的三十多个春秋,壮族文学虽然经历了前十年的启动、中十年的萎缩、后十年的复苏这样一个之字形历程,……
广西民间文学三十年
1988年 05期
作者: 蓝鸿恩
广西,过去被人们认为是边徼南荒。这里聚居着十二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就有十一个,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把自己的口头文学记录下来。而来广西的汉人官家,也认为怪诞不经而不加重视。所以汉文古籍中记载也寥寥无几。然而儒家文人也有有识之士,认为风化中可以了解民情,所以广西古代的民间口头文学,也零星散见于汉文古籍……
认同与求同
1988年 05期
作者: 樊克宁
集中阅读广西民族作家的散文作品,给一种新鲜感受,那就是这些作品虽然各有个性,各有对于人生的不同理解,但它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受着某种神奇力量的主宰,使得这些作品总是顽强地、执着地漫溢着一股奇妙的气息,这种气息使得这些不同面貌,不同性格的散文有了一种血缘上的联系,它们各自不用呼朋邀伴,便主动向本民族文化认同,表现出本民族传统文艺的深厚影响。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认同现象,它向读者昭示自己的民族特征,证明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群体的存在。当然,这只是现象的……
壮人觉醒的新歌——论韦一凡的小说创作
1988年 05期
作者: 丘振声
壮族中年作家韦一凡同志,六十年代初便开始发表小说,但真正开始小说创作,则是在“四人帮”垮台之后。他的作品数量不算很多,却一步一个脚印,走着一条坚实的现实主义道路,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从他已经发表的五、六十个作品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分界线是1981年。这一年韦一凡进了中央文学讲习所,提高了文化素养,开扩了艺术视野,增强了对生活的透视能力与概括能力,明确了作为一个民族作家的时代使命感,更自觉地为自己民族的发展进步而歌唱。
作家,是文学成熟的第一要素——广西各少数民族作家之比较
1988年 05期
作者: 王敏之
作家,是文学创作的主体。一个民族的作家的出现,并逐步形成群体,是民族文学步向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自本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由于政治上的安定团结,经济上的改革开放和文学观念的变革,艺术视野的拓展,各少数民族的文学作者队伍也在各自的土壤上风涌般地成长起来,有的是在原有作家基础上重新构组扩大,有的是由民间……
伏羲神话研究简论
1988年 05期
作者: 梁木森
伏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一位著名的大神,在传统的上古史上,他一直被视为三皇之首,在帝王世系中占有显赫地位。自《易·系辞下传》等古代文献记载伏羲某些片断以来,后世就不断有一些对他的零星见解,这些见解远在汉魏学者考订三皇时就开始了。其中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完全把他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写进书,这是一种占主导地位的看法。还有一种观点持怀疑态度,企图把他从信史中清理出去。晚清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包括伏羲神话在内的古代神话研究,开始出现了新的面貌。本文力图粗线条清理一下这一阶段伏羲神话研究的大致发展脉胳,并初步总结研究成果,进而管窥我国近现代神话学史的前进印迹。
《密洛陀》与瑶族文化
1988年 05期
作者: 农学冠
一部宏伟的民族史诗史诗《密洛陀》,是瑶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以古歌的形式描述了瑶族布努支系女始祖神密洛陀创世、创业的神话故事和史事传说,反映了布努瑶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和道德观,包涵着神圣领域和世俗领域诸多的内容,是我们了解布努瑶文化的无价之宝。
晚近壮族文人诗歌与韦绣孟
1988年 05期
作者: 顾绍柏
壮族过去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壮族文人诗歌”,指的是壮族文人用汉文写成的诗歌。壮族民间口头文学遗产极为丰富,这一点早已得到公认,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古代和近代壮族文人创作的情况,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壮族文人创作的诗歌。影响颇大的,由陈衍选编的《近代诗钞》,共收了全国近二十个省约370位诗人的作品,其中却没有一个壮族文人。壮族文人文学之不被了解,于此可……
壮族诗群三家之比较——黄青、莎红、古笛诗创作初论
1988年 05期
作者: 农冠品
广西的一批少数民族诗人,在创作实践中逐步地形成和不断发展。以壮族诗人来说,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直到八十年代,形成了“壮族诗群”。在此,以这“诗群”中的三家(黄青、莎红和古笛)的诗(主要是他们的诗集)来作一些粗浅的比较,探求他们创作上的异同点。
而立之年的沉思——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谈
1988年 05期
作者: 肇涛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三十周年。三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多么短暂的一瞬!可我们刚刚送走的这三个十年,对于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来说,却又是多么不平凡的三十年!新生、起步、困顿、复兴,既充满了欢乐,也留下过悲歌。古人有言:三十而立。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作如是观 对于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
壮丽的南国长篇浪潮——广西三十年来少数民族长篇小说创作概述
1988年 05期
作者: 雷猛发
鸟瞰:浪潮卷起的态势尽管广大读者对长篇小说创作的现状不甚满意,评论家也较多地指出长篇小说的不足,然而,在新时期文学第十个年头到来的前后,我国的长篇小说创作仍然掀起高潮。广西少数民族作家的长篇创作,是这个高潮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浪头。长篇小说原本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最薄弱的项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1958年以前,长篇小说创作尚是空白 “文革”前,仅有一部。近几年来,长篇小说创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截至今年四月,全区出版的少数民族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计有九部……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