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88年>04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格萨尔》艺人论析 1988年 04期
作者: 杨恩洪
如果说“荷马的艺术才能是座熔炉,通过它,民间故事、诗歌和诗的片断的粗矿石炼成了纯金”(别林斯基语)的话,那么,我国众多的藏、蒙古、土等族《格萨尔》艺人则是一个巨大的熔炉群,通过他们冶炼出了世界民族文化的真金——史诗《格萨尔》。
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中的原始信仰 1988年 04期
作者: 袁舍利
古代维吾尔人在八世纪中叶之前曾长期信仰过萨满教。在伊斯兰教徒们对维吾尔异教徒进行的圣战中,与庙宇殿堂、神象一起,无数古代文献也同时被付之一炬。因此,古代维吾尔人信仰萨满教时期的文学作品保留甚少。不过,少虽少,但在有限的文学作品中,在流传于民间的民歌、叙事诗、民间故事中,我们也时时可捕捉到萨满教的一些踪迹。
《穆斯林的葬礼》——反映回族历史生活的巨幅面卷 1988年 04期
作者: 仁
《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最近发表的长篇处女作。载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长篇小说》第16、17期,并即将由该出版社出版单行本。6月21日作协北京分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邀请三十多位作家、评论家和民族工作专家座谈这部作品。与会同志认为《穆斯林的葬礼》是新时期文学和当代民族文学中第一部表现回族人民生活的成功之作,有着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回族对中华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着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生存意识,这就是靠本事、技艺、韧性、勤劳……
黎族文学总体观 1988年 04期
作者: 邢植朝
黎族文学是少数民族文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在文化发展方面,是比较孤独、闭塞和落后的,其文化发展也是低层次的,缓慢的。但是,做为一个民族,他仍然有着本民族的感情、气质、理想和愿望,在历史变化的过程中,他们跟其它的少数民……
在生活的厚土中开掘文化——关于民族文学创作的思考 1988年 04期
作者: 龙长顺
与汉文学一样,近年间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在技巧的探索和形式的创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它促进了文学观念的解放,提高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表现水平,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也应该看到,有些作品,其思想容量与生活容量相对减弱,文学与生活的联系有所松散。而真正的文学作品,是表记中国民族智能最高点的标本,因揭示了社会和人生的真谛而传……
全国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研讨会在珠海、深圳举行 1988年 04期
作者: 辛潮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召开的“全国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研讨会”于1988年3月22日在广东省珠海、深圳特区召开。来自国内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科研、高校和文化部门及香港、澳门的60余位民间文艺学家,文化工作者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就民间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民间文艺学体系、流派的形成与建立以及民间文学的性质、基本特征等理论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其中,民间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及其发展趋……
藏族本教神话探索 1988年 04期
作者: 谢继胜
本教的性质与特点关于本教交献中所记载的神话本教文献中的起源种话、宇宙神话本教文献中的藏族卵生神话本教文献中的天光感生神话结语:藏族神话的宗教化变异……
勇敢者的探索——评中国史诗研究专著《史诗探幽》 1988年 04期
作者: 刘玉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了思想解放的新时期。学术界思想活跃,百科俱兴。研究学科的增多,探讨问题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许多往日无人问津的领域或者想问津又怯于禁忌不敢轻举妄动的领域被勇敢者打破了,而且迅速获得了成果。但是有些问题应该深入,而有些新领域应开拓。
困惑及其超越——1987年朝鲜族小说创作述评 1988年 04期
作者: 朱睿
通观1987年的朝鲜族小说,立即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整个小说界正处困惑状态,作家们在困惑中迷惘,在迷惘中反思,挣扎着寻找超越的突破口。金勋在一篇题为《文学的现状与反省》(《文学与艺术》87年第4期)的短文中写到:“……似乎我正经历着创作的‘冬眠期’……
史诗研究与民族文学 1988年 04期
作者: 降边嘉措
一部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保持永久的艺术魅力,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被马克思称作“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的史诗,就是这样一种艺术瑰宝。千百年来,希腊史诗和印度史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文豪和哲……
蒙古萨满教巫祝传说的历史演变 1988年 04期
作者: 色音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它是在人类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上自发产生的。“萨满”一词被认为是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原意为“因兴奋而狂舞的人”。据《多桑蒙古史》记载:“珊蛮者,其幼稚宗教之教师也。兼幻人、解梦人、卜人、星者、医生于一身,此辈自以各有其亲狎之神灵,告彼以过去现在……
从萨满文化视角看《伊玛堪》 1988年 04期
作者: 徐昌翰
一、莫日根、额真、萨满赫哲族长篇讲唱叙事文学样式“伊玛堪”蒙着一层古老文化的迷雾,它使人难以洞察作品主人们的真实面目。从目前许多研究者得出的相当一致的结论来看,它已被视为一种赞颂“民族祖先”的英雄史诗。但这里的“祖先”概念未免失之笼统。如果说它泛指赫哲民族的先人,对揭示主人公的面……
阿尔泰语系民族叙事文学与萨满教文化 1988年 04期
作者: 郎樱
阿尔泰语系包括突厥、蒙古、满——通古斯三个语族。世界上使用阿尔泰语言的人口有七千多万,他们分布在东北亚、南西伯利亚、伏尔加河流域、中亚、西亚、土耳其以及巴尔干半岛这一十分辽阔的地域。我国是一个阿尔泰语系民族聚集的国家。在我国,使用阿尔泰语系语言的民族有满、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蒙古、达斡尔、土、东乡、保安、裕固、撒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兹别克、塔塔尔……
让我们走向你们——《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小说选》英文版序 1988年 04期
作者: 玛拉沁夫
这本集子共收入中国十位少数民族作家的十二篇小说。因篇幅所限,只收入短篇和中篇,因此他们在长篇小说创作上所显露的风姿,在这里就无法展示了。不过从这十二篇中、短篇小说,也能看出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所各自代表的本民族的文学特色,以及他们的文学追求和他们所达到的文学水准。
维吾尔族的熊图腾崇拜觅踪 1988年 04期
作者: 热依罕
一凡论及维吾尔人的图腾崇拜,皆言为狼。《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五《突厥传》云:“牙门树金狼头纛,坐常东向。”《周书》卷五十八《异域传下·突厥》云:“旗纛之上,施金狼头。侍卫之士,谓‘附离’,夏言亦狼也。盖本狼生,志不忘旧。”《隋书·突厥传》则活龙活现云:“其国先于西海之上,为邻国所灭,男女无少长尽杀之。
萨满文化对《香叟莫日根》的渗透 1988年 04期
作者: 黄任远
勤劳勇敢的赫哲族人民不仅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精神财富。历史悠久、靠口耳相传、以赞颂原始部落间征服与反征服的英雄业绩为其主要内容、具有史诗萌芽性质的说唱文学伊玛堪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试从具有史诗萌芽性质的伊玛堪《香叟莫日根》这部口头文学作品,探析一下萨满文化对它的渗透和影响。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