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88年>03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论《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 1988年 03期
作者: 杭爱
一寓言体叙事诗《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下称《两匹骏马》),是一篇蒙古族民间文学作品。这篇作品在源远流长的蒙古族文学史上,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象的生动性、民族特色的鲜明性,堪称一篇鲜见的上乘佳作。它最初是用口头形式流传,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过不同时代、地域的劳动人民,溶进自己审美理想的加工、改造,后来……
“蟒古思故事”与印藏文学 1988年 03期
作者: 德·孟克吉雅
“蟒古思故事”深深扎根于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同时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的瑰宝,因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本文拟就“蟒古思故事”中相关于印、藏文学的一些母题,做些浅显的探析,就教于专家学者。一、天神下凡,平定乱世……
论蒙古族《驴耳汗》故事来源——兼论蒙古文学与希腊文学的关系 1988年 03期
作者: 特古斯巴雅尔
(一)在蒙古族人民中间《驴耳汗》故事流传相当广泛,有的地区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相比之下,搜集记录工作很差,在现有的几种蒙古民间故事集中仅见几篇《驴耳汗》故事异文。这些故事都是蒙文出版的。汉文出版的几种蒙古民间故事集中则都没有收入。译者可能没注意到这则蒙古故事的普遍性,这是很遗憾的。从记录的材料来看,《驴耳汗》故事在……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编审会议召开《藏族文学史》等通过评审即将面世 1988年 03期
作者: 关纪新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编审工作会议于今年二月末在北京召开。《藏族文学史》和《侗族文学史》两部书稿经过丛书编审委员会的集体讨论和评审,获得通过,将作为首批成果,列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的系列出版计划,在不久之后出版面世。编写出版一套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描述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学历史情况及发展规律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丛书》,是文学研究界自五十年代即开始构想的一部宏伟计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部计划的实施进入了新的阶段。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
畲瑶盘瓠神话比较 1988年 03期
作者: 雷金松
盘瓠神话是我国流传最广、图腾色彩最浓的古老神话之一。它不仅遍及我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而且远涉东南亚的越南、老挝、泰国、印度尼西亚,并东至日本。其中,尤以我国南方的畲族和瑶族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长期以来,许多史学家、民族学者和民间文学工作者对此作过一些研究,但多从单一民族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从盘瓠……
洪水神话与葫芦崇拜 1988年 03期
作者: 宋兆麟
洪水神话是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中国洪水神话诸特点中,葫芦占有极特殊的地位。闻一多说:“正如造人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葫芦又是造人故事的核心”。葫芦除具有多种功能的实用价值外,在远古巫教信仰中也占有神秘的地位,因此学术界对葫芦有种种解释:(一)葫芦是图腾 (二)葫芦是中华民族的母体崇拜 (三)葫芦是山洞 (四)葫芦是子宫 等等。作……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学分会综述 1988年 03期
作者: 策·杰尔嘎拉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5日至29日在呼和浩特召开。来自澳大利亚、法国、联邦德国、匈牙利、日本、蒙古人民共和国、挪威、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十个国家的115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和论文提要87篇,内容涉及蒙古学的各个领域,讨论会分蒙古语言、文学、历史三个分会进行。80名中外学者在讨论会上做了学术报告,提出了一些新颖、独到的学术见解,解决了一些……
论科尔沁史诗 1988年 03期
作者: 乌仁其木格
科尔沁史诗,同喀尔喀史诗,卫拉特史诗和巴尔虎史诗一样,是蒙古英雄史诗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蒙古英雄史诗在科尔沁的变体。科尔沁这一名称原指嫩十旗,而现在主要指哲盟和兴安盟一带。本文中所谓的科尔沁史诗是指主要在哲盟一带蒙古族中间流传的英雄史诗。苏联学者С·ю涅克留托夫和蒙古学者Ж·土穆尔策伦在《南部蒙古与东部蒙古的英雄史诗》一文中使用了扎鲁特—科尔沁史诗这一名……
深切怀念沈从文先生 1988年 03期
作者:
正当我们编定这一期的时候,痛悉我国现代杰出的苗族文学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先生于一九八八年五月十日默默与世长辞。沈先生是从湘西—隅走出来,跨入中国“五四”之后的新文化运……
文明与原始·人性与兽性——土家族作家李传锋与杰克·伦敦动物小说的比较 1988年 03期
作者: 乌日娜
在人类社会周围还有一个广阔的动物世界,人与动物的交往已有悠久的历史。动物虽然不具有人类的思维能力,但它们也是跳动着的生命,而且与人类有着某种契合,所以人们常常借助动物故事展开人生视野或寓意社会世事,有的甚至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探索。在中外文学作品中,一些动物小说、动物典型,早已活跃在人们的记忆里.诸如杰……
国外对尹湛纳希及其作品的研究 1988年 03期
作者: 伍月
蒙古族杰出的作家尹湛纳希(1837—1892年)及其作品早已成为国外蒙古学界的一个研究课题。目前,研究工作更加深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国外学者较早发现了尹湛纳希的《青史演义》。早在一九○九年,俄国布里亚特语言学家色·扎姆查诺曾报道过圣彼得堡图书……
彝族民间文学中的虎图腾 1988年 03期
作者: 唐楚臣
一.彝族虎图腾崇拜遗迹彝族现有人口545万,主要分布于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金沙江两岸的大凉山哀牢山乌蒙山之中。由于山水相隔,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使彝族民间长期保留下来许多古老图腾崇拜习俗。彝族的图腾崇拜不仅限于动植物,也有无生物、甚至自然现象、人事,但究其根源,其原生图腾为虎,其余图腾均为演生衍生图腾。
蜘蛛神话与民俗遗存 1988年 03期
作者: 杨保愿
拉法格在《宗教与资本》一书中说:“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言,也不是无谓的幻想产物,它们不如说是人类思维的朴素和自发的形式之一。只有我们猜中了这些神话对于原始人和他们在许多世纪以来丧失掉的那种意义的时候,我们才能理解人类的童年。”……
诗人的创造意识的自觉——兼述回族诗人杨峰的诗集《故乡的新月》 1988年 03期
作者: 周政保
经常听到一些被称为诗人的诗人声称:写诗并不是为了表现什么。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据有的写诗的人说,写诗是为了渲泄一种情绪……我想即便是如此,那也是一种自我的表现——当然,是不是诗的或艺术范畴的自我表现,则属于另一回事。倘若一个写诗的人什么也不想表现,或者说,他的创作冲动中确实不存在那种包括艺术自身寻求在内的任何目的性,那写诗对他来说是完全……
尹湛纳希——一位杰出的诗人 1988年 03期
作者: 道·德力格尔仓
“传神好文章,有如风云涌,不能动人心,巧笔有何用!”以文才著称于世的孛尔赤斤·尹湛纳希不仅是十九世纪伟大的蒙古族小说家、思想家、历史学家和画家,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尹湛纳希的一生以“笔墨为乐”,先后撰写了《大元盛世青史演义》、《一层楼》、《泣红亭》、《红运泪》等多部长篇巨著,为蒙古民族的文学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一八九二年二月二十三日(清光绪十八年壬辰……
试评《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在佤族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988年 03期
作者: 杨建军
佤族青年女作家董秀英问世不久的中篇小说《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以下简称《女人》,以开拓性的气魄和真挚、细腻的感情,艺术地再现了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的不同命运,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阿佤人从旧社会向新时代的转变,可以说是佤族社会历史演进的缩影。作品以朴素而富有民族特色的语言充分反映出阿佤人的觉醒与新生。对于这部新作,人们毁誉不一。诚然,对文学……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