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87年>04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在丹东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1987年 04期
作者: 南一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5月20日至25日在辽宁省丹东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代表117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对民族文学的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40多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其中有就民族文学的融合问题探讨中国各民族文学相互关系的《民族文学的“化合反应”》 有从宏观上、从民族意识和文学发展规律等方面探求满族文学与汉族文学关系的《论清代满汉文学关系》 有从微观上对作家……
民族精神的深情礼赞——论韦文俊的叙事长诗 1987年 04期
作者: 郭辉
一在广西少数民族作家群里,继韦其麟之后,又出现一位长于叙事诗创作的壮族作家,他叫韦文俊。韦文俊和韦其麟年岁相当 身上同流动着壮族的血脉,又都酷爱民间文学,并都长于从民族民间文学中取材进行叙事诗的创作。因此,在广西少数民族诗坛上,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作“二韦”。
一个民族的文学觉醒与跨越——新时期壮族文学概览 1987年 04期
作者: 王敏之
新时期的壮族文学,较建国后十七年间有了比较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如果说,建国后的十七年壮族文学获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搜集整理、开掘壮族民间文化的遗产,揭开了蕴藏在壮族人民口头之中丰富的文学宝库的话,那么,在壮族民间文学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则在新时期的前十年中展露了才华,而成为壮族文学创作队伍中的骨干力量,随着他们创作成果不断增加,使新时期壮族文学逐步走向以作家文学为主体的兴旺和繁荣的局面,突现出这样一……
《诺尔桑王子的故事》汉文译本出版 1987年 04期
作者: 天放
《诺尔桑王子的故事》是我国藏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在藏族地区已流传一千多年,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后来又被搬上舞台,成为最早上演的八大藏族的剧目之之。它讲的是诺尔桑王子和意乐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诺尔桑是北方阿丹国的王子,他年轻、英俊、贤明,深受人民的爱戴。他的妃子意乐仙女不但美丽、贤淑,而且十分善良,受到了王子的宠爱,广大人民对她也十……
全国藏文本《格萨尔》审稿及“七·五”出版规划会在成都召开 1987年 04期
作者: 格办
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及北京的《格萨尔》专家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国藏文本《格萨尔》审稿及“七·五”出版规划会,1987年4月1日——13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期间,专家们分五个组对各省区及北京全国《格萨尔》办公室带来的71部《格萨尔》手抄本、木刻本进行了审阅。经过充分的讨论协商,对未出版的本子进行了认真的鉴定工作,尤其对同部的几种不同的异文本进行了细致的比较,提出了整理及出版意见。经过审定,将其中质量较好、有价值的38部本子列入“七·五”期间的出版计划。
格斯尔之谜与宗教考 1987年 04期
作者: 安柯钦夫
自从一九一六年蒙文木刻北京版《格斯尔传》刊行,迄今已过二百七十年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部史诗不但没有失去它的光辉,反而越加显示旺盛的生命力,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向更加广阔的地域传播,引起世人的关切和瞩目。方兴未艾的国际蒙古学,就是以重点研究蒙古古典文学三颗灿烂明珠——《蒙古秘史》、《江格尔传》、《格斯尔传》为主要对象的。综观最……
蒙文《岭格斯尔》及其藏文原文考 1987年 04期
作者: 齐木道吉
《格斯尔可汗传》这部卷帙浩繁的英雄史诗,在蒙古族地区,流传下来的有各种版(抄)本。其中有一部俗称为《岭格斯尔》的蒙文稀世珍本,原名称为《策木岭胜钦传》,藏语意为“岭雄狮王传”。该本是从蒙古人民共和国现在的呼毕兹古勒省的拉什彦图苏木所发现的。原保存者是叫莫尔根公的人。他从咱雅活佛书库抄录的。一九五九年,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将该抄本作为……
史诗类型略论 1987年 04期
作者: 潜明兹
史诗,一般取材于人类起源或民族形成过程中重要阶段的重大事件,主题严肃,歌颂的是人类祖先对自然力所作的百折不挠的探索和斗争的精神,或民族形成过程中为氏族、部落、部族、民族的集体利益而英勇献身的英雄。它是古老的长篇作品,内容连贯而完整,以韵文为主,也有散文和韵文交错的,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特点和面貌,是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体裁之一。
云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子贤访日 1987年 04期
作者:
应日本国学术振兴会的邀请,云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云大中文系民族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李子贤于1987年4月10日赴日本作为期4个月的学术交流活动。目前,李子贤同志已分别在东京都立大学、庆应大学、学习院大学、东京女子大学和大阪民族博物……
简述维吾尔族古代诗人努毕提 1987年 04期
作者: 李国香
努毕提是维吾尔族古典抒情诗人之一,他的诗词丽情浓,风格奇特。努毕提继承了阿塔依、鲁提菲、赛喀克及纳瓦依的卓越传统,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篇。现存的诗作有格则尔108首、五行诗3首、柔巴依3首。
论蒙古民歌的文化属性 1987年 04期
作者: 丁守璞
世上每个民族均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他民族的“一种文化”。蒙古民族亦无例外的具有本民族的文化。构成蒙古文化的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分别寓于类别繁多的文化载体,其中民间文学是这一独特文化的载体群之一。为此,蒙古民间文学受到文化人类学家的密切关注。但是迄今为止这一关注还主要侧重于它的一种样式——英雄史诗的研究。应该说这种选择是准确的,因为在民间文学的众多门类中史诗明显地是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原始文化载……
《萤窗异草》论略 1987年 04期
作者: 薛洪
《萤窗异草》是清代《聊斋志异》型文言小说的一部力作,在读者中也称得上是脍炙人口。解放以来,在经历了“若许年”的坎坷际遇之后,现在它又以各种形式纷纷“问世传奇”了。在评论界,它的声价也似乎愈来愈高。但在笔者所见到的一些评论文字中,关于写作时期、作者、价值等问题的评述,总给人以若即若离,若明若暗的感觉。
关于新疆的《江格尔》和江格尔奇 1987年 04期
作者: 仁钦道尔吉
英雄史诗《江格尔》最初产生在我国新疆的蒙古族地区,它不但过去在那里广泛流传,而且迄今仍被那里的人民广为传诵。但以前除了边垣编写的《洪古尔》一本小册子外,没有人搜集出版过新疆的《江格尔》,甚至关于这部史诗在新疆流传的情况也很少为世人所知。新疆《江格尔》的搜集记录工作开始于1978年。据说在这以前内蒙古大学确精扎布教授曾搜集到一些片段,但未曾发表。1978年,新疆人民出版社的托·巴德玛和内蒙古……
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成立 1987年 04期
作者: 杨炳忠
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成立大会于6月15日至16日在广西南宁举行。出席成立大会的72名壮族作家代表和特邀代表,在团结、融洽的气氛中,怀着振兴壮族文学、发展广西文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多出作品,多出人才,多出作家”这个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建国后的前十七年,作为我国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
再谈阿肯和对唱 1987年 04期
作者: 哈拜
1982年我曾在《民族文学》第10期发表《阿肯和对唱》一文,着重介绍了哈萨克阿肯的艺术活动和对唱的过程。但没有详述阿肯在哈萨克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阿肯与群众的联系。特别是由于篇幅所限,没有阐明对唱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这里再就上述问题谈几点意见。
成吉思合罕与札木合薛禅——谈《蒙古秘史》的人物 1987年 04期
作者: 乔·贺希格陶克陶
在《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里提到的人物共有四百多个。《秘史》的作者把绝大多数人放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激烈的矛盾冲突之中加以叙述或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成吉思合罕的生活和斗争是全篇的主干部分。在成吉思合罕时代,蒙古社会出现了统一和封建化两大社会变革。统一各部落的斗争震撼着整个社会。封建化的过程则与之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将蒙古社会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秘史》里出现的人物,分成……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