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85年>02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致《临夏文艺》 1985年 02期
作者: 王平凡
同志们: 1983年春,我们到临夏回族自治州时,承蒙文化局张锡云同志介绍自治州两年来的文艺创作情况,编辑部的刘琮瑢、李林同志还详细地谈了在人力、物力极其困难情况下办刊物的体会。你们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使我深深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各项政策,给边远的临夏地区的文学事业带来的蓬勃生机。《临夏文艺》是自治州文化局为了推动临夏地区的文艺创作、扶植新人,发表新作而创办的地方刊物。我曾对1981年的……
向诗王国里的“勐巴纳西”奋进——评张长的诗集《勐巴纳西》 1985年 02期
作者: 赵怀仁
“勐巴纳西”,傣族传说中一个美好、幸福的地方。白族诗人张长用以命名他一九七九年五月出版的长诗集。这个集子收了四首长诗:《猎歌》、《芭焦》、《太阳的儿子》和《勐巴纳西》。作者在后记里说:“它们虽各自成篇,却又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对于黑暗的咀咒和对于光明的讴歌。人民热爱光明,追求光明,歌颂光明,谁给人民带来光明和幸福,人民就将歌颂他——从太阳到太阳的儿子 而当长夜茫茫,人民对光明的追求也将……
哈萨克英雄长诗《英雄塔尔根》初探 1985年 02期
作者: 夏然
在哈萨克族数量浩繁的叙事长诗当中,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英雄长诗显然占据着重要位置。而在这些英雄长诗中,《英雄塔尔根》则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正因为如此,这部长诗很早就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俄国学者伊利明斯基在十九世纪中期搜集出版了这部长诗(演唱者为著名哈萨克民间诗人马热拜)。著名学者拉德洛夫也曾搜集出版过这部长诗。苏联哈萨克学者还认为,一八七三年在第比利斯出版的一个集子中的《哈萨克之歌》实际上是《英雄塔尔根》的片断译文。《英雄塔尔根》除一八六二年在喀山出版的异文即伊利明斯基根据马热拜的演唱记录的异文和拉德洛夫搜集出版的异文之外,还有萨金搜集出版的异文(一九○四年)。苏联学者通常视伊利明斯基出版...
真实·深刻·感人——简论《北京牛街回民的传说》 1985年 02期
作者: 韩伯泉
近年来,我们民间文学工作者也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为开创社会主义的新局面而努力工作,并以民间文学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发挥了其应有的社会效力。例如,刊登在1983年2月号《民间文学》中的《北京牛街回民的传说》,就以其真实、深刻的艺术力量而起到诲人的作用。下面谈谈我读了这组传说故事之后的感受。
开创民族文学研究的新课题——试论少数民族的诗歌格律 1985年 02期
作者: 马学良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大半的土地上,大都能歌善舞,诗歌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举凡耕纺劳作、婚嫁丧葬、迎宾宴客、各种宗教仪式,无不伴之以歌唱。有的民族,每年还有定期的“歌节”,如壮乡的“歌圩”,瑶族的“坐歌堂”,以及西北地区的“唱花儿”……,丰富多采的诗歌活动,拥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因而身临其境,真如浮游在诗歌的海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民族只有本民族……
《季别克姑娘》版本的比较和季别克形象浅析 1985年 02期
作者: 阿赫买托拉·哈里
一几个版本的比较《季别克姑娘》一向被公认为是爱情长诗的名篇佳作。这个论断已由苏联哈萨克斯坦柯·居玛勒耶夫教授和穆·嘎布多勒因副教授写入了《哈萨克长诗》一书的前言。目前国内外所见到的版本主要有苏联选入《哈萨克长诗》一书的版本,苏联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出版的旧刊《哈萨克人》、新刊《新生活》上刊载的版本,刊发在我国哈萨克民间文学集刊《遗产》上的署有穆斯勒木别克手抄的祖传本以及新近刊发在新疆《绿草》季刊上的从夏力亚孜处采录的版本。这几个版本主要情节大体相似,但仍在许多方面存存差异。下面试对各个版本进行比较。
论神话的原始形态和发展形态 1985年 02期
作者: 秦家华
一、问题的提起《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发表了钟敬文先生的《论民族志在古典神话研究上的作用》,文中以新发现的《女娲娘娘补天》原始资料为例证,论证了民族志资料(特别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志资料)在古典神话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钟先生指出,新发现的《女娲娘娘补天》这件原始资料在科学史上的价值,“首先在于它具有古文献上那些重要的活动项目,并且比较完整……
论《壮族文学史》的体例问题——编写手记之一 1985年 02期
作者: 欧阳若修
《广西壮族文学》(初稿)一书于1961年出版后,继续修订和进一步编写《壮族文学史》的工作,由于频繁的政治运动和十年动乱而完全中断。1979年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昆明召开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文学概况编写计划座谈会,确定《壮族文学史》继续由广西负责编写。同年5月,广西师范学院(现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委托,组成《壮族文学史》编写组,重新开始编写工……
认真贯彻实事求是的科学原则 努力揭示白族文学的发展规律 1985年 02期
作者: 张文勋 张福三 傅光宇
每个民族的文学,犹如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水,在时代和生活的河床里不断地向前发展、演变和壮大。而研究和揭示这个民族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也应不断地进行修订,使之符合这个民族文学发展的实际。《白族文学史》初稿编写和出版于1959年,从那以来二十多年过去了,白族文学起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情况、新的资料、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使我们对白族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的认识也不断地加深和提高。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端正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
一部热烈而深沉的马头琴奏呜曲——小议诗集《爱的倾诉》 1985年 02期
作者: 段和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园地出现了姹紫嫣红的景象,其中,蒙古族诗人巴彦布同志新近出版的抒情诗集《爱的倾吐》又为这片园地增添了一枝“山丹丹”花。这本诗集,选辑了他近三十年来各个时期创作的四十二首抒情诗,它是诗人扬鞭策马,循着坎坷的跑道,翻过岁月的河山留下的串串蹄花。翻开诗集,面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幅风格独特的画卷:辽阔的草原闪耀异彩,醇厚的奶茶飘出馨香,我们眼前时而驰过骠悍的马群,时而闪过草原今昔的历史画卷,邪恶被战胜,人民在劳动,在创造,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展望……读过这个集子,突出的感觉是诗情如火,格调情新,旋律坚定而热烈,具有蒙古族民族艺术的特色,它宛如一部热烈而深沉的马头琴奏鸣曲,以悠扬的音...
杰出的民间文学传承者 1985年 02期
作者: 巫端书
我国各族人民对自己民族的民间诗人、歌手,一直是尊敬和爱戴的,并以其中的杰出者为本民族的骄傲与荣耀。东北边疆的赫哲族群众把说唱“伊玛堪”的歌手称为“伊玛堪奇”,意为聪明智慧的人,“伊玛堪”歌手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西南边疆的傣族,则把“赞哈”的歌唱看作傣家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以说唱英雄史诗为职业的民间艺人“江格尔奇”、“格斯尔奇”和“玛纳斯奇”,普遍受到蒙古族、藏族、柯尔克孜族群众的赞扬和尊崇。彝、纳西、阿昌、鄂伦春等民族,至今还有兼歌手“贝玛”、“东巴”、“活袍”、“萨满”等半宗教职业者,他们在保存各个民族的文化遗产以及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仍起着一定的作用。各族人民群众热爱尊重自己...
维吾尔族情歌初探 1985年 02期
作者: 雷茂奎
情歌,一个多么甜蜜、撩人、富有诗意的民间文学部类。它歌唱的是青春的流溢,是生命的跃动,是人们珍藏最深的纯洁而高尚的感情 它表达的是人们追求幸福、追求美好情操的理想,因而它可以陶冶性情,引人向上。同时,爱情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不能不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伦理的制约和影响,它是反映人民生活和思想……
哈萨克史诗《英雄阿尔卡勒克》的艺术特色 1985年 02期
作者: 王景生
哈萨克族有极其丰富的民间文学。其中,不仅有色彩斑斓的民间故事,变幻莫测的传说、神话故事 浩如烟海的民歌、习俗歌,而且有数量可观的长篇叙事诗。这些长诗数量之繁多,内容之丰富,语言之生动、流畅,不仅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不可多得,即使在世界民间文学中也确属鲜见。尤其是哈萨克族长诗中的英雄史诗,气势雄伟磅礴,情节惊心动魄,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幅幅壮丽无比的历史画卷。
谈《霍岭大战》的情节艺术 1985年 02期
作者: 索代
《格萨尔王传·霍岭大战》通过霍岭两国的交战,表现了时代风云,塑造了一批形象鲜明的人物,这是与《霍岭大战》的情节艺术紧紧联系的。《霍岭大战》在情节处理上,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编写《蒙古族文学简史》的体会和认识 1985年 02期
作者: 齐木道吉 赵永铣
《蒙古族文学简史》(以下简称《简史》)的编写,历经二十二个春秋,最后定稿于一九八一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其编写过程,已在《简史》的“编写说明”中作了简略的叙述。在此着重谈谈编写中的粗浅体会和有关的几个问题。蒙古族文学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研究蒙古族文学的历史却是近一、二百年的事。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蒙古文学引起国际“蒙古学”学者的关注,蒙古文学……
《藏族当代短篇小说选》即将问世 1985年 02期
作者: 民
由陶立璠、莫福山、刘万庆编选的《藏族当代短篇小说选》,近期内将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藏族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选集。本集选收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区)部分藏族作者、作家的小说二十四篇。这些作品大都以三中全会以来的藏族地区生活为背景,真实形象地记录了新的历史时期藏族地区发生的深刻变化,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广大农牧民的精神……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