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首页
本所简介
民族文学研究所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党委
纪委
机构设置
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北方民族文学研究室
藏族文学研究室
蒙古族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室
民族文学数据与网络研究室
作家文学研究室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
办公室
新闻资讯
社科要闻
本所资讯
学术活动
以往活动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党支部活动
工青妇活动
离退休工作
学习专栏
学人档案
学部委员
在职研究人员
离退休学者
学术研究
学术著作
学术论文
获奖成果
人才培养
师资队伍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
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蒙古文学学会
中国蒙古学学会
中国维吾尔历史文化学会
中国《江格尔》研究会
《格萨尔》研究中心
口头传统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科研成果库
学者信息库
专题数据库
通知公告
首页
本所简介
机构设置
新闻资讯
党建工作
学人档案
学术研究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学会中心
学术资源
通知公告
首页
>
学术刊物
>
民族文学研究
>
往期期刊
>
1984年
>
03期
往期期刊
2025年
2024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年度:
刊号:
请选择
01
02
03
04
05
06
关键词:
请选择
篇名
作者
译者
中文摘要
关键词
栏目:
请选择
民间文学论坛
作家文学研究
理论探索与思考
书评·动态
国外研究之窗
其他
古代民族文学
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
蒙古族青年作家评论小辑
现当代民族文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文学研究小辑
多民族文学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研究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理论视野
沈从文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民间文学
文学的民族性与新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学
1984年 03期
作者: 扎拉嘎
文学的民族性与民族文学的范畴,是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里比较引人注目的理论课题。在少数民族文学或与此有关的一些会议和报刊上,都陆续不断地有许多同志就此发表意见,撰写文章。讨论是严肃认真的,争鸣是热烈的,分歧意见也颇多。这种情况的出现,反映了我们学科在理论研究方面的日益活跃。深入探讨上述理论课题,对科学地、全面地总结各少数民族文学发展……
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学的主要特征
1984年 03期
作者: 邓敏文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各具民族特色的文学。关于文学的民族特征问题,一直是我国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中争论较大的问题,也是一个一直未能得到深入研究和很好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本世纪六十年代初曾进行过一次讨论,可惜方兴未艾,就被“文化大革命”的火海给淹没了,以后一直被视为“禁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个问题重新被提了出来,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建国以来内蒙古关于文学的民族性讨论综述
1984年 03期
作者: 徐英 乌恩托娅
内蒙古文艺界从建国初开始对文艺的民族形式、民族特点、地区特点共进行了三次讨论。虽然讨论是围绕内蒙古文学展开的,但这些民族文艺理论的认真探索,对发扬和继承少数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繁荣创作、促进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不无价值。下面,我们把这三次讨论的情况作一概括介绍,对于不同的学术观点,我们力求阐明原作者的本意,以供这方面的专家和读者参考。 一……
纳西族《猎歌》试辨
1984年 03期
作者: 白庚胜
《猎歌》是一部著名的纳西族民间叙事长诗。长诗歌颂劳动、歌颂劳动者、赞美崇高的爱情,表现了纳西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因此,它长期以来在纳西族民间不胫而走,口碑相传。这个作品的最早收集整理者当推纳西族女作家赵银棠先生。赵先生在郭沫若同志的直接影响下,从一九四三年起就对本民族古老的东巴神话、民间传说以及民间长诗等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翻译、研究,写成了第一部探讨纳西族文化史的专著《玉龙旧话》,并于一九四八年付梓出版。该书“‘摩……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获奖作品丛书》出版
1984年 03期
作者: 谢
中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中国文学史也是各民族的文学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前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限制。新中国成立以后,少数民族获得了解放,不仅经济上逐步摆脱了贫困和落后状态,而且文化上也获得了新生,一批有才华的少数民族作者正在成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的贯彻落实,少数民族文学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不少少数民族作家……
云南回族龙神话初探
1984年 03期
作者: 吕稼祥
在云南散居于各地的回族,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一个民族。回族是十三世纪初叶才移居到云南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波斯和阿拉伯人。在回族中也流传有许多关于龙的神话。下面仅对云南回族中的龙神话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早在唐代,已有一部分中亚、波斯、阿拉伯商人来中国经商,并把伊斯兰教传入我国。他们是否把中亚、波斯、阿拉伯有关龙……
试论纳兰词的内容、风格及其创作背景
1984年 03期
作者: 孙通海
词兴起于隋唐,至宋而蔚为大观,进入了繁荣时期。而后,词至明已落衰弱势头,轻浮、茶弱之作充塞词坛。词至明末清初,由于时代的变革而出现中兴的势头,重视比兴、寄托的现实主义手法抬头。清代人才辈出,流派迭起,风格竟繁,词家、作品多如繁星。清词的兴旺,使我们想起清初为扭转茶靡词风而开辟词格新境的词家们。其中,尤为人所瞩目的则是才华横溢的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纳兰性德(1655——1685)姓纳兰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成德,后因避东宫太子嫌改为性德。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
新时期藏族文学述评
1984年 03期
作者: 刘万庆 莫福山
(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的贯彻落实,藏族文学发展迅速,日趋繁荣。它以自己独具的风姿,开放于社会主义文学的百花园中,为我国新时期文学增添了绮丽的光彩。目前,经常发表作品的藏族作者已有数十人。他们当中,有五、六十年代步入文坛的中老年作家,如饶阶巴桑、伊丹才让、丹正公布、格桑多杰、益希卓玛、董牛等,如今依然精神焕发,勤奋创作,成为藏族文学创作的骨干。也有一些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如益希单增、降边嘉措,意西泽仁、尕藏才旦、扎西……
《南盘江情歌》纵横谈
1984年 03期
作者: 李子和
《南盘江情歌》(以下简称为《南歌》)是布依族诗歌海洋中一朵晶莹耀目的浪花。这首传统长诗九百余行,以男女对歌方式构成,叙述一对青年男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饱蕴着淳厚质朴的风俗人情美。长诗自刊载后,反应较好。有些同志和研究者在赞赏之余问到它的演唱情况,有的问它是歌谣还是长诗。同时,也指出《南歌》的“描写研究”不够,有璧玉微瑕之憾。这些意见是值得注意的。“描写研究”一词是民间文学界的一些同志从语言学借用来的术语,它是指民间文学作品的有关资料的记录:诸如讲唱者的种种情况,与作品内容有……
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1984年 03期
作者: 魏泉鸣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除汉族以外,还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学。然而,作为一门学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却很年轻。目前,还处于初创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由于业务的原因,对其中的某些问……
“噶伦” 辨析
1984年 03期
作者: 恰白·次旦平措
问题的提起王沂暖教授将《格萨尔王传》的《世界公桑》之部译成了汉文,这是对兄弟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的一大贡献。对此,表示由衷地高兴。译者在译文的“前言”里说:“史诗中屡次出现‘噶伦’字样,……而噶伦官职的设置,也自清朝初年开始。因此,我们初步看法,这部史诗成为完本的写作时期,当在十八世纪以后。”……
独具特色的布依族古歌《十二层天十二层海》
1984年 03期
作者: 刘之侠
混沌世界,是谁来开天辟地?宇宙洪荒,天地是什么样子?高不可攀的湛湛蓝天之上,有什么东西?深不可测的滔滔大海之中,是什么情景?……面对着茫茫宇宙,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懵图,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天问》)的疑问 汉族祖先,创造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燧人钻木取火”等神话,对开天辟地、宇宙万物的起源作了解释。各民族先民,也在不懈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人类认识水平尚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万物的生存繁衍,对于原始人类都是不可理解的谜。“这些谜常常占据着人们的脑……
论维吾尔英雄史诗《乌古斯传》
1984年 03期
作者: 郎樱
维吾尔族英雄史诗《乌古斯传》是维吾尔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古朴的内容、很高的学术价值引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的注目。关于乌古斯的故事,在维吾尔人民群众中口耳相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维吾尔文学史上,这部史诗又被称作《乌古斯可汗传》,还有称它为《乌古斯可汗的传说》的。目前所发现的《乌古斯传》的最早手抄本,系回鹘文本,现藏于法国巴黎国民图书馆。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该巴黎藏本是依据十三、四世纪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回鹘文原本于公元十五世纪左右在中亚七河一带抄成……
《福乐智慧》与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哲学社会学思想
1984年 03期
作者: 买买提明·玉素甫
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东方的历史上,《福乐智慧》是喀拉汗王朝整个一个历史时代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和直接产物。它用艺术手段抒发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生活许多方面的重要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它那璀灿的成就使它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名作。因此,从十九世纪开始,这部作品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兴趣,成为中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学者都曾从事该书的研究。然而,《福乐智慧》不但是一部闪烁出瑰丽光彩的文学杰作,也是一部蕴含着深刻理性思维的哲学杰作。它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不仅是古代维吾尔文学史上的巨匠,而且是知识渊博,富于哲理思维的思想家和学者。
读韦其麟近作随想
1984年 03期
作者: 农学冠
壮族诗人韦其麟这几年发表了《莫弋之死》、《岑逊的悲歌》、《四月,桃金娘花开了》、《花山壁画之歌》等七、八篇叙事诗。在我国文坛上,特别是在壮族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岑逊、莫弋、桃金娘、花山壁画……都是壮族人民世代传颂的神话传说中的人(神)和物的名字。诗人把他(它)们写进自己的诗中,经过再创作,赋予了时代新意。因而在新诗创作中如何学习借鉴民间文学遗产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获得了可……
编后记
1984年 03期
作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当代作家和作品的研究和评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期发表的《民族新生活的颂歌——评玛拉沁夫的短篇小说创作》(沙驼)、《织出时代花纹的壮锦——论莎红诗作的民族特色》(陶文鹏)、《写出诗人自己的和民族的风格来——读三本少数民族诗人的诗选》(叶鲁)等文章,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当代作家的创作……
回到顶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外国文学网
中国民俗学网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邮编:100732
邮箱:iel-network@cass.org.cn
京ICP备05072735号
(010)65138025
100732
iel-network@cass.org.cn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