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术刊物>民族文学研究>往期期刊>1984年>01期
年度: 刊号: 关键词:
日本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艺的动向 1984年 01期
作者: 伊藤清司
一在日中两国民间文艺研究史上,1980年末至1982年春是值得纪念的时期。在此期间,两国民间文艺研究者全国性组织的代表团相聚一堂,开始了有组织的持续性学术交流。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邀请,以臼田甚五郎会长为首的日本口承文艺学会代表团于1980年12月首先访问了中国。随后,日本口承学会在东京都立大学“中国民话之会”的协助下,于1982年3月中旬接待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的访日代表团。从此,一直处于摸索状态的两国民间文艺学术交流迈出了……
国际第四次蒙古史诗学术讨论会在波恩举行 1984年 01期
作者: 仁钦
由波恩大学中央亚细亚专门研究项目12召开的国际“第四次蒙古史诗及蒙古史诗同其他民族英雄史诗之间的关系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9月22日至24日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波恩举行。会议的领导人仍为原波恩大学中央亚细亚语言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央亚细亚专门研究项目12的负责人瓦尔特·海希西教授。他曾于1978—1980年间连续召集、主持过三次蒙古史诗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西德、美、英、法、意、日、奥地利以及东德、匈牙利、蒙古和我国的三十多位学者和研究人员。
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史诗学术讨论会在西宁召开 1984年 01期
作者: 王克勤
一九八三年八月十五日至二十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在西宁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史诗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特邀代表和工作人员共一百一十人,来自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十五个兄弟民族。国家民委副主任黄光学、青海省省长黄静波、省委副书记宦爵才郎和省人大常委副主任卓嘉出席了大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会议筹备期间,中宣部副部长贺敬之同志对召开这次会议的意义、指导思想、史诗……
编后记 1984年 01期
作者:
为了推动史诗研究,进一步落实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和翻译工何一八三年八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在青海西宁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史诗学术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有关部门很关心这次少数民族史诗学术讨论……
绚丽多姿、光华四溢的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大型著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问世 1984年 01期
作者: 肖莉 祁连休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编辑组编辑、毛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最近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刊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记述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文学的大型专著。全书分上、中、下册,共约一百六十多万字。编写一部名副其实的包括各兄弟民族文学成果、文学经验、文学发展历史的《中国文学史》,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需要和愿望。它将是全面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一项重大的基本建设性的工作。在这……
哈萨克族民间长诗概述 1984年 01期
作者: 乌拉赞巴依
一生活在我国西北边陲的哈萨克民族人口接近一百万,他们拥有丰富的民间长诗。截目前,搜集到的哈萨克族民间长诗已达二百五十多部。这些丰富的民间长诗产生的历史十分悠久,是从远古时代开始的,即与组成哈萨克民族的氏族部落以及哈萨克民族形成的年代相当。
试论纳西族创世史诗的基本思想及其形成 1984年 01期
作者: 王震亚
纳西族的创世史诗,本民族称它“崇摆土”。“崇”,人类 “摆”,迁徙 “土”,由来,意即“人类迁徙的由来”。一九六○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初版和七七年再版时的书名为《创世纪》,但就史诗的内容和本民族的习惯称谓看,《人类迁徙记》较切。本文想从这部史诗的内容入手,就它的基本思想及其形成,略抒管见。在世界各民族的创世神话里,远古人类对万物起源的虚妄解释,大致可分两说:一为创世说,认为万物都由一个或几个超自然的神、或具有神灵的生物所创造 一为变化说,认为万物是一些神人或神物变化而来。
试论神话的发展、演变和“消失” 1984年 01期
作者: 朱宜初
神话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我认为神话的发展和演变,一是依附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一是根据神话本身的艺术规律而发展。前者更为重要,常常是引起神话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原因。神话什么时候“消失”?现代是否产生神话?我认为奴隶社会以后直至今日,有些神话并不“消失”,一直流传下来。有些民族现代还可能产生神话。下文我试就这些问题分别论述。 (一) 神话并不是人们任意幻想出来的,它归根到底是人们对劳动生活、社会生活曲折地……
史诗研究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1984年 01期
作者: 王平凡
我们召开这次全国少数民族史诗学术讨论会,目的是想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史诗研究工作,提高史诗研究的学术水平,从而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促进我国的四化建设作出贡献。我国是世界上史诗蕴藏极为丰富的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各民族的史诗五色斑斓,光彩夺目。但是,普遍、深入地发掘我国各民族的史诗,并且将它们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却是全国解放以后的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就明确规定了发掘、整理和研……
“江格尔奇”与史诗《江格尔传》 1984年 01期
作者: 贾芝
在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候,不少的民族还有象欧洲古代至中世纪的行吟诗人那样一些专门演唱史诗的民间艺人,以演唱本民族的史诗而著名。这并不使我们感到惊异,倒是一件令人感到欣幸和喜悦的事情,不过让人忧心的是这样的人毕竟不多了,能够演唱多部或全部的人更是越来越少了。新疆卫拉特蒙古人中,如今还有不少能演唱闻名世界的蒙古史诗《江格尔传》的“江格尔奇”。亲自参加了调查的新疆民研会特·贾木查同志说,他们《江格尔传》工作组于1980年到1981年两年的时间里,在……
《厘俸》——傣族的英雄史诗 1984年 01期
作者: 孙敏
在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宝库里,就史诗而言,北方民族值得自豪的是博大宏伟的英雄史诗 南方民族中广为流传的是神奇美丽的神话史诗。但是,在南方这个神话的王国里,特别是在以柔美见长的傣族文学中有无英雄史诗呢?这是人们一直在探询的问题。史学家们认为,世界上每个民族在从原始社会跨入阶级社会这个交替阶段都经历过自己的英雄时代。在那个被称做军事民主制的年代里,由于私有观念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一系列的与民族、国家、地方政权的形成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当闯过这些存亡绝续……
清除精神污染 发展少数民族文学研究 1984年 01期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把思想战线要清除精神污染的战斗任务及时地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这对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一切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的同志都要认真地学习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旗帜鲜明地站在这场斗争的前列。近几年来,由于党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引和广大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工作确实是有很大成绩的。在发掘、整理和翻译少数民族古代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方面,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西藏民间故事》出版 1984年 01期
作者: 段宝林
由廖东凡、次仁多吉、次仁单嘎收集、翻译、整理的《西藏民间故事》(第一集)已经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们用四个多月的时间深入江孜、日喀则、拉孜、贡嘎等县和拉萨市进行抢救的可喜成果,是从八十多万字的藏文资料中整理出来的。在每个故事的后面,都注明了收集的时间、地点、讲述人的简况,有的故事加了附记,介绍故事的形成、发展和流传情况,有的还介绍了几种说法。记录是忠实的、科学的,符合描写研究的要求,因此被藏族人民誉为“确实是地地道道的西……
试论史诗《江格尔》的崇高美 1984年 01期
作者: 乌冉
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一部蒙古族民间文学巨著。千百年来,它之所以能深深扎根于原始而浩瀚的民族文学之林,至今蓊翳着苍荫浓郁,这不仅由于史诗本身具有一种人类童年时代纯真的魅力,更主要在于它蕴含着一个古老民族豪迈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乐观精神。这是史诗的精髓、灵魂,是心脏输送的鲜红血液,它不仅维系着史诗的生命,而且构成史诗雄浑瑰丽的崇高风格。崇高,它作为一个古老的美学命题,曾……
英雄史诗《艾米尔古尔乌古里》 1984年 01期
作者: 艾尔西丁·塔特勒克
维吾尔族英雄史诗《艾米尔古尔乌古里》(亦称《古尔乌古里苏丹》),是一部宏篇巨著。这部作品的情节,主要集中在古尔乌古里苏丹的活动之中。这部史诗不但流传于中亚的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卡拉卡勒帕克、塔塔尔人中间,而且流传于阿富汗、伊朗人之中,被称为《科尔乌古里》。阿克苏、库尔勒、尉犁、巴楚、英吉沙、莎车、麦盖其、和田、伊犁及其周围的农村,在举办娱乐会时,在规模巨大的聚会麦西热甫上,无不谈及这部史诗或演唱其中的重要情节。民间艺人、民间歌手在当地的……
贺敬之同志关于召开史诗学术讨论会的谈话 1984年 01期
作者: 贺敬之
少数民族文学在我们今天仍然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研究所仁钦、哈焕章、王克勤等三位同志向贺敬之同志汇报了全国第一届史诗学术讨论会的筹备情况。汇报结束后,贺敬之同志谈了如下意见: 召开全国性的史诗学术讨论会很有必要,我完全支持和赞成。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特别是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璀……
中国民族文学网©199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