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中西部教彝族民间文学
马克 · 本德尔 ( 美国俄亥俄 州立大学教授 )
我们应该用各种媒体把彝族的宝贵文化传达给世界
1980 年我翻译了一篇彝族民间叙事长诗《赛玻嫫》。后来,我在广西大学任教时,有机会 4 次拜访彝族地区,大多是在楚雄地区。 1987 年春天,我在彝村蟠猫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春节。 1987 年我返回美国,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读研究生和博士生,专攻中国文学和民间文学专业。毕业以后我留校教东亚文化课。到目前为止,已有四千左右我的学生被介绍了有关中国少数民族概况,并对彝族有了基本的认识。
我主要教授以下内容:
1. 中国口头文学和口头形式的书面文学简介。彝族部分有《阿诗玛》 ( 长事篇 ) 、《云南彝族歌谣》、楚雄州的毕摩 ( 多西 ) 经和《南诏国的宫灯》等。
2. 中国少数民族史诗长诗概况。这一内容在这门课中占 30% 多的内容。
我所采用的是: 1. 个人故事讲述法。 2. 口头文学与物质文化连贯教学。 3. 学生动手项目。
另外一个项目是要求学生翻译一段马学良先生整理的彝汉对照本《阿诗玛》。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们对彝族长诗的形式有一个很深的印象。同时对理解和接收翻译理论,是个练习。
除了选用专业制作的电影和录像带外,同时我也喜欢把自己拍的录像带编制成小电影节目,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 1982 年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了由我翻译的英文《 Seventh Sister and the Serpent 》。 1999 年可爱的七妹和蛇郎故事上了因特网。因特网版是根据《赛玻嫫》的英译本,既有英文,又有精彩的彩色图片。
为了使我的学生能对文化和民俗课感兴趣并学到知识,我想尽办法使教授彝族文化及其他民族文化的内容多彩多姿。除了传统言讲的教法,加上个人生活故事、经历,甚至现场表演和录影带、幻灯片与因特网的使用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用各种媒体把彝族的宝贵文化传给世界,让中国和国外的学者和学生都有互相了解的机会和条件。 ( 编译:付卫 责编:梁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