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眼看彝族
《民族团结》 2000 年第 11 期
司佩姬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学者 ) :
阿诗玛,你从哪里来 ?
阿诗玛来自撒尼人,但是彝族,整个国家,乃至世界旅游业都试图从这个传说中得到些什么。
阿诗玛,一个撒尼传说中的女英雄,如今已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为人所知。从地理学上来说,可以被认为阿诗玛来自石林中的一个小角落,进而可以扩展到原来的路南县,到云南省,到整个中国。阿诗玛的家乡是一片被称为石林的喀斯特地貌区域。后来又扩展到它的周围地区,到云南省,到整个中国。
标准版本的传说讲述了阿诗玛怎样在死后变成了回声生活在高耸的岩石间。阿诗玛石是一块具有独特形状的岩石,在旅游指南书和公园的标志中它被描绘成一个背着篮子的撒尼族少女,彩色的灯光和用以吸引游客的各种点缀都在强调着这块石头。
石林公园的明信片和纪念品也都在点缀着阿诗玛的照片或绘画。总之,阿诗玛的故事结束于今天被称作石林的这个地方,但是故事开始的地方却不那么确定。
90 年代初,阿诗玛与路南旅游业的联系,体现在从昆明到路南县界的路标上。这些路标以及横挂在马路上方的横幅上都用中英文写着 “ 欢迎您到阿诗玛的家乡 ” 。在县城里,电影院和主要街道都以阿诗玛命名,在一个十字路口,这位神话少女的雕像更是忍受了几十年的拥挤交通和尾气侵扰。
除了作为当地的代表阿诗玛石,阿诗玛还是当地少数民族妇女的形象,这个名字,还使人想到一个更大的区域。云南省旅游局还把阿诗玛石当作自己的标志。
而在中国的中文旅游指南书中,关于石林的描述是 “ 天下奇 ” 。阿诗玛的家乡属国家所有,体现着多民族国家的自豪感。 80 年代以来,彝族和汉族制作的关于阿诗玛和石林的各种工艺品,散文、诗歌、电影以及旅游广告使这个地方和这个神话传说的女主角在中国广为传播。
从文化形态上来说,阿诗玛的家乡虽然位于撒尼人的中心,但阿诗玛早已从民族划分中被剥离出来,成为民族美德的代表。对国内国际的游客来说,阿诗玛同时具有了代表本地、彝族以及中国少数民族的三重身份。
作为彝族的阿诗玛
关于阿诗玛, 90 年代将其称为彝族人,撒尼人或彝族撒尼分支的一员。
作为国家少数民族妇女代表的阿诗玛作为撒尼女性形象经常出现于电视商业广告、音乐磁带和其他的形象中。
作为中国女性的阿诗玛
对中国来说,阿诗玛在文化上的重要性包括这个故事的社会价值和对祖国的呼唤。数以百万的国内游客被带到石林和阿诗玛的跟前听这个故事。伴随着故事而来的民族文化产品包括大量的诗歌、工艺品和舞剧。用来形容他们的词汇包括 “ 勤劳 ” 、 “ 好客 ” 、 “ 单纯 ” 、 “ 多姿多彩 ” 以及 “ 传统 ” 。人们经常说撒尼和阿诗玛喜欢 “ 唱歌跳舞 ” 。
作为世界女性的阿诗玛
在我居住的加州小城的一个录像带租赁商店里,我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例子。一个日本的动画片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穿着撒尼妇女的服装。发现这个奇特的故事是关于一个三只眼睛的女孩,她是永生的 san-jiang( 或撒尼 ) 人的最后一个成员,她必须想办法变成人。她的追寻始于西藏,终于香港。这里,我们有了阿诗玛故事的另一个新的、世界化的版本。
让我们回到石林。一些撒尼人过着世界化的生活,另外一些则不。但是几代撒尼人已经目睹了世界化的进程。
一首阿诗玛 “ 欢迎远方的客人 ” 的迎客曲在石林唱了几十年。在不同的地理形态的文化形态中,阿诗玛的作用与撒尼土地和遗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同世界主义的空间结合在一起。但在今日世界中,她依然代表着彝族撒尼人的地方。 ( 责编:梁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