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板房 |
彝族雕楼 |
简易民居 |
彝族雕楼 |
建筑艺术,不用尺子与一根钉子,木与木之间整个结构十分稳固 |
雕楼 |
围墙 |
彝族民居--斗拱式 |
|
|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是人类进入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创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过程直接显现的最为直观的产品,建筑的格调体现着人类文明层面上总的生活模式和人们生产生活情趣。在美姑彝区,建筑形式多种多样,风格各异,表现着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文明进程。美姑彝族建筑明显地具有几大特点,一是在村落选择上讲求依山傍水,有树有山,居高临下的气势,其喜居于山腰而忌平坝。二是建筑整体上突出古朴厚重和实用。三是注重屋内外装饰,民族式穿枋结构和雕刻复杂,追求色彩搭配与动植物图案的刻画。
五种彝族民居
美姑彝族大多居住高山或二半山,主要过着半农半牧或农耕为主的生活,其建筑适应当了经济生活的需要。从建筑技术上分两类,一类是以竖立的木柱作为支架支柱,其上架横梁,梁上盖顶,墙体则根据居住条件地理环境采用不同的材料,即木板、土墙、竹子、篾席等的柱架结构,这类房屋一般为一层,高度五米左右,分上下两层,下层住人,上层由架于墙上的木作支撑,其上平铺以木板或木条、竹等以堆放柴禾等,上下层之间多以活动的楼梯通之;另一类是以一根根原木横架而成的壁桁结构森屋,这种房屋形式主要是居于森林边的群众所建,现已很少。从现存的民居建筑类型来看,彝族房屋主要类型有:竹房、草房、瓦板房、木房、石板房等几种,其中瓦板房和木板房为彝族建筑中最具风格和普遍的两种。
竹房彝语叫“麻也”,多为高山或竹子丰富的二半山区牧民所建,现已基本消失。美姑境内森林茂密,绿草茵茵,山高坡徒,不少地方竹林成片,不但为彝民族的游牧生活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建造简单易撤的竹房或篾席房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这种建筑是彝族游牧生活时代的典型建筑。这种建筑一般为中间用数根木条或竹作支撑,梁上架横木并用竹条或藤索困缚,屋顶多用透水性能比较好的草或竹枝盖之,墙体有用竹篾围缚的,也有土墙的。用竹篾做围墙的,冬天则在四周围一层厚厚的草以保温,具良好的透气性。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比较普遍。
石板房彝语叫“尔九也”,这种房屋多为贫穷或石板易得的农户所建。解放前,多为处于社会底层的贫困人家居住,五六十年代还较多,现已基本消失或者用作牲畜圈舍。其墙体多用土夯成,屋内的支架与其他房屋相差不大,只是屋顶用石板盖之。
瓦板房彝语叫“匹也”,是美姑彝族建筑中最为普遍且风格独特的民房形式。凉山民主改革以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彝族都修这种房屋,差别仅在于其大小、内外装饰而已。这种房屋墙身与常见的其他土墙房相同,内用木柱支撑穿枋顶横架木头,屋顶采用双斜面,斜面坡多较小,然后竖盖之瓦板(美姑地区均采用大杉树劈开成若干长约170公分,宽约20至50公分的规则木板上下盖合而成),在瓦板上横放若干条木并以石头压之,以避免被风吹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前,农村普遍为这种形式的房屋,近几年随着森林保护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盖泥瓦者渐多。
木屋彝语叫“知也”,是彝族民居中典型的形式之一。这种房屋也是柱式结构,但从里到外所用材料均为木材。墙体用木柱与木板镶接拼合装饰而成,屋内与屋檐穿斗珙,上雕各种动物或植物图案作饰。这种房子过去多为黑彝等有钱人家修建,现已少见。
瓦房彝语叫“安也”,过去,彝族民间住宅所用盖屋材料大多为瓦板,瓦房不是彝族民间本来的传统建筑,这不但与彝民族长期从事游牧而没有进入较发达的制陶业有关,而且还在于生活中人们的"生人不从泥下过"的旧观念相联系。这种房屋的建筑式样,外形与柱式结构房屋相同,在各地农村普遍见到,只是从内部装饰上突出了彝族特色。
彝族村寨选址及其民间屋基的选择
文化作为孕育建筑的土壤,是一定的民族中最为独特的心理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反映。与美姑地区的游牧生活或农牧生活相适应,彝族具有聚居为主兼有散居的特点,其村寨的选择有独特的传承。在彝族居住村落的分布上看,大多居于坡岭地带或接近河谷的向阳坡地,这样选址即可远离洪水,又能给生产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美姑地区的彝族民居呈适当集中、各自为院的状态。适当集中是以血缘家族或亲戚为主体的村落占了其选择村落的主要形式,往往一地便有一地的主要家族集中居住杂以其他家族;分散是因为彝族群众的建筑选择户与户之间往往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与汉族村落中房连房有较大的区别。彝族民居之间往往都有一定的距离,以便留下较大的空间给牲畜、小孩、客人活动的空间领域。
在屋基选择上,彝族十分重视房屋建造中的一系列信仰。若想建房,先相屋基。屋基选择,要经过相基与卜基两个阶段。在选择村落上,彝族以“屋北有坡能牧羊,屋前有坝能种稻,坝上有坪能赛马,坝前沼泽能牧猪,房边青年游玩处,院内妇女聊闲处,门前还有待客处”作为理想的居住地,故主张房屋要建在依山傍水、土地肥沃、水草丰美又便于通行的坡岭之间,这与低山河谷易遭洪水袭击和炎热地方易滋生细菌有关。如门户所对之向忌对秃山,忌房后有水。选择好地基后,还要请卜师根据主人家的岁位命宫来推算,以定吉凶祸福。常用的卜基方法有滚鸡蛋、立大米、炙羊胛骨卜等,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正是彝族独特的认知视界在建筑民俗中的反映。
滚鸡蛋,彝称“瓦且比”,建房主人家相好屋基后,都要进行相应的占卜以取吉兆定基,滚鸡蛋法是其中的一种常用仪式。卜法是户主先将一鸡蛋在看好的地基上滚一转,然后在拟选的屋基上置三块石头架锅煮蛋,待蛋煮好后捞出稍冷片刻,再轻轻剥去蛋皮,观其蛋顶凹陷部位是否平而居中,凹陷部位平整而居中为吉,说明地基牢固、平稳,人畜兴旺,适合于建房,否则得另行选基。
立大米,彝称“扯曲比”,也是常用的占基法之一,占法是户主手执三、五、七、九等单数米粒立,把它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竖立于屋基上,用碗盖好,待第二天早晨再来查看米粒,若米粒有倒状或少了或呈断裂状,则不吉利,必须别行选基。
羊骨卜,彝称“约批几”或“约哥吉”,是彝族占卜中最为通行的占卜术,一般都要请谙悉此术的毕摩来执事。占时,主家需说明所占事宜和求占者生辰命宫等,毕摩手执一干净无裂纹的羊胛骨(以产过一胎的母绵羊胛骨为最佳),边口念相关语录,边在骨正面用火燎草炙之,燃毕,将羊骨朝地上叩几下,然后用手擦去尘灰,观其裂纹来占吉凶。民间认为,骨面炙处纹路四方开裂且无缺损为上吉,“一”字纹为中平,交叉纹为不吉。若屋基一再选不好,则与自己看上的屋基为准,如果这块地基是别人家的,可用自己家的土地与之交换。
造屋礼俗——颇为讲求的传统
彝族民众认为,建房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建房的每一个程序都会有神灵与邪怪看着,要平安吉祥,就应当适时避开邪怪所在的天时与方位,以求将来五谷丰登,人丁安康。美姑彝族建房造屋的主要工序为平基动土、安门框、上梁、上柱、盖顶、打锅庄石、安锅庄等,不论是平基还是安门框、打灶等,之前都要请懂占算知识的人占算吉日。如《彝族虎星占法》、《豹星占法》即是可用于此术的专门天文历算知识。
动土,彝称“扎吉朵”,即择基后选定一吉日适时动土。动土须在主妇单岁年份进行,还要根据其岁位方向来确定门之朝向。一般而言,门户朝向为西或坡下,但不得与主妇的岁位方向相冲。动土,忌在屋基上挖出骨头、黑炭或其它异物,有这些则表明不吉利,可能会给主人家带来诸多不宜,则另择地基。彝族民间修造房屋无专门的设计图,要建房只需请有造房经验的人指点即可。平地基时,需要在屋基四角打上四根木桩为标记,并派专人守护,以防仇家打杀不洁净的猪猫狗等埋于基下,给主人家带来伤害和造成不利。房屋修多大,需要根据需要与可能决定,建时以手庹绳再用绳量屋基长度即可。彝族民间说房有多大,只会说有几庹或几层(首屋相接的瓦板)瓦板,不说具体的长度。彝族民众建房不仅是个人的事儿,也是家支和邻居的事儿,所以,一个房屋的建成是集体劳动的成果。邻里或亲友只要知道谁家要建房,都会主动上门帮忙,主人家只需供应中午饭,没有其它任何报酬。
上梁,彝语叫“义色则”或“体洛则”,先在梁上凿一小槽放上些碎银,并在梁上系一红布条,以示木匠技艺精湛和主人家平安兴旺,架好梁后缚一红公鸡于其上,视鸡跳下的方向占吉凶,如果鸡朝门口方向跳且大声鸣叫则吉利,反之不吉利。不吉利,就得行“驱鬼”仪式以解邪祟。
安门框,彝语叫“维门仁”或“维克我”。安门框一般墙体完成至两米高左右时进行。彝族民众认为,门框是人和禽畜必经之地,选定好日子安门框,神灵可以保佑人人安康、五畜兴旺。彝族视畜禽为自己的亲密伙伴,认为畜能否兴旺,取决于门框的安放,安门框当日要煮制酒或喝酒庆贺。
进屋,彝称“也屋”,择吉日后,先以鹰爪杯、牛角、羊角等挂于门上以示镇土避邪。主人进屋之前,要先烧一小石于锅庄内,主人家手持一马桑枝,边进屋边将酒喷于墙面,并不断念诵驱邪语录。彝族民众认为,建房造屋时,可能有地气吸出来的邪怪依附于墙内,如地里挖出的骨、炭,还有瓦板、石板等建筑材料附带而来的深山老林之邪魔怪灵,因此,借语言的力量将之驱除,最后将马桑枝插于门楣上以示避邪。同时,为了祈求财富,主人还赶一头牛于屋内,口念祈福纳福语录,向祖先或神灵祈求财源不断,六畜兴旺,然后在火塘上点燃烟火,以示主人家已进屋,招得天地神祗和祖先福佑。为了庆贺新房落成和表达对亲友和前来帮忙的邻里的谢意,进屋这天,主人家都要杀猪宰羊,届时,邻居们要送特意做好的米饭、稀饭、豆腐、小荞砣等来祝贺。如果因天气等原因不能在选择的日期内按时建完房屋,主人家也可以在未完工时进屋,以后进屋则不再择日。
起灶,彝称“格可都”,意为“挖灶”或“建灶”。彝族对火塘的重视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因为,火塘不仅是彝族起居、饮食、接人待客的中心,也是举行祭祀、祭祖、婚嫁的中心,起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主人家的平安吉祥,所以,在起灶打灶上特别讲究。一般在房屋建成前,请石匠打造好锅庄石。锅庄石的选择颇为讲究,须取干净而无缺陷的青石作为材料,不得选坟地四周或有畜粪便的石料。打好后择吉日安灶(简单的或由于一时找不到石匠也有直接选自然石安装的),安灶时由男人主选日进行,并念诵祈福语录,以求神灵给主人家带来平安、吉祥、五谷丰登。在安装上还有特别的讲究,三个石头基本相对,男主人石与女主人石要对称,客人石稍偏一点,表示家庭和睦。起灶时,灶里挖出的土不能倒在户外,不能让月星看到,否则对人及四畜不利。锅庄石上,往往刻绘龙、火、太阳、月亮、凤凰、野猪、鱼等图案,其图案精美古朴,生动传神。
围墙,彝族喜欢单园独户,一家便是一个独立的园落。其主房建成后,都要配以围墙,一则遮挡风雨与牲畜,二则防盗。围墙多用土夯成,墙基多用石头垫之,考究者多用条石。墙体跨度大,故用木条或树枝夹在其中以增加拉力,其高度略低于屋顶。民改前,大都在围墙四角再筑碉楼以防盗窃、土匪、仇家。碉楼高于房屋二至三倍,并设有观察孔、枪眼,若遇意外变故,则家人撤到碉楼固守待援。降至现今,有雕楼者已很少见到。
典型的彝族民居,大多呈独门独园的四合园式,其内功能区分也很明确,围墙内两侧多修牲畜圈舍,屋外一般修有小坝以供儿童游玩。在比较讲究的人家的房屋,其柱顶还会列四个木鹦鹉,以示神鸟福佑,围墙四顶角立四个天狗像,示时刻守护着主人家,以防各种邪祟临家,门上、檐下穿枋中雕刻日月星辰等图案,以示太阳神和月亮神等时时守护着主人家,透出一个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哲学思想。
门、檐及其室内装饰和图案
门
彝族房屋的门朝向主要根据主妇的岁位、居住的地理环境来确定,一般坐东朝坡下者居多。其门上檐多为弧形拱状,其上绘云雾、日月星象往图案,门板往往由较厚的(6寸左右)木板制作而成,两面以门框作衬或刻菱形、圆形等图案,门栓置于木磴或石磴上,木磴与石磴上多刻绘怪兽神鸟等图案,一般的木门为单向开合,无装饰,比较讲究的大户人家往往也有双门中间开合的,其门上绘太阳、月亮、鸟兽等图案,以示避邪。同时,在彝族生活中,视畜为友,人畜同室情况普遍存在,为了减少畜禽的无故干扰,常在门外再安有孔的高一米左右的小木门,彝语称之“瓦嘎都”,意为“拦鸡的(门)”,平时将鸡羊等拦之门外。比较讲究的“瓦嘎都”注重装饰,并刻绘太阳、月亮或方形或云状等图案。
屋檐
屋檐是彝族房外装饰的重点部位,多从室内穿枋穿柱而成,最多的枋为五层,其次为三层,一般也有不穿枋而用小木柱支撑的。垂柱一般为牛蹄形、马牙形,蹄尖朝内,高度依所穿层次不等,以示招财进宝。穿枋向上弯曲,其上多雕刻日月星辰、飞禽走兽、昆虫、条形纹或其它图案,现代的穿枋多用红、黄、黑三种颜色装饰。彝族屋檐往往比较宽,两边斜下,以便挂放工具或玉米、辣椒、南瓜等食物,远远看去是一幅民族风情图案。
室内
彝族的典型民居很重视室内装饰,特别是木房和土墙房屋,一般都讲究屋内装饰。彝族的房屋功能区分十分明确,屋内以锅庄石为界,被分为四个不同的功能区,锅庄右则彝语叫“牛莫”,是主人家就寝、贮藏重要物品、供祖祭祖的地方,一般只有主人家才能进出,特别是供奉祖灵的地方更是禁区。锅庄上方,彝语叫“甘尔果”,主要是客人坐、谈的地方,也是毕摩苏尼行作毕仪式的主要位置;锅庄下方,彝语叫“甘吉”,是主方做事、活动的地方,也是彝族举行婚嫁、丧葬仪式的主要场所;甘吉到门左则为牲畜圈舍,在过去多为奴婢居住。从室内装饰来看,彝族房内多用竹或木板装饰而成,较豪华的为整个内饰除“甘吉”牲畜圈舍外,都用木板按一定的规则镶拼而成(不用一根钉子),其高度齐梁止,梁上则与小柱与穿枋形成上部分网状装饰,下部分的装饰多以小块木板按方形、棱形、圆形、条形等装饰,再绘、刻动植物图案、日月星辰,也有镂空形式的花、草、星、月形图案,其工艺十分讲究,表现出彝族匠人高超的技艺。同时,除了以木板作为装饰的木结构内饰外,也有用竹篾编织而作装饰的,彝语称“铁瓦”,由竹编能手编织而成,这种竹饰比起木镶接式装饰则较为简单,其上的图案也较少。
木柜或竹柜
木柜或竹柜是彝族民间用于盛装粮食衣物的主要容器。有两种,一种叫“洛吉”,有些地方也称“哥”,放在主人家起居的“牛莫”专门用于贮藏重要衣物、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另一种是用于装粮食的,彝语叫“朵吉”,放于锅庄左侧或下方等。这种柜,大的可装数千乃上万斤粮食。极其有趣的是,彝族民间至今流行一种习俗,即为防邪怪等偷走粮食在柜中装粮食后往往放点干的猪狗屎,邪怪见了这些不净的猪狗屎便不会偷走粮食。
火塘
火塘是彝族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和家庭的象征,是饮食、起居、取暖、会客、议事、交流、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彝族民间最为重要的一种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传承的场所。在彝民族心中火塘是神圣之地,有众多的禁忌,如禁止从火塘上跨过,禁止摇晃锅庄,禁止将鼻涕等不干净的东西往锅庄上抹,禁烧不干不净的东西,否则被视为不懂规矩,遭人唾弃。同时火塘是彝族保取火种的地方,塘中之火种事关人之祸福,故有长年不熄之火的说法。彝族民间凡举行室内宗教仪式活动,必须先火塘、锅庄净身,除邪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