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摩文化  
  会议通知
  组织机构
  会议主题
  会议注册
  论文提交
  会议议程
  分组情况
  田野考察
  与会学者
  会务联系
  主办单位
  地方信息
  走进美姑
  毕摩文化
  发现凉山
  历届会议
您的位置:首页 --> 毕摩文化 --> 第三乐章




口弦

音乐之吻 彝族民间吹奏

  民间乐器是传承音乐的载体之一,流传于美姑彝族民间乐器主要有月琴、二胡、口弦、笛子、马布、叶笛、麦笛、铃铛等,还有毕摩、苏尼用于娱神的乐器羊皮鼓、法铃等。

  口弦
  口弦,彝语称“伙伙”,在美姑彝族的乐器中,当是使用较早的乐器之一,宜于弹奏那些抒情意味浓,低声慢吟的曲子,深受彝族群众特别为青年妇女所喜欢,往往挂在领下胸前既作饰品,又是乐器。从使用场所来看,一般而言只要有空,则可以弹奏,旋律十分婉转、优美,被彝族人称为“说话的伙伴”。从质地来看分为两类,即竹制口弦与铜制口弦,从功能数量来看可分为单片口弦、双片口弦、三片或多片口弦。竹口弦采用长于深山的优质剑竹经烘烤剥至很薄而制成,形似小树叶或小剑,尾部穿小孔用于拴线悬挂,簧片上刻有小舌叶,口弦一般长为10厘米左右,宽约一厘米,外套精心刻绘的竹筒,挂于胸前。从选材来讲,铜口弦用铜打制而成,形状多似剑,根据不同的声音要求,分别刻出薄片舌叶。演奏时,将簧片排成扇形,左手执弦的尾部,放于唇间,右手弹拨,以口腔的形状、气流的大小、吸气呼气来构成不同的音律。

  笛子
  笛子,也是深爱彝族人民喜欢的乐器之一。据彝族《勒俄》说:彝族先民的首领尔果尼日率民众寻找君住地时,来到谷子甲谷时,看见那白雪皑皑的景色,顿时感慨是个“断竹作笛奏,蒿枝结霜铃”的地方,也说明在很早以前彝族先民就知道和使用了竹笛。彝族民间多选用竹子制作,用烧红的铁在做好的笛形上镂空为相应的圆形洞,其外观与流行的笛子相同。彝族的笛分为几种,一种是竹笛,其吹奏方式与常规的笛子相似,但彝族吹奏多用一种叫“卡喜吉尔(咬吹笛)”的吹奏,此笛是一根上下直通无塞无哨的竹管,长约20-35公分,直径约法1.5公分,大多不6-7个音孔。竹管上端削薄,演奏时将舌半抵管口成哨口,竖吹或斜吹,其旋律往往十分悠扬、婉转。二为叶笛,彝语称“斯七莫”,意为吹叶,是彝族民间十分普遍的乐器,深得青年男女的喜爱,同时,常常成为青年男女互诉爱慕之情的工具,由于其来源甚多,凡质地较好的树叶均可作为叶笛,万年青叶或蜡虫树叶是其中的上品。吹奏时,两手扶叶两端置于唇边,吹气使树叶振动而产生乐音。技艺高者吹奏出的乐曲极为优美,使人不忍离去。三是麦笛,彝语叫“沙吉尔”,意为麦秆做的笛。这种笛实际上是彝族群众劳动休闲时随意就地取材而制成的笛,一般选用较粗和较细的两根麦秆。

 


田间笛声

彝族姑娘吹奏口弦
 
 
 
会议网站地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五号11层西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邮 编:100732
电 话:(86)010-85196041(数字网络工作室)  (86)010-65134585(科研办)  LOGO设计:任春生  网页设计与更新维护:阿佳史妮 巴莫曲布嫫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中国民族文学网 © 200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