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雕琢的美丽
至民主改革以前,凉山彝族地区绝大多数都保留了奴隶制度,其生产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手工业还没有从农业中分离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大部分木匠、银匠只备有加工工具,平时一般从事生产劳动,只有在农闲或被人请时从事手工业。从行业来看,这些手工业主要有木匠、竹匠、铁匠、金银匠等。同时彝区农村基本处于许多生活用具由家庭自己制作状态,较少请工匠做之,只有自己无法制作的工具或饰品请人加工。彝族以居住于平原或丘陵地带的其他民族相比,其生产生活用品不论从形状或者审美角度都有其独立的鲜明的特点,主要有漆器、木器、银器、皮器、竹器等。对于这些生产生活用品的发明,彝族民间还有许多传说:“弹毛毡阿约阿先来发明,三色漆器阿火且且来发明,金银器饰俄木阿伙来发明,马鞍辔支格阿龙来发明,铁器金属格莫阿尔来发明,兵法征战兹敏阿基来发明,剪裁缝补吉觉乌基来发明,纺线织布普嫫尼依来发明,改土造田颇伙三子来发明,造房建屋布卢惹赤来发明,蒸酒酿酒合洛尼渣来发明,狩猎捕兽吉尼朵子来发明……”
木器
从彝族历史看,彝族先民经历了长期的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与其游牧生活相适应,在生活中与农业民族相比,却未能走向制陶业等为主的原始农业,故在生活用具的生产使用上以便捷、容易携带的木质器皿为主,为漆器的产生创造性胎质条件。彝族木器选材十分考究,一般都选用质地好,不易开裂的杜鹃树、黄树、核桃树、桦树作为材料,其主要有钵、碗、杯、盘、木制酒具等常用的木器,特别是酒具制作更为精巧。从装饰来看,彝族民间木器都会饰之以各式精美的图案,故不论在使用上或审美感觉上都会予人以美的享受。
木钵钵一般为敛口、有盖、腹鼓,大小不一,多为圆形,一般直径为30至50公分,高10公分左右,加盖为钵,取盖为盘,是盛装食物的主要用品。还有一种专门用于装针线、祭祀神灵所用的小钵,彝语称“库穆”,其容积小于大钵许多,一般不装食物,而仅用于装针线或小物品,也是彝族唤魂仪式中用于装鸡蛋、针线的器具。另有一种类似于此的高足木盘,彝语称之为“则平”其直径约30公分,高12公分左右,口呈葵花状,里外都用生漆抹刷并饰以图案,多为盛装饭肉之用。
木碗(杯)彝语叫“诗则惹”,是彝族民间最为常用的碗。根据用途分为“酒碗”和“一般的碗“。酒碗,彝语叫“支朵则惹”,又分为饮白酒的碗(杯)或饮泡水酒的碗两种,碗的一般直径在7公分左右,高5公分许;饮酒用的小杯,彝语叫”则惹席祖“,义为”有脚的碗“,与常见的白酒杯大小差别不大。彝族酒碗装饰图案十分丰富且精美,多为连续纹样,特别是用鹰爪做杯脚的鹰爪杯为彝族酒杯中的上品,而一般的木碗,多漆上生漆即可。
木勺俗称“马勺”,彝语称“俄痴”,匙部呈半贝壳形,一端衔接长约10公分的木柄或竹柄或棕树柄,似瓢,是彝族用于舀汤、食饭菜的用具,多选用长于密林中没有污染或牲畜贱踏过的杜鹃等质地优良且易于加工的树,解放前已有手工作坊,特别是在后播乃拖区一带,已有十分精美的用天然的“迪”(一种天然石颜料,是从云南彝区引进的,主要颜料为红、黄,再加之黑漆),现在多采用人工漆。彝族用勺吃饭还有特别的讲究,一般勺不沾唇,认为沾了唇者是饿死鬼相,所以至今还嘲笑那种汤汤水水溢出来的人。
皮器
皮器主要有皮大衣(“一吉”)、皮短衣(“吃吉兹”)、皮包(“一尔”或“尔吉举边”)、皮碗(“德则”)。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是由其生产力决定的,对于皮制品的情有独钟源于彝族长期的游牧生活方式。这种生活一方面为彝族人民获得肉食资源提供了物质其础,一方面大量的皮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物质保证,故在生产生活中使用极广。在实际生活中,彝族的一件羊皮大衣蕴含了彝族生产生活的深刻内涵,其中绵羊皮缝制的皮大衣是彝族民间最为普遍的。这里择皮包、皮碗简述之。
皮包在彝族民间的皮包分为两种,一种叫“一尔”,其主要功用是盛装燕麦面等食物,往往选用较小的绵羊经削缝制而成,是彝族民间理想的外出狩猎、征战、伐木等所用的理想包具。一种叫做“尔吉举比”,是彝族男子斜挎于肩用以盛装草烟的包具,多选用优质的一般为一岁或两岁的小绵羊皮去毛、削皮缝制而成,其做工十分精细,根据需要分层缝制,工序十分复杂,一个包要缝制一个月,有用条状皮丝缠绕的、有穿心的、有十字交叉的、有眼形的等,堪称民间工艺之上品。
皮碗彝语叫“德则”,主要产于美姑县候播乃拖一带,是彝族民间较为珍贵的碗。其选皮极为考究,只能选用大水牛膝盖部位的皮来制作,经削、制形、磨制、上漆等工序精加工而成。这种碗多用于喝泡水酒或作装饰品,是不可多得的上乘品牌碗,其价较高。过去只有兹莫、诺伙等较富有的家庭才用,现今普通百姓家已较为普遍,但多用于待客之用。
银器
彝族的金银制品可谓精美独特,造型丰富多样。应当说金银制品作为一种生活用品,其历史源远流长。在新石器时代时期发现金银后,已经在掌握了这种技术的民族中存在。明、清时期至民国,在美姑地区已有这种加工。民国以来,孙中山先生及大批仁人志士积极禁烟,但腐败无能的四川官僚为了维持其军费或吸食毒品的需要,不顾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将鸦片输入凉山,美姑由此大量种植鸦片。每至收获季节,汉地商贾云集。至此,引起了两方面的后果:一方面凉山彝族深受鸦片之毒害,不少人吸食鸦片并已成瘾;另一方面,国民党官员与汉地商人打开了美姑的通道,用针线、盐等物品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在美姑夺去了大量的财富,如皮货、名贵中药材等。同时,外地的大量白银进入凉山,也为美姑地区的金银加工带来了繁荣,银器的加工十分普遍,有专门的银匠从事之。彝族银器工艺极为考究,其加工精度、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银制品主要有酒具类、头饰、衣物饰品类,甚至在富有的兹莫、黑彝为炫富还用金银作马绺等饰物的。特别是彝族酒具中的银制品更为上乘,主要有撒勒博、银酒杯、银耳环、银戒子、银首饰、银手镯、银领牌、银斗笠、金头帕等,这些制品做工精细,用法别致,特别是撒勒博酒壶更是彝族银饰中的一绝。
曲撒勒博即银壶,其形状有偏有圆,是一种根据物理学中的大气压强原理制成的一种下端有底座,中间呈圆形或鸟形,其肚略鼓,颈部为圆柱形或塔形,在壶的上半部位插一小管至底,专用来吸酒的小型盛酒容器。全身封闭无其它,装酒时从底部小孔里倒入,吸时平放,却不滴出点酒,作为酒具或饰品倍受彝族群众欢迎。根据需要有做成鹰、鸽等飞鸟形的,也有葫芦形、圆形、椭圆形的。
银鸟壶彝语叫“曲哈支”,是一种形状似鸟形的银制酒壶,其制作十分精美,大多做成鸽子形、山楂鸟形、喜鹊形,大小也如鸟,内盛装酒,饮酒时多从尾部或嘴部吸之。
除此,彝族民间还有银酒杯、银盘子、金银斗笠、金银头帕等等,其工艺也十分精美,都有精美的图案,也极具欣赏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
漆饰艺术
彝族的民间漆器比较多,主要用于木制或皮制的酒器、兵器、马具、宗教用物等。相传,彝族的漆器工艺是从彝族迁徙时从云南传来的,其主要色调为红、黄、黑三种颜色,被人们称作“三原色”。提起土漆,还有则传说:
相传有一天阿伙且且上山采伐木料,偶然发现一棵被伐倒的树上流出一些乳白色的汁,并滴在他的衣裤上,时间长了便变得黑又亮,怎么洗也洗不掉。他琢磨著:如果把它漆在木器上不是很美观吗?于是他便试着这样做了,涂上漆以后的木器不但坚固而且反复漆过的木器光泽度好,更加美观。
彝族民间漆饰艺术的脱质多为木胎、皮脱、竹胎、角胎。降及近、现代,随着新型油漆的输入,彝族的漆器艺术更加多样化,但无论如何变,其主色依然是三原色,其纹样也不过如下种种。漆器纹样艺术多种多样,凡山鸟草虫、日月星辰、生产生活用具都可以作为饰物图样。
漆制酒具 成套漆制酒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