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经》的接受史中,早期的图像实践构成理解《山海经》“古图”假说与明清以来现存“今图”之错位问题的关窍。自中古以来,在关于《山海经》的阅读视野中,摹绘鸟兽的博物图像开始扮演关键角色。在这一图像实践与接受过程中,“山海经图”这一概念为此类图像传统赋予了新的名义与理解方式。在《山海经》“古图”无传而异说纷呈的背景下,这种经由“秘画”创生与“模本”流衍所另起的图像传统,不仅开启了《山海经》的“今图”序列,而且折射并放大了《山海经》在地理与博物两种认知方式间的转折与裂变,从而为重审《山海经》的知识接受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