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踏歌的起源和传播材料呈现出地域的多样性,踏歌的乐舞形态和功能也异常多元,涉及祭祀(娱神)、丧葬、男女相会等多种活动,还与中国传统的节俗广泛结合,由此引发了研究者的争议。重新梳理中古时期关于踏歌的材料,有一个关键问题前人或许未关注到,即踏歌在北方、南方中的传播。通过历史语言学“对音同勘”的方法,可以推演出唐代流行的《纥那曲》与匈奴民族丧葬文化中的踏歌有密切关系。刘禹锡《竹枝词》“回入纥那披绿罗”一句,透露出《竹枝词》《纥那曲》与踏歌之间的特殊联系。刘禹锡的创作正是有意识融合南北踏歌的尝试。